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评论解读
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日早9点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且没有任何的补贴。公司要求员工要按照“996工作制”来加班,而且公司不会给任何补偿,包括加班餐、晚上打车补贴也没有。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搜集的996工作制评论解读吧。
篇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硅谷科技公司其实大多也采用“996”工作制。只不过,此“996”在解释上与近日58同城曝出的“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有很大的不同——硅谷通常不会要求长时间的加班,“一天工作9个小时,早上9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则属于刚刚好。除了曾经被《纽约时报》点名批评的亚马逊外,大多数的硅谷公司都能在高满意度的员工支持下把钱赚了、把奖金发了、把基本工资拉到令全球其他国家“发指”的水平……
回头看看我们,虽然号称已进入到互联网+的时代,却继续坚持着上世纪就流传下来的管理制造加工业的方式——压榨每单位时间内的人力成本来提高利润——在经营着当前所谓的现代化科技公司。这也难怪乎我们的创新力总是被诟病,我们的优秀人才一有机会就总先想着移民。
对着镜子看,谷歌能够连续6年蝉联《福布斯最佳雇主排行榜》榜首,绝非只是“工资给的高”那么简单。钱买不到员工的开心,也买不来层出不穷的创新,更何况谷歌的签约年薪还并非硅谷里最高的一个(坊间数据显示Facebook和Twitter都略高一点)。而且,谷歌的平均工作时间也不像很多人以为的“完美8小时工作制”。根据Quora(美国的知乎)的回答,一般工程师的平均工时为每天9-10个小时,如果资历深、管理责任大,还可能会“加班”到11+个小时。
可即使是这样,谷歌还是成为了员工最喜欢的雇主。原因何在?原因在于那9-10小时的工作时间还包括了20%的自由工作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创意)、午餐休息时间,甚至健身房活动时间等。用谷歌的话来说,员工轻松无压力的工作环境才能最有效率,20%的自由工作时间才更有机会创造出如Gmail、Google Now甚至是AdSense这样的产品(这些可都是谷歌目前重量级摇钱树服务)。
而相比之下,我们就只会一招,即:强迫员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大量的日常工作。如此一来,单位时间的效率也是上去了,但员工带着怨气和焦虑,谈何创造、谈何忠诚?
当然,例外也总还是有的,一个是我国的华为,一个是美国的亚马逊。
前者华为在经历了几年前连续出现“过劳死”事件后,这两年算是有了较大改善。小编不确定华为员工今天是否也还会抱怨高强压力下的加班加点,但至少从舆论看,员工对于收入部分是基本满意的,否则也不会有华为领导好几次公开表示“加入华为,未来数钱数到手软”的豪言。不能说“华为模式”算是一种悲哀吧,但倘若能够用钱买到员工的“心甘情愿”,也算是比58同城传闻的“996”更合情合理了。
后者亚马逊在上个月末宣布了一项新政策:工时缩减为每周30小时,工资相应减少25%,但福利不变——很多不明真理的国内网友在看到该消息后再一次感叹:“美帝真好!”
但其实,亚马逊是美国科技行业内出了名的压力大、工时长,“堪比中国华为”的一家公司。不仅《纽约时报》连续两篇长文点名批评,Quora上多位内部人士也如是回答——《纽约时报》宣称的每周80-100小时的工作时间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发生过。基于不同的工作小组,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也不尽相同。可以说,亚马逊奉行的是加强版的中国式“996”。
所以,即使该公司把约定工时缩减为每周30小时,但因为还是责任制,或者称年薪制(硅谷一般都采取这种年薪制),超时工作一般是不计算加班费的。因此亚马逊只要内部考核文化不改(亚马逊是考核淘汰率相对较高的硅谷公司),表面缩减工时并没有太大意义(这次的新政策就被认为是一次公关宣传),不太可能有谁愿意减薪25%干同样压力的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既然那么苦那么累,员工为何还留在亚马逊呢?亚马逊又是怎么成为硅谷最伟大公司之一的呢?正因为亚马逊的领导方向清晰并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员工虽然压力巨大,但成就感也强;虽然工时长,但学到的经验也多。当然,起薪高也是一大主因。
可如果将这些优点套在58同城身上,不知还能剩下多少会被认同?倘若连这些精神层面的基本信仰都没有了,还去要求员工尊重“996”,那岂不是自掘坟墓?
最后,小编再写一个硅谷初创公司Dropbox因为风投市场突然转冷,而断奶并被迫大幅缩减开支,甚至裁员的故事。并不是小编认同其做法,而是想借助这个故事说明一下硅谷文化在“诱导”员工多加班(没有加班费的)的操作上,有多么的文雅——至少员工说不出什么可抱怨的地方。
响应硅谷文化,硅谷初创科技公司只要拿到风投,只要形成一定规模,一定会给员工提供免费餐厅、娱乐健身室,甚至酒吧等福利。Dropbox就是其中一个。
但因为Dropbox迟迟没能把自己卖出去,谷歌和微软先后又把各自的云存储服务发展起来,在风投市场逐渐转冷之际,公司也遇到了能否持续发展的资金问题。
为了节流,Dropbox采取了如下措施:酒吧从每天开放改为每周五开放一次,免费午餐、晚餐只准员工每月邀请5位客人(以前是无限制的),推迟晚餐时间至晚上7点开始……等等。
小编特别想说的是将晚餐时间推迟到晚上7点。因为这并不能直接为公司节省任何成本支出,但却可能让想留在公司吃免费餐的员工“自愿”多加班1小时。
员工当然有权不吃那顿晚餐,有权选择不免费加班,但实际的效果看,这种自由的选择也确实变相为公司带来了很多免费的加班。关键是还没有抱怨。
小编在此真心建议我们的互联网上市企业们多带点头,改变一下老祖宗留下来的加班文化。
篇二:
近期,“996”工作制一直霸占热搜。“996”即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在很多创业公司,以及像华为这样非常成功的企业,“996”工作制并不鲜见,只不过很少会见到公司老总公开要求大家执行“996”工作制的现象。日前,被推上风口浪尖的58同城,就是公司人力资源部以口头通知,要求员工实行“996”工作制,不能请假,并且没有任何补贴和加班费。消息一出,不少公司职员利用社交媒体表达了不满。
尽管该公司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回应:公司每年9、10月份都会有动员,属常规性活动,本次“常规性动员”并非强制。但因为在具体执行时员工受到了一种潜规则的压力,实际效果等同于公司变相强制,所以,58同城老板的微博下还是留下了很多愤慨的声音。事实上,加班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如同家常便饭,一天工作12小时,每周只休息一天的制度,已经在很多人身上实施了。只不过,公司并不会公开要求或鼓励员工这样做。所以,一旦公司态度发生变化,来自员工的主动进取就有大打折扣的成分。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企业加班需要与劳动者协商,但最多每天不能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并且,加班必须要支付加班费,平日加班为工资的150%,休息日加班为工资的200%.这些规定在58同城和不少加班凶猛的公司,可能都没有得到严格实施。所以,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来看,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存在涉嫌违法的规定。
面对公司涉嫌违法的规定,大部分员工的选择是要么忍了留下,要么辞职走人,很少能够耗费精力诉诸法律工具。而对于公司来说,通过激进举措淘汰一批“吃不了苦”的人,包括一些养尊处优的早期员工,实际等于以“员工主动辞职”的方式代替直接裁员,达到了精简瘦身的目标,经济成本还十分低廉。这种方式不止一次被使用,从侧面也说明了即使是白领阶层,对于自身权益的保障意识与保护能力也不算强。
法律层面的问题总是若隐若现,基于取证相对较难、维权成本较高,所以建议只能归建议,实践总是充满挑战。创业寒冬期的互联网企业对于效率的讨论来得更为饥渴。所以,抛开法律层面的规定暂且不议,诸如58同城这样的变相强制加班,对于提升公司效率真的会有意义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
互联网企业一直标榜的是创新、平等、自由等几个理念,其愿景常常在于改变世界;但变相强制加班的那些企业,走上的却只是那些不规范公司的老路,通过强制灌输老板意志来进行公司治理。最终,有能力的员工会逐渐离他而去,没有能力的员工会留下跳“忠字舞”。可以说,创新在这些公司没有发生的可能,因为缺乏平等的土壤、自由的空间;成功也很难属于这些付出与回报不能统一的公司,因为那总会导致人心涣散。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些公司看起来所从事的是互联网行业,但
实际上它们都缺乏真正的互联网精神。篇三:
日前,58同城实行的“996”工作制引发集团员工的集体不满。姚劲波的微博和直播都被员工的吐槽评论刷屏,部分员工直指该政策是“变相裁员”。分析人士认为,在互联网行业景气度低谷时期,公司用这种办法变相裁员,节约成本。律师表示,过度加班和不支付加班费的做法都涉嫌违反《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