东非大裂谷(精选3篇)
东非大裂谷 篇一
东非大裂谷是非洲大陆上的一条巨大地裂缝,横贯东非,长约6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地裂缝之一。它横跨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等五个国家,是非洲大陆的一道壮丽景观。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源于地壳运动。大约两千万年前,非洲大陆开始分裂,地壳发生了巨大的断裂,形成了这个壮观的地质奇观。东非大裂谷沿线分布着许多火山口、火山湖和热泉,这些地质特征都是地壳活动的结果。
东非大裂谷的地貌多样,包括高原、平原、山脉和火山。在大裂谷的西侧是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植被茂盛。而东侧则是大裂谷低地,气候炎热,植被相对较少。这种地貌差异使得东非大裂谷成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在裂谷沿线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地发现了许多早期人类的化石和遗迹,这些发现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东非大裂谷也是非洲大陆上的重要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和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都位于大裂谷沿线,是观赏野生动物迁徙的绝佳地点。
然而,东非大裂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人类的活动对于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过度的狩猎、森林砍伐和农业扩张等问题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保护东非大裂谷的自然环境,保护当地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总而言之,东非大裂谷是非洲大陆上的一道壮丽景观,它的形成源于地壳运动,其地貌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和考古学遗址,东非大裂谷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学者。然而,保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东非大裂谷 篇二
东非大裂谷是非洲大陆上的一条巨大地裂缝,是地壳活动的结果。它的形成对于研究地球的地质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源于地壳运动。大约两千万年前,非洲大陆开始分裂,地壳发生了巨大的断裂,形成了这个壮观的地质奇观。东非大裂谷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它的形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部分。
东非大裂谷的地貌多样,包括高原、平原、山脉和火山。在大裂谷的西侧是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植被茂盛。而东侧则是大裂谷低地,气候炎热,植被相对较少。这种地貌差异使得东非大裂谷成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东非大裂谷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裂谷沿线分布着许多火山口、火山湖和热泉,这些地质特征为当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生存条件。在裂谷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包括大象、狮子、长颈鹿等。此外,东非大裂谷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许多早期人类的化石和遗迹被发现在这里,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然而,东非大裂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人类的活动对于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过度的狩猎、森林砍伐和农业扩张等问题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保护东非大裂谷的自然环境,保护当地的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总而言之,东非大裂谷是非洲大陆上的一道壮丽景观,它的形成源于地壳运动,其地貌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作为研究地球地质演化和生命起源的重要遗址,东非大裂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保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这个自然奇观,让它继续为我们带来惊喜和启示。
东非大裂谷 篇三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韦谷地,发现了具史前人的头骨化石,据测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万年,这具头骨化石被命名东非勇士为东非人。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图尔卡纳湖畔,发掘出一具生代已经有290万年的头骨,其牲与现代人十分近似,被认为是已经完成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典型的能人。1975年,在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交界处的裂谷地带,发现了距今已经有350万年的能人遗骨,并在硬化的火山灰烬层中发现了一段延续22米的能人足印。这说明,早在350万年以前,大裂谷地区已经出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属于人类最早的成员。东非大裂谷地区的这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昔日被西方殖民主义者说成的.野蛮、贫穷、落后的非洲,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一块拥有光辉灿烂古代文明的土地。
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有两个概念:人科的起源和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的起源。从目前的化石资料来看,对于人科的共同祖先约7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学术界并无太大争议。对于智人的起源,学术界则存在两种假说。很多科学家支持非洲起源说,即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的祖先在大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在距今10万年以内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还有少数科学家支持多地区进化说,认为各大洲人种是由当地的早期人类连续进化而来,即现代人是在欧亚非各自起源。
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一系列DNA研究证据为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非洲起源说有一个缺陷:缺乏10万年前至20万年前现代人化石的支持。1997年,美国科学家怀特率领的国际研究组在埃塞俄比亚阿法盆地发现了3块人类头骨化石。几年后,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轰动学界的研究结果。这些头骨化石的生存年代为距今约16万年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现代人化石。这一发现为非洲起源说增加了重要砝码。今年2月,《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科学家证实,1967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两个人类头骨化石距今已有19.5万年历史。此前曾认为这两个头盖骨有15.4万年到16万年历史。这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新的证据中国人不是北京猿人的后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早在1984年就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同行共同提出了多地区进化说:自100万至200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扩散到世界其他大陆以后分别独立演化为现代的非洲人、亚洲人、大洋洲人和欧洲人,在每个地方都按连续进化方式演化,产生现代人。他认为自100多万年前东非直立人进入中国后,中国的古人类就连续进化,同时附带了少量与境外人群的杂交。也就是说,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仍是中国人的祖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从1997年开始采集中国各个民族的DNA样本,在对近2万个DNA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在10万年前左右,现代智人逐渐迁移出非洲,来到中亚,其中一些人在当地定居,人类进一步分化。大约到了4—6万年前,一部分人迁移到了东亚,进入到了中国大陆;经过4万年的演化,这部分人逐渐分支,产生了56个民族。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金力指出,现代人是单一物种,而各地猿人却属于不同物种,只有东非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故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为中国人的祖先。
编辑本段地球伤痕
在肯尼亚境内,裂谷的轮廊非常清晰,它纵贯南北,将这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获东非大裂谷
得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称号:东非十字架。裂谷两侧,断壁悬崖,山峦起伏,犹如高耸的两垛墙,首都内罗毕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东墙上方。登上悬崖,放眼望去,只见裂谷底部松柏叠翠、深不可测,那一座座死火山就像抛掷在沟壑中的弹丸,串串湖泊宛如闪闪发光的宝石。裂谷乐侧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
这一带是东非大平原,也是非洲地势最高的地主,气候温和凉爽,雨量充沛,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盛产茶叶、咖啡、水果、除虫菊、俞麻等。在这里,咖啡豆一年可以采摘两次,茶叶一年内有9个多月可以每半个月采摘一次,除虫菊全年中可以每10天至14天采摘一次,而俞麻成熟后天天可以收割。
东非大裂谷还是一座巨型天然畜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约有30来个,例如阿贝湖、沙拉湖、图东非大裂谷野生物种
尔卡纳湖、马加迪湖、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等。这些湖泊呈长条状展开,顺裂谷带宫成串珠状,成为东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
这些裂谷带的湖泊,水色湛蓝,辽阔浩荡,千变万化,不仅是旅游观光的胜地,而且湖区水量丰富,湖滨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大象、河马、非洲狮、犀牛、羚羊、狐狼、红鹤、秃鹫等都在这里栖息。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政府,已将这些地方辟为野生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比如,位于肯尼亚峡谷省省会纳库鲁近郊的纳库鲁湖,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湖泊,共有鸟类400多种,是肯尼亚重保护的国家公园。在结众多的鸟类之中,有一种名叫弗拉明哥的鸟,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鸟,一般情况下,有5万多只火烈鸟聚集在湖区,最多时可达到15万多只。当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湖面上飞翔或者在湖畔栖息时,远远望去,一片红霞,十分好看。
有许多人在没有见东非大裂谷之前,凭他们的想象认为,那里一定是一条狭长、黑暗、阴森、恐怖的断涧深,其间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涉无人烟。其实,当你来到裂谷之处,展现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宫绵的群峰,山坡上长满了盛开着的紫红色、淡黄色花朵的仙人滨、仙人球,近处,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闪,山水之间,白去飘荡。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荡荡,牧草丰美,林木葱茏,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