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者日的由来
国际志愿者日的由来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不过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12·5国际志愿者日由来盘点,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看完后有所收获。
国际志愿者日即国际志愿人员日。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
1997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第52/17号决议宣布2001年为志愿人员国际年。这一年发起了帮助实现国际自愿人员年的四项目标:加强认知、便利、促进和自愿人员网络。
2001年,国际志愿人员年,大会通过了关于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如何支持志愿工作的各种建议,建议各国政府创造有利环境,进一步支持志愿行动。
2002年11月22日,联合国大会第57/106号决议呼吁采取措施,确保国际志愿人员日作为志愿人员国际年的后续活动,能全面发挥其潜力。
为了提升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促进志愿服务的开展、提高志愿服务的联网、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宣传,联合国大会正式宣布2001 年为志愿人员国际年。该年卓有成效地增强了全世界范围内对志愿主义的潜力及贡献的认识。
作为志愿者国际年的后续行动并且为了纪念国际年十周年,2008年12月18日,大会决定于2011年12月5日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或邻近的几天召开两次全体会议。
在2002、2005 及2008 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人们对关于志愿人员国际年的追踪报告进行了广泛讨论。在2008 年的讨论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 2011 年纪念志愿人员国际年十周年的决议。
纪念志愿人员国际年十周年的目标是巩固过去十年已经取得的成就和 保持由志愿人员国际年创造的发展势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被指定为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协调机构,并将于2010 年 12 月5 日将正式开展活动。
列宁曾经在 《伟大的'创举》一文中指出,这一创举(指星期六义务劳动)的重大意义在于工人不图报酬地从事额外工作的共产主义精神,在于工人自觉自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创精神。志愿服务事业可以培养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的合格公民,引导青年一代追求身心健康、创造快乐生活,并且影响家庭成员,促进文明的生活方式。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强化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志愿者承继着社会公众善良内心的情感基因,也代表着被当代世界普遍认同的公民社会的价值观。同时志愿服务在中国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行善积德的
品质,也同样说明志愿服务在中国有适合其发展的土壤。不断壮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社会带来持续不断的正能量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目前志愿服务资源分配不均、服务缺乏持续性、志愿者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服务内容与需求尚未契合等方面的不足。完善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依然任重道远。而这也正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2013年的12月5日是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全国上下也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践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志愿者队伍在我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志愿服务强化了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志愿者队伍在我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目前志愿服务资源分配不均、服务缺乏持续性、志愿者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服务内容与需求尚未契合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中国志愿服务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