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通假字(最新3篇)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通假字 篇一
文言文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文言文中,为了避免使用敏感或禁忌的字词,而采用其他字词来取代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是古代文人为了避免直接使用某些字词而采取的一种替代方式。通假字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于言辞的审慎和谨慎态度,也给文言文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韵味。
在古代文言文中,通假字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在古代文言文中,为了避免使用“母”字来指代亲生母亲,通常会使用“嫪”字来替代。同样地,在古代文言文中,为了避免使用“父”字来指代亲生父亲,通常会使用“甫”字来替代。这些通假字的使用,既能够避免使用敏感或禁忌的字词,又能够保持句子的完整和连贯。
通假字的使用还可以体现古代文人对于言语的巧妙运用。古代文人经常使用通假字来进行谐音或双关的表达,从而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例如,在古代文言文中,为了避免使用“死”字,文人通常会使用“夙”字来替代。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使用敏感的字词,还能够通过“夙”字的谐音“肃”来表示“死”的意思。这种巧妙的运用不仅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然而,通假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通假字的使用并不是固定的,不同的作品中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通假字,因此对于读者来说,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意义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另外,由于通假字的使用并不是普遍的,有时候可能会导致读者对句子的理解产生困惑。因此,在学习和阅读古代文言文时,理解和应用通假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文言文通假字是古代文人为了避免使用敏感或禁忌的字词而采用的一种替代方式。通假字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于言辞的审慎和谨慎态度,也给文言文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韵味。然而,通假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在学习和阅读古代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重对通假字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通假字 篇二
古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指为了避免使用敏感或禁忌的字词而采用的替代方式。通假字的使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普遍,它既体现了古代人对于言辞的谨慎态度,又给文言文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韵味。
通假字的使用有助于避免使用敏感或禁忌的字词。古代社会对于一些字词有着特殊的忌讳和禁忌,为了避免触犯这些忌讳,文人们就采用了通假字的方式。例如,在古代文言文中,为了避免使用“死”字,通常会使用“夙”字来替代。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使用敏感的字词,还能够通过“夙”字的谐音“肃”来表示“死”的意思。这种巧妙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流畅和连贯。
通假字的使用还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古代文人经常使用通假字来进行谐音或双关的表达,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古代文言文中,为了避免使用“母”字来指代亲生母亲,通常会使用“嫪”字来替代。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使用敏感的字词,还能够通过“嫪”字的谐音“老”来表示“母”的意思。这种巧妙的运用不仅能够使句子更加有趣,还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然而,通假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通假字的使用并不是固定的,不同的作品中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通假字,因此对于读者来说,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意义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另外,由于通假字的使用并不是普遍的,有时候可能会导致读者对句子的理解产生困惑。因此,在学习和阅读古代文言文时,理解和应用通假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通假字是古代文人为了避免使用敏感或禁忌的字词而采用的一种替代方式。通假字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于言辞的谨慎态度,也给文言文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韵味。然而,通假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在学习和阅读古代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重对通假字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通假字 篇三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9、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0、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1、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2、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13、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
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记》
15、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核舟记》
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记》
17、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
19、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20、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21、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2、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24、才美不外见 “见”(xiàn) 通“现” 《马说》
25、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26、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27、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28、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 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29、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
30、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3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行路难》
32、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 同“值” 《行路难》
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é) 通“谪” 《陈涉世家》
34、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35、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
3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
37、故不错意也 “错”(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38、仓鹰击于地上 “仓”(chāng) 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
39、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 通“拣” 《出师表》
40、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 通“缺” 《出师表》
41、亲
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42、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3、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 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5、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
48、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49、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50、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51、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5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53、一厝朔东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