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美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美文
每个精神病人心中都隐藏着一座花园,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美文
。在大多数人眼中,精神病患者是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危人群,他们的疯言疯语、肢体暴力都让人心惊胆颤。然而,南京艺术家郭海平却坚信每个精神病人心里都藏着一个天智。为了走近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郭海平亲自住进精神病院三个月,跟这些病人同吃同喝,并把画笔交到他们手上,教他们画画。十年间,郭海平共打造出两百多名“精神病画家”,让他们封闭的世界开了花,而他也被评为“感动南京”年度人物。郭海平,53岁,中国首家精神病人艺术中心创办人。30年前,一个偶然的契机,郭海平爱上了绘画,经过数十年的辛苦打拼,最终成为了一位画家和艺术家。
2005 年3月的一天,郭海平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画友,他叫刘闯,五年前患有重度抑郁症,曾三次自杀未遂,多次出入精神病院。虽是精神病人,但刘闯却爱画画,他的画干净写意,色彩的运用也很大胆,有种超出常人的想象力,朋友希望郭海平能帮帮他,在绘画方面给他一些提点。哪知见面后,刘闯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低着头,偶尔露出几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的房间挂满了画,有些是人物素描,有些是油画,更多的是抽象画。临走前,刘闯突然冒出一句:“我是一个笑话,可谁能保证你们不是别人眼中的笑话。”郭海平觉得刘闯的这话特有生活哲理。
在随后的接触中,郭海平发现刘闯看似疯癫的外表下实际上藏着一个智者,透过他的画你可以看到他的内心,那里干净纯洁,就像是一座雪山,高冷但却纯粹。有人曾说:“每个艺术家心里都藏着一位精神病人。”郭海平觉得这话特别有道理。在之后的日子里,郭海平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精神病画家”,他们的画让人感到震撼,有种病态但却特别的美,需要人去慢慢品味。
2005 年10月,在南京市美术馆的帮助下,郭海
平策划了一场以“病”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并邀请了国内知名的27位当代艺术家围绕“病”这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用自己的作品来表现出自己对“病”的感悟和理解。虽然这些画家的画件件都是精品,但郭海平总觉得这些作品缺少一丝“疯气”和癫狂,他希望能真正走进精神病人的内心,看看他们笔下的世界,资料共享平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美文》()。在朋友的帮助下,郭海平联系上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的院长,希望在院里成立一个“艺术工作室”,专门教这些精神病人学画画,以此平复他们的心情,慢慢治愈他们的心伤。没想到,老院长一口回绝了:“精神病患者和正常人不同,他们的行为举止都不受控制和约束,如果病人情绪波动较大,非常容易出现集体 。到那时就不是你我能控制了的。”没有办法,郭海平只能想尽办法去说服院长,他先后邀请国内多位知名的精神病科专家来到祖堂山精神病院论证调研。
最终,院长被说服了:“我必须要把丑话说在前头,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效果,或者病人情绪出现 ,那么这个艺术工作室立刻停止。”郭海平连连点头答应,并和院长签订了一份协议。
2006 年10月10日,祖堂山精神病院“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第一天,就有两百多位病人报名参加。在院方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支持下,郭海平将医院一间100平米左右的病房改造成为一间临时的`画室,院方每天安排50名病人一起参加艺术治疗。第一天,郭海平为每一位坐在画室的病人发了一张纸和一只铅笔,告诉他们: “你们可以在自己面前的白纸上随意涂画,画出你们心中所看到的东西。”
郭海平说完,很多病人都开始动起了笔。当时,郭海平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位年轻的女孩,一连十多天,她到了画室,只是看着画纸不动,跟她说话也不理。半个月后,女孩终于动了笔,画了一朵娇艳的野花,花上面甚至还能看见露珠,虽然色彩运用很生疏,但是却让人眼前一亮。第二天,女孩又在花的旁边添了块石头;第三天,石头成了一块墓碑;第四天,墓碑前面出现了一个小女孩,上面是蓝蓝的天和大片的留白……
郭海平被打动了,他把女孩的画仔仔细细地装裱起来,送给了她。握着这幅画,一向沉默的女孩笑了。慢慢地,郭海平发现她的眼睛变得鲜活灵动,笔下的颜色也越来越丰富。一次,她画了一幅《大海》,在旁边写道:“很想看看从海里看天会是什么颜色?”就这个问题,郭海平终于跟她找到了共同话题,成了朋友。聊着聊着郭海平发现,她只是把自己隐藏了起来,她的沉默是一种无言的抗争,她喜欢沉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那里鸟语花香百花盛开,自有她的快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