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 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 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 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 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嘲讽嵇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这是一首写“访隐者不遇”内容的诗歌,请分析颈联的作用?(4分)
(2)从全诗看,作者主要表现了哪两种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颈联描写了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青山妩媚,流水多情,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内容1分,内容特点:环境清幽1分)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照应前文”1分,“隐逸情趣”1分)
(2) 这首诗,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竹、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又充分表现了诗人向往归隐的情思。(“钦羡”2分,“向往归隐”2分)
二:
1.作者在诗中写了吕逸人的隐逸生活,请结合全诗概括说明
2.请赏析第三联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首联作者以桃花源来比吕逸人住处,表现其超尘绝俗的形象;(1分)颔联运用典故写其对隐逸生活的敬仰;(1分);颈联表现其隐居环境的清幽;(1分)尾联从正面写其隐逸闭门著书的生活。(1分)
(2)“青山如屋里”,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其远离尘市,(1分)“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其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1分)两句既写出了优美如画的风景,(1分)又写出了吕逸人隐逸生活的情趣。(1分)
三:
【注】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
⑴“桃源一向绝风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一向”、“绝风尘”分别与哪两联相照应?(3分)
⑵颈联中吕逸人的居所有什么特点?颈联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
⑶吕逸人最令作者尊敬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吕逸人的尊敬的,请结合诗句说明。(3分)
参考答案
⑴用典(“桃源”化用陶渊明“桃花源”)(1分)。尾联(1分)、颈联(1分)(也可直接用原文回答)。
⑵出门即见山, 远离尘市(1分);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流水淙淙,依山傍水,环境清幽(1分)。两句环境描写,烘托了吕逸人的隐者形象(1分),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1分),抒发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1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
⑶长期隐居,不求功名(1分)。访人不遇,心中没有不悦,而是借用典故来表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1分),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住处也满足了(1分)。
注释
裴迪,王维诗友,早年同居终南山,后常伴王维隐居辋川,游览赋诗,琴樽相乐。新昌里,即新昌坊,在长安朱雀街东自北数第八坊(见《长安志》)。吕逸人:不详何人。逸人,古代称隐居之人。遇:会见。
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一向: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绝:断绝,隔绝。
风尘:指尘俗的世事。
柳市,汉长安地名。《汉书·游侠传》载:“万章。字子夏,长安人也。长安炽盛,街闯各有豪侠,章在城西柳市,号西城万子夏。”此亦借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隐沦:隐士,隐居之人。
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魏嵇康与吕安两人平素非常要好,只要一想念对方,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要命驾专程前去探望。有一次,吕安来看嵇康,正巧嵇康不在家,康兄嵇喜前来迎接。吕安不进屋,只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就走了。嵇喜看到了这个“凤”字后,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是吕安在表扬他。他哪里知道,这个“凤”字是吕安对他的讥讽,认为嵇喜这个人只不过是一只“凡鸟”而已——“凡”与“鸟”这两个字合写,就是“凤”的繁体字字形。作者在“题凡鸟”前加“不敢”,有两个意思:一是此次来访未遇主人;二是赞扬吕逸人家不俗气。
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王徽之见吴中一个大夫家有好竹子,就去观赏。到了那里以后,在竹林中讽啸了很长时间。主人
请他坐下,他仿佛没有听到。在他要回去的时候,主人把门关上,留他赏竹,尽欢而散。作者在此用典,也有两个意思:一是未见到主人;二是作者与主人不外,尽管主人不在家,仍可留下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须:何必,哪里还用。
屋里:室内。唐朝杜甫《见萤火》诗:“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前星宿稀。”唐朝姚合《咏破屏风》:“残雪飞屋里,片水落床头。”
闭户:闭门,关门。
种松:栽种松树。
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这里用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鳞的形状,很老了。
参考译文
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
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
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
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
赏析: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此诗写得轻松愉快,颌联用典饶有幽默感。颈联造句颇巧,出句“城外”与“屋里”,对句“东家”与“西邻”均自相对仗,而又共同与邻句相对仗,这样便增加了语气流通的力度。末句“种松皆作老龙鳞”,因是对出句“多岁月”的补充,但又作为一种意象。
此诗格调清新,别开生面。多处用典,却贴切自然。写景轻描淡写,如话家常,却轻描之中有致,淡写之中有奇,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老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