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精彩5篇】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篇一
在写作中,我们常常需要用一些具体的小事来说明一个更大的道理或者表达一种更深刻的情感。这种写作方法被称为“以小见大”,它能够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关于“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说明一个普遍的问题或者观点。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真实的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来展示友谊的可贵和重要性。例如,我们可以写一个小男孩因为得到好朋友的帮助而成功地克服了困难,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友谊的力量。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或者思考。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小小的场景,通过对这个场景中的细节进行描写来表达我们对环境破坏的忧虑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例如,我们可以写一个小女孩在公园里发现垃圾被乱扔的情景,通过对小女孩内心的惊讶和愤怒的描写,来引发读者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来传递更深刻的道理或者体会。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勇气的文章,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或者身边朋友的小故事,通过对这个小故事的叙述来表达勇气的重要性和力量。例如,我们可以写自己参加一次演讲比赛的经历,通过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挣扎的描写,来表达勇气面对挑战的意义。
总之,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在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时,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具体的小事情,通过细节的描写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来展示更大的道理或者表达更深刻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够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篇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微小的事情,但实际上却能够反映出更大的道理或者问题。这种写作方法被称为“以小见大”,它能够使我们的作文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关于“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小小的场景进行描写,来表达一个更大的主题。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小小的场景,通过对场景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描写,来展示友情的可贵和重要性。例如,我们可以写两个好朋友在一起分享快乐和悲伤的场景,通过对他们的对话和互动的描写,来表达友情的真诚和坚固。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小小的细节进行分析,来表达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小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反应,通过对他的内心活动和思考的描写,来表达成长的意义和过程。例如,我们可以写一个小男孩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感到沮丧,但他通过努力和坚持最终取得了进步,通过对他内心的变化和成长的描写,来表达成长的艰辛和价值。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来传递更深刻的道理或者体会。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勇气的文章,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或者身边朋友的小故事,通过对这个小故事的叙述来表达勇气的重要性和力量。例如,我们可以写自己克服害怕高度的恐惧,勇敢地尝试攀登一座高山的经历,通过对自己的内心挣扎和勇气的描写,来表达勇气面对挑战的意义。
总之,“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能够使我们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在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时,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具体的小事情或者场景,通过细节的描写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来展示更大的主题或者表达更深层次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能够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篇三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物,然而,正是这些小事物托起了我们的生活。而“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则能够帮助我们从这些小事物中发现更大的道理和真理。接下来,我将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写作方法的运用。
最近,我在家里的花园里发现了一只小蚂蚁。这只小蚂蚁正努力地推着一颗巨大的食物回到它的巢穴。尽管它的体型微小,但它却展现出了巨大的力量和毅力。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人生的道理。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坚持,就能够克服困难,迈向成功。通过观察小蚂蚁,我意识到了一个道理:成功并不取决于我们的体型和能力,而取决于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运用。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具体的小事物或现象作为切入点。这个小事物可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比如一只小虫、一滴水珠或者一棵小树。然后,我们要用心观察和思考这个小事物,发现其中的特点和意义。接着,我们要将这个小事物与更大的背景和主题联系起来,思考它所代表的道理和价值。最后,我们要将这个小事物和我们的生活、社会以及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深层次问题和思考。
通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我们能够从一个小事物中发现更大的道理和真理。这种写作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从一个小事物中发现更大的世界。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篇四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篇五
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写作文
时,同样可以通过“一滴水”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重大而深刻的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以小见大”。“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切入点小,角度新,素材易于选取,结构易于驾驭,描写易于深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呢?
方法一: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
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某一方面的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
有一次在急诊室看医生急救病人,病人已经昏迷了,氧气罩也没用了。医生使劲地用一个类似皮球的东西往病人体内压氧气。
应该是呼吸系统有毛病。
两个医生轮流压,像打仗似的。
渐渐的,病人清醒了,但仍说不出话来,医生只好不断发问,让他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大概问了十几个问题才碰上一个点头的答案。
他是在路上发病的,一个亲人也没有,送他来的是陌生人。
后来发现他可以写字———虽然眼睛一直闭着。
医生问他的病史,问他是不是服过某些药,问他现在的感觉,忽然,一个医生惊喜地叫了一声:“写下去,写下去,再写!你写得真好——哎,你的字好漂亮。”病人果真一直写了下去。
虽然那病人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后手颤抖不已——但还有人赞美他的字!也许是颜体,也许是柳体,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活着的人写的字,可贵的是此刻他的字是“被赞美的字”。
那个医生救人的技能来自书本,但他赞美病人的语言却来自智慧和爱心,后者足以使急救室像殿堂一样神圣肃穆起来。
作者抓住一位医生在抢救病人时鼓励其写字讲述病情这个很小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把医生的善良、细心、尽职等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难以忘怀。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
方法二:用小题材表现重大主题。
即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事例,来反映爱国、改革等重大主题。请看:
认识一个广东高要人,姓章,三个儿子分别叫长江、黄河、珠江。拿江河取名的不少,如范长江、潘长江,都是不小的腕儿,但同出一门,一口气将中国三大水系一网打尽,摆起一统江湖之势,就少见了。我调侃老章:“难怪你们家财源滚滚啊,别人种菜种果严重缺水,你们家却从无此忧……”
哦,忘了事先介绍。老章虽说是广东高要人,却早已移民澳大利亚,在悉尼拥有自己的农场,全家人都是菜农。老章略显尴尬地笑笑说:“三个孩子的名,全是他爷爷取的呢。”
一个来自福清,移民到澳大利亚来的福建人,姓胡,给出生在澳洲的孙子外孙取名:华泰(华山、泰山)、恒岳(恒山)、武夷(武夷山)、昆仑……幸而老胡不是清朝人,否则大兴文字狱的皇帝佬可要揪住他的小辫子了——十有八九是想造反了,一家子将三山五岳全包了。
我的女儿,2006年11月出生于悉尼,我给她取名蔡朵行之。注册出生资料时,注册官一再拼读:“Duoxingzhi Cai,Duoxingzhi Cai(西方人习惯名在前,姓在后)。”
他不明白,为何不入乡随俗取个简简单单的、人人皆知的英文名,如海伦、玛丽之类。其实,女儿也有英文名,Isabelle,权当乳名使用,原意为高贵、美丽,受到了上帝的关照。但正式进入法律文件的女儿的名字,我坚决要求采用中国式的名字。
注册官终于办好了女儿的出生证明文书,指著名字问:“这是什么意思?
我有点儿得意了:“朵,寓意我的女儿像花骨朵儿一样美丽;行之,来源于一句佛语,唯有不停地走才能回家。我们万里迢迢从中国来到澳洲,但我希望她长大后不管走多远,最后都要回到中国。另外,中国有句老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希望她长大后牢记……”
说了等于白说,注册官满脸疑惑地看着我。
在澳大利亚,仅新威尔士一个省,2007年的新生儿注册名为杰克的男孩儿就超过700个,注册伊莎贝拉的女孩儿则有近600人——外国人好像太不把取名当回事了,在商场里喊一声“汤姆”,会有十几个人同时回头。
注册官每天办理生、死、婚、离各式文书,按说见多识广,可他未必知道,世上有这么一种人,哪怕移民到喜马拉雅山的山尖上或者被扔到斯堪的'那维亚海沟沟底,也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对待自己的名字,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在这日常使用的符号里,留住自己的“根”。他们用这种美丽的方式来提醒自己和告诫后代——我们来自何方,我们的心在何方。
短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海外华人浓浓的思乡情、爱国情,但作者没有直接写海外华人是如何思念故土的,而是选取了他们给子女取中文名字这一现象,巧妙地把他们内心对祖国的深情表达了出来。如此“以小见大”,令人回味。
三是用小故事揭示深刻哲理。
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以及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小故事,来揭示某一人生哲理。运用这一手法的小品文非常多,例如:
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示意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
“都不是直的,而是弯弯的。”同学们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呢?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流程,河流也因此拥有了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就不会水满为患了;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长了,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这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
“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对。”老师说,“但在我看来,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能选择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说到这里,老师突然把话题一转,“其实,人生也是如此,难免遇到坎坷、挫折,要把曲折的人生看成是一种常态,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你也可以像那些走弯路的河流一样,抵达遥远的人生大海。”
文中,老师借助河流走弯路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走弯路是人生常态,要坦然面对人生挫折”这一人生哲理,是典型的“以小见大”写法。
在运用“以小见大”这一手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小”和“大”之间要有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借助于你所描绘的“小”要能看到你所要表达的“大”;二是要尽可能把“小”描写得详细一点儿,生动一点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要巧妙地将“大”点出来,以凸现文章主旨。
【佳作展示】
三爷爷家的地板
三爷爷是木匠,听爷爷讲,30多年前三爷爷成家时,仅分得两间低矮的草房。要强的三爷爷新婚一个月后,就咬牙离开三奶奶,去了东北打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爷爷家一鸣惊人,盖起了全庄第一座大瓦房,红砖、青瓦、玻璃窗,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更让到三爷爷家参观的人咂舌的是,三爷爷家的地面上竟然铺着崭新的大青砖,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要知道,那时不少人家住的还是泥土墙、茅草屋,屋上的砖瓦少得数得过来,把大砖铺地当地板,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为此,三爷爷家风光了好几年,方圆三五里的人家盖新房,都要来向他取经,学他用大青砖铺地。
几年后,走南闯北的三爷爷发现,外地不少人家的地面铺的是水泥板,方方正正的,特别清爽,不像自家的大青砖,黑乎乎的,上面还长青苔,很难打扫。动了心的三爷爷说干就干,把屋里的大青砖清出去铺了院子,买不到现成的水泥板,就请了两个瓦匠,自己浇筑。一周后,三爷爷家的地面变成了平整的水泥板。
20世纪90年代中期,庄上绝大数人家都住上了大瓦房,不少人家建新房时地面不再铺方块水泥板,而是先做光滑的水泥地,然后刷上红漆,像电影里的红地毯一样,富贵大气。在外打工的三爷爷回到家,见自家的水泥板落后了,和三奶奶合计后,立马进料雇工,把水泥板翻铺到院子里,把院中的大青砖重新挑进屋中,用锤子砸碎垫底,然后水泥抹地,上漆,硬是抢在春节前完了工。
转眼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三爷爷、三奶奶觉得自家的红水泥地面不如城里人家的陶瓷地砖好看,这次不仅要把三间屋都铺上新地板,而且还要把屋里屋外粉刷一下,内墙还刷上白涂料呢。两周后,三爷爷家装修好了,墙壁洁白无瑕,地面墨绿如茵,令人赏心悦目。三爷爷乐呵呵地说:“这下,恐怕10年也不会落后了。”一桌子人连连点头称是。
可是爷爷告诉我说,谁也没有想到,不到3年,庄上就有人家盖了楼房,接着,小别墅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装修也越来越高档。腰包早已鼓起来的三爷爷再也坐不住了,拆掉老房,建起新楼,客厅铺大理石,卧室铺木地板,儿子的书房里还铺上了地毯。现在,手脚勤快的三奶奶总是把地板擦得一尘不染,锃亮照人,叫你都不忍下脚。
真不知道,三爷爷家的地板还会不会再变。
【点 评】
文章主要写了三爷爷家地板的变迁,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以小见大。作者通过三爷爷家地板20年来不断“升级”这一独特视角,巧妙地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从一个侧面讴歌了党的富民政策,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二是线索明了。全文围绕“地板”这一关键词,写了三爷爷家地板的5次变迁,文脉清晰,一气呵成,余味无穷。
三是语言简练。写了三爷爷家5次铺地板的前因后果,过渡自然,语言简洁而不失生动。对人物的描写虽仅有只言片语,却准确表现出了人物当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