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导语: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现代化理念家庭教育是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家庭教育作为社会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家庭中成年人的言行,相互关系,以及所形成的家庭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对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施加的教育影响,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发展,必然产生重要作用。
当代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这就决定了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因此,学校必须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那么,学校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或家庭教育研究会
学校可结合学校实际,组织有关人员设立相应组织,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该组织可由学校领导挂帅,政教处牵头,年级组长、班主任参加,也可吸收部分有能力、有经验、有水平的家长参加。针对现实学生家庭教育的状况,定期研究制定家庭教育指导计划,召开会议,搞好调查研究,开展家庭教育科研,探索家庭教育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及时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二、开办家庭教育指导课堂
根据学校实际,家庭教育指导课时间以两周一次为宜,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由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向学生家长系统讲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集中培训,提高家教水平。
三、编辑《家庭教育信息》小报
有条件的单位,可面向家长编辑《家庭教育信息》、《家教指南》、《家教报》等小报,每两月一期,定期收集整理一些报刊发表的有关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或组织本校教师和家长撰写有关家庭教育经验文章,或针对某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用以指导家庭教育。这对于某些到校有困难,或因其它情况不能参加培训的家长更加适用。
四、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每个学校和班级都有一部分家庭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家长,学校和班级应充分挖掘这个资源,让其总结经验或帮助总结经验,每学期举办一次经验交流会,让家长现身说法,典型引路,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五、开好学生家长会议
学校或班级应充分利用学生家长会议之机,向家长宣讲党的教育方针和新的教育观念,宣讲新的育人观、人生观、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转变观念,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
六、综合指导形式
以上为集中系统讲授或经验交流方式。对个别学习有困难,心理有障碍,
缺乏良好行为习惯学生的家长,还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其中主要有:第一,设立家长咨询信箱或咨询电话,用书信和电话方式回答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
第二,设立家长接待来访制度。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可每周轮流值日,负责接待家长来访,帮助家长排忧解难。
第三,鼓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针对学习有困难、心理有障碍,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以及个别家教方式方法不当的家庭进行专题或单独家访,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等。
扩展资料: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广义上定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具有增进家人关系与家庭功能之各种教育活动。
基本概念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家庭教育其他观点:
一、《辞海》: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
不同社会有不同性质的家庭教育。中国古代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献如司马光的《家范》,颜之推的《家训》、班昭的《女诫》等。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如夸美纽斯、洛克、裴斯泰洛齐等阐述了资产阶级家庭教育的理论。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任务虽然主要由学校承担,但也确认家庭是教育后一代的重要阵地。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统一教育影响,使儿童青少年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获得发展。(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第1023页)
在美国通常称为家庭生活教育,夸美纽斯称之为母亲膝前的教育。综观各国家庭教育概念演变过程,参考名家大师对于家庭教育概念的描述,结合我们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我们将家庭教育定义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有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传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继而家庭成员彼此相互影响终生的一种的社会活动。
二、赵忠心《家庭教育》指出:
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录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
三、邓佐君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介绍了郑其龙、赵忠心等家庭教育的观点,并指出:
一般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用。(邓佐君《家庭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7页)
四、李天燕《家庭教育学》指出:
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互动教育。家庭教育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实施的互动教育和训练;间接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家庭环境、家庭气氛、父母言行和子女成长产生的潜移默化和熏陶。现代家庭教育应该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两个方面。(李天燕《家庭教育学》2011年3月第1版)
五、赵雨林学者认为:
家庭教育从广义上看是全面促进家庭建设与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受社会各界共同作用和影响的;从狭义上看是指所有促使对-1~18岁生命品质成长即生命个体增值的教育活动,是通过家庭内部进行交互作用和影响的。
六、台湾学者林淑玲将家庭教育的定义界定为:
为健全个人身心发展,营造幸福家庭,以建立祥和社会,而透过各种教育形式以增进个人行家庭生活所需之知识、态度与能力的教育活动,称为家庭教育。
七、台湾地区在《家庭教育法》中确立家庭教育的内涵包括:
亲职教育(增进父母职能)、子女教育(增进子女本分)、两性教育(增进性别知能)、婚姻教育(增进夫妻关系)、伦理教育(增进家族成员相互尊重及关怀之教育活动)、家庭资源与管理教育(增进家庭各类资源运用及管理的教育)等。
心理误区
当前,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在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中的独特价值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尽管我们已经从很多教训中开始了理智上的清醒,但是还没有在感情上完全接受并且转化为教育行为。导致这种局面,也许有许多客观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家庭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且隐蔽存在的心理误区却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一、极端期待心理引发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心理一旦极端化,必然在认识上诱发非理性思维,忽视孩子发展的实际,产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虚荣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异,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快速学习方案”、“神童培养计划”。
二、庸俗功利心理引发“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这是一种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提前学习;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所以过度学习。一切为了“高人一等”。
三、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
家长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攀比心理膨胀,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随意选择评价标准,盲目攀比,错位比较。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成长为顺从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个性扭曲,成长为叛逆的“坏豺狼”。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源于教育文化的缺陷与教育理念的偏失。当前,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误区必须从家庭教育文化建设与开展亲子教育入手。
就家庭教育文化建设而言,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以家庭为单位,优化家庭精神生活环境,净化家庭教育氛围,减轻家庭教育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净化教育市场,端正教育舆论导向,传播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将家长的教育热情视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且转化为理智的教育行为,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就亲子教育而言,一方面加强亲情教育,利用血缘与亲情为纽带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强亲职教育,树立家长的职业教育意识与职业教育能力。“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