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真实案例:曾经有个从小“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来找我,最近他爱上了一个女生,女生开始也很喜欢他,但一相处下来,很快他就被甩了,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在咨询中他说他从来不会跟朋友出去玩,因为这是浪费时间,他的时间要拿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学习。
案例分析:其实,每个人在童年时就应该逐步培养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个孩子的人生缺失了这一部分。亲密关系是人际关系发展到极致的体现,一个人如果连人际交往都处理不好,他是没有可能处理好亲密关系的。在后面的咨询中,这个孩子慢慢看到自己的内心,才发现那么多年他都生活在空虚和寂寞中,但之前从来没有感受到。
在心理咨询中,很多的“成功人士”会过来找我,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几十年时间一直在往上爬,跟别人勾心斗角,总是提防着别人,到最后发现
,几十年来自己从来没有一天开心过,没有感受过充实和满足。更可怕的是,这样能够成功的人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把人生当做竞赛的孩子,会在社会上遭遇严重的失败。为什么?因为很多家长、老师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指标,就是成绩,但人的成熟是一个综合的因素,很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成绩上的孩子,忽视了对自身其余能力的培养,变成高分低能。
赢在起跑线上,是对还是错?
香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人生本来就不是一场竞赛!当一个人把人生当成一场竞赛,过于注重于与人竞争,他就没有办法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无法走好自己的人生旅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但到底什么才是天才?数学神童?记忆力大师?家长眼中所谓的”天才“标准对孩子的将来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人的精力有限,当你投注过多精力在某一方面,其他方面势必削弱。因此,某种才能特别发达的孩子,往往容易在社会适应方面出现问题。
不要赢了起跑线,输了人生
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为了让孩子成才,他们会不断的跟孩子说现在的社会竞争有多残酷,不努力就会被欺负,没法生存,激发孩子的不安全感,让他们不敢松懈。短期来看,效果似乎不错,对孩子的整个人生来说,这是绝对不利的。根据我的经验,很多这样的孩子到二十岁左右,会开始感觉太累走不下去了。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孩子大学毕业,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自毁的道路?一个方面固然是因为眼高手低,适应不了社会的环境,另一方面,就是来自于几十年来一直积累的内心的疲惫感。
人生是一场旅程,每个孩子出生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活出色彩,过得有意义,这也是家长内心所深深希望的。但很多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被告知:你要比别人强,如果你弱了,别人就会踩在你头上。这样的孩子会一直战战兢兢,没有办法放松下来,在不断的竞争中变得冷酷无情。最后,他们当中的某些人确实可以功成名就,但也会错失了亲情、友情、爱情。
要让一个孩子成为天才,靠的绝对不是竞争、不安的情绪,而是来自兴趣和喜悦的力量,只有当一个孩子真正喜欢一件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的时候,他们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很轻松、快乐的获得成就。
顺其自然,找到正确的培养方式
很多家长会问,既然这样的培养方式不对,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孩子幼年的时候,他们是通过单人游戏来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的。等孩子长大一点,能够独立行走的时候,他们探索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团体的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跟其他小伙伴互动,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不断累积,孩子会在成长过程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出自我独立性。当然,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但尽量多尊重孩子的选择,不需要过多的干涉。别担心,碰壁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现在很多培训班过早的对孩子进行知识传授,这时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未成熟,传授知识只会事倍功半。不但阻断了孩子探索世界,与人交流的体验,还会导致孩子的挫败感,在现实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越学越笨,越学越自卑,甚至变得沉默寡言。
望子成龙:来自家长内心的不安全感
望子成龙,本质上是因为家长对子女的爱,但通常隐藏在爱背后还有另一股心理动力:自己内心的不安。现代社会竞争太激烈,很容易让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引发对自己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这时很多人都会想:如果能够从头再来的话,我一定……于是,很多家长会不自觉的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并不是我们的分身,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