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印刷术: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最早的雕版印刷制品《金刚经》。
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毕发明。
3.指南针: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针的雏形,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
4.火药:发明时间不详,唐末广泛用于军事。南宋发明了管形火器。
(二)农业
1.《胜之书》:西汉,我国最早的农书。
2.《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3.《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有外国水利知识。
(三)医学《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书
1.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春秋,脉学之宗。
2.张仲景:东汉,《伤害杂病论》,医圣
3.华佗:东汉:神医,麻沸散(世界最早),五禽戏。
4.孙思邈:唐,《千金方》,“药王”
5.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医药巨典。
(四)天文历法
1.《春秋》: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2.《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关于天文学的著作。
3.僧一行:唐朝,《大衍历》,最早测出本初子午线长度。
4.沈括:宋朝,《梦溪笔谈》,“十二气历”,改进二十四节气。
知识延伸:二十四节气
春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夏至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时间最长
冬至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一年中影子最长,白昼时间最短
反映季节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反映太阳高度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反映寒热程度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降水现象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反映气温变化
白露、寒露、霜降
反映自然物候
惊蛰、清明
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
小满、芒种
5.元朝:郭守敬,《授时历》,发明了高表和和简仪。
(五)科技:
1.张衡:东汉,地动仪、浑天仪。
2.祖冲之:南朝,把圆周率精确到7位小数点
3.宋应星:明朝,《天工开物》,手工艺百科全书。
(六)文字
1.甲骨文:商朝,我国最古老的文字
2.金文:晚于甲骨文,刻在青铜器上。
3.小篆:秦朝,统一六国之后。
4.隶书:为了方便书写,在小篆之后。
(七)绘画
1.展子虔:北朝,《游春图》
2.吴道子:唐代,画圣
3.张择端:宋代,《清明上河图》,汴梁(开封)附近商业繁荣的景象。
4.董其昌:明代《秋兴八景图》
(八)地理
1.《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
2.《水经注》北魏,郦道元。
3.《徐霞客游记》,明,徐霞客,记载了喀斯特地貌。
浅析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以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为世界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其科技文化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质。
一、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成就
回顾中华民族漫长的文化史,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在农业、医术、天文、算术、地理、纺织、造船、制瓷等方面都取得辉煌的成就。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来简单叙述。
(一)中国古代四大学科
中国文化系统中,就科技文化而论,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等实用科学体系蔚为大观,这一科学体系在秦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期间得以建立和初步发展。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观测和历法两方面,在对彗星、新星、日食、月食、太阳黑子等观测方面,我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形成了以浑仪、浑象、简仪、圭表等为主的传统天文仪器系统。
在数学上,北朝时代,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注释《九章算术》时,创立了“割圆术”。祖冲之则用“割圆术”求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准确推算出圆周率的'科学家。此外,中国人创立的十进位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最大。
我国古代中医学体系发展非常完整和完善,也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医学著作。张仲景、华佗和扁鹊一起被尊称为中医三大祖师。汉末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明代出现了代表中国古代药物学最高成就的不朽巨著,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在中国古代科技体系中,农业科技是最为发达的,而对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总结,就物化成了农学著作。《四民月令》与《汜胜之书》并称为汉代两部最重要的农书,《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统农学著作,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二)中国古代三大技术
丝织和陶瓷是中国古代两大“绝密技术”。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
家。我国的丝织物在公元前4世纪就远销国外,公元5~6世纪间波斯曾派专人来我国学习,其后丝织技术才又传到欧洲。陶瓷技术经晋、唐、两宋发展到明清,历代名窑已能制出极其精美的瓷器,并远销国外,受到各国人民的盛赞,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化学取得的一项杰出成就。战国时期以后,我国的建筑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如,战国李冰带领修的都江堪;隋代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北宋时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是一部重要的建筑技术专著,该书全面地总结了古代建筑经验,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
(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在世界文明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鼎盛时期的宋代所创造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造纸术在西汉时发明,后由东汉蔡伦改进。从此,纸张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竹简、木牍和缣帛,有利于科学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印刷术最早产生时是雕版印刷,北宋毕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印刷事业上是个划时代的革新。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技术在宋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元代以后,火药火器技术传到中亚、西亚、阿拉伯和欧洲等地,在世界兵器史和军事史上引起了许多重大的变革。此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指极性的国家。北宋末期,指南针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航海,推动了中国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成果,明显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显示出自身的科技文化特质。
(一)实用理性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因是为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统治的目的,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特质。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如天文学、地学、农学、医学等莫不遵循这一规律。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历法的准确与否,被看作一姓王朝是否顺应天意的标志。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敬授民时”,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再次,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而发达起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二)工匠传统
在古代科学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传统:一种是偏重理论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学者传统。一种是偏重工艺技术和经验知识的工匠传统。工匠传统,又称工艺传统,即是由工匠保持的文化传统。工匠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获得了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以口授方式保存了这些经验性知识。这种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现。
(三)整体关照
西方科学注重具体分析或局部分析,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注重综合和整体观照,即重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包括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联系。例如,在医学方面,传统的中医理论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而且也始终把人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辩证论治。素朴的整体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独特的理论模式。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对世界科技和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受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古代科技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曾经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过于讲究实用而轻视理论的探讨,则使科技在经历一定的发展之后很难跃上新的水平。因此,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