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工作方案
乡风文明工作方案(精选6篇)
只有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写好工作方案。在一个项目被提出时,领导通常会要求我们先准备几份工作方案,相信写工作方案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风文明工作方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风文明工作方案1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移风易俗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我镇移风易俗工作,进一步革除陈规陋习,遏制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提升群众满意度,引导各村破除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风陋俗,倡树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结合我镇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净化社会风气,大力推进红白理事会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树婚丧嫁娶新风尚。
二、工作目标
全镇xx个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使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自觉行动,让“文明、和睦、互助”成为镇村精神标识,镇风民风真正美起来。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
红白理事会是办理农村婚丧事务的群众组织,是深化婚丧习俗改革、促进移风易俗的基层组织力量和重要载体。红白理事会成员由现任村党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和村中德高望重、甘于奉献、崇尚节俭、公平公正、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党员、群众组成。红白理事会可根据各村人数和实际情况设会长x人,副会长x人,理事x—x人。原则上,理事会成员由本村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以上人选在村党支部及村委会的指导下,采取提名通过的方式确定。红白理事会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按照婚丧事宜一切从简、文明理事的原则,制订本村红白事的标准和操作流程,写入村规民约并上墙公示,确保依法依规办事,坚决禁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封建迷信活动。红白理事会实行会长负责制,对红白事的承办需经理事会讨论决定,并征求事主意见,实现红白理事会的规范化运行,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
(二)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1、婚事新办。依法办理婚姻登记,坚持婚事新办,废除陈规陋习,不讲排场、不讲阔气、不大摆宴席。仪式从简,一天办完,严格控制参加宴席的人员和标准。积极推行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型婚礼模式。摒弃滥发请柬、大摆宴席、天价彩礼、高额礼金等陋习。严禁在公共场所乱贴红纸、过度“闹婚”、大量燃放烟花鞭炮等不文明行为。
2、丧事简办。坚持厚养薄葬,做到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孝敬,让老人安度晚年。人亡故后一律火化,在尊重民俗的情况下,一切从简,文明祭祀,做到不穿白孝服,不扎纸活,不用响器,不唱戏,不用高音喇叭播放哀乐。简化丧礼程序,控制丧事规模,缩短丧事天数,杜绝出大丧、办长丧、大摆宴席。推行戴黑纱白花、随礼不坐席。
3、其他喜庆事宜小办。生育、庆寿、订亲、升学、乔迁等喜事小办,禁止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倡导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和合理的消费理念。
(三)开展专项治理活动。
加强丧葬活动管理,依法治理违规土葬、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建墓立碑等行为。对办理丧事活动中宣扬封建迷信、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整治殡葬用品市场,取缔棺木、封建迷信用品和墓碑生产销售行为,严肃查处殡葬用品店违规经营、占道经营和无证经营行为。严格规范婚庆活动,严肃查处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违规违纪行为。
(四)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
党员、干部要认真执行各级有关文件要求,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村“两委”班子成员、红白理事会成员要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政策,从自家做起,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村干部办理婚丧事要主动向镇党委、镇纪委报告,严禁参加规定范围以外的婚、丧活动,对违反规定的村干部,按有关规定处理并公开曝光。
(五)推进厚养薄葬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厚养薄葬,支持在社区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幸福院。推进骨灰堂、公祭祠堂等骨灰存放设施建设,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x月xx日—x月x日)。
镇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部署移风易俗工作。利用村村响广播宣讲,刷写移风易俗墙体标语和悬挂横幅,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和移风易俗宣传栏,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政策,树立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建章立制(x月x日—x月xx日)。
指导村调整充实红白理事会,明确专人负责。各村红白理事会研究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红白理事会章程》,确定红白事标准、流程,并在显要位置上墙公示;镇与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村与户签订承诺书,使红白理事会知晓率达到xxx%。
(三)集中治理(x月xx日—x月xx日)。
集中治理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治理棺木、石碑、纸扎生产销售场所。各村将婚丧嫁娶规定制度纳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按照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办理红白事宜,形成事前报告和办理登记工作机制;逐步规范完善移风易俗工作,群众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逐步接受赞成。
(四)形成常态(x月xx日——)。
各村红白理事会按照章程和村规民约正常运行,群众负担减轻,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理事的新风尚形成,群众满意率达到xxx%。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召开动员会议,制订实施方案,研究制订婚丧嫁娶操作模板,指导各村健全红白理事会,按照标准、流程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各村要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工作总体安排,及时向镇领导汇报工作进度及推进措施。
(二)明确工作责任。充分发挥社区、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社区书记、村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牵头抓总。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具体指导督促村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村“两委”要结合本村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村规民约,完善红白事程序和费用标准等。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制定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车、倡议书、村村响广播、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移风易俗倡文明,狠刹陋习树新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四)严格考核奖惩。一是严格督查。镇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镇移风易俗工作进行督查,重点督查红白理事会建设和发挥作用情况、制度落实情况、工作效果、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满意度等,并设立举报电话xxxxxxxx,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考核。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镇村综合考核,并根据市、区移风易俗电话满意度调查结果评选“移风易俗先进村”。
乡风文明工作方案2
一、工作目标
根据《x市委办公室、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方案的通知》统一部署,按照“三年整治、一年巩固”的总体要求,推动全市婚丧习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到xxxx年,xx%的行政村建有红白理事会等相关组织;xx%的村规民约中包含婚丧习俗改革内容;婚姻登记机构与有偿服务彻底分离;婚姻办证和家庭辅导员服务进一步拓展;全市遗体火化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xx%的县(区)和行政村建有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安放设施,县县建有殡仪馆,基本满足群众骨灰安葬需求;办丧扰民、乱埋乱葬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公益性公墓、经营性公墓节地生态墓区面积或格位占比分别达到xx%和xx%以上;建大墓、豪华墓现象基本杜绝。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红白理事会建设。指导各地将红白理事会作为农村办理婚丧事务的群众组织,推举热心服务、公平正义、崇尚文明节俭的x贤等人士担任理事会成员;指导各地制定完善理事会活动章程,确定办事程序和服务规范,确保依法依规办事;各级民政部门加强对理事会的业务指导,组织相关业务培训。
(二)推动村规民约制定。开展优秀村规民约征集活动,在符合当地风土人情、尊重社情民意、遵守婚姻和殡葬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指导各地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精神写进村规民约中,在广大农村地区倡导文明节俭办理婚丧喜事,遏制盲目攀比之风。
(三)狠刹婚丧喜事大操大办风气。抓住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积极与纪检、组织(人事)部门沟通,建立部门信息通报、协查工作机制,协助处理不按规定申报、瞒报漏报婚丧事宜和冒领丧葬费等违规违纪行为。
(四)巩固提高火化率。把推进遗体火化作为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绿色殡葬建设的重点,强化党员干部带头、工作绩效考核和丧葬费、抚恤金核发,不断巩固提高火化率。进一步推广殡葬服务进社区和“一条龙”服务,引导在殡仪馆或指定位置集中办理丧事;按照“提标、扩面、增项”的原则,加快建立全民遗体免费火化制度和绿色殡葬奖补机制。
(五)推行公益性节地生态葬法。加快推进农村公益性生态骨灰安放(葬)设施建设和殡仪馆升级改造;发挥绿色殡葬建设奖补激励机制作用,鼓励和引导采取树葬、花葬、草坪葬、深埋、格位存放及骨灰撒散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六)加大乱埋乱葬治理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三沿六区”乱埋乱葬坟墓进行整治,对成片乱埋乱葬坟墓采取整体迁移或植树遮挡、深埋去碑等措施,使视线范围基本看不到坟墓;对零星坟墓或无法遮挡的坟墓,坚决迁入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或指定的集中安葬点;对毁林造坟、毁田造坟以及违规建造大墓、豪华墓、“活人墓”的,协同公安、林业、国土等部门依法拆除。坚决杜绝新的乱埋乱葬现象。
(七)规范殡葬活动秩序。以清明、冬至等节日为切入点,规范城市公墓管理。在公墓内做到“禁止燃放鞭炮、禁止焚烧祭品”,突出中心城区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向基层和农村延伸。规范农村群众治丧和悼念活动,配合文明办、新村办、公安、城管等部门,齐抓共管全面管住办丧扰民问题,严禁在公共场所或公路沿线停放遗体、搭建灵棚、游丧闹丧、抛撒纸钱;依法打击“土八仙”,有效遏制办丧中的封建迷信活动。
(八)加强婚丧新风宣传。将倡导婚丧文明新风纳入婚姻登记机构和殡葬服务机构日常工作内容,在办理婚姻登记、提供殡葬服务时,积极宣传婚姻和殡葬法规,引导服务对象文明节俭办婚治丧;配合宣传部门开展婚丧习俗改革、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宣传活动;拓展婚姻颁证和家庭辅导员服务,引导群众珍爱爱情亲情;在清明节、中元节、冬至等传统祭祀时间节点,重点抓好文明祭扫、网络祭扫、社区公祭等活动,引导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精神传承上来。
三、具体步骤
(一)制度建设阶段:从xxxx年x月份开始,指导各地建立红白理事会,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写进村规民约,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配合纪检、组织、国土、林业等部门,完善部门间信息通报、协查机制。协助宣传部门做好婚丧习俗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文明、健康的婚丧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专项整治阶段:从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利用近三年的时间,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围绕婚丧习俗改革的主要工作任务,开展每年一次,每次为期x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对违规土葬、乱埋乱葬、办丧扰民、重殓厚葬等丧葬陋习进行查处、督办、通报,积极推动婚丧习俗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三)巩固提高阶段:在xxxx年,对前期整治行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在继续保持良好工作态势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和活动举措,巩固和提升婚丧陋习治理成效,实现婚丧喜事简办、遗体火化率提高、殡葬设施配套、文明祭扫和生态安葬盛行的目标任务,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文明办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夯实民政系统推动婚丧习俗改革的工作机制。县(区)党委、政府负责婚丧习俗改革整体规划;乡镇党委、政府是推动婚丧习俗改革的第一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当地实施方案;县级民政部门结合基层政权、社会事务工作,加大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村规民约制定,加快红白理事会建设,促进婚丧习俗改革。
(二)明确工作责任。按照职责范围,积极和全市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进一步落实市民政局等九部门《关于推进绿色殡葬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配合国土部门查处非法侵占土地建墓行为,配合农业部门查处在基本农田上建坟,在流转土地中滥占地、乱建坟等行为,配合林业部门查处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建坟建墓的单位和个人,配合发展改革部门完善殡葬设施建设规划,配合财政部门建立绿色殡葬建设奖补激励机制,配合城管部门要加大游丧闹丧行为的治理。对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及时制止,按照职权范围通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三)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办法》精神,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推动婚丧习俗改革。落实党员干部及直系亲属办理婚丧喜事“两报告一承诺”制度,带头抵制“天价彩礼”,带头实行遗体火化,带头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推行丧事简办,带头文明低碳祭扫,严格禁止乱埋乱葬。教育和约束直系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按要求举办丧事,主动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树新风。
(四)强化宣传引导。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开展婚丧习俗改革和文明节俭风尚的宣传活动。及时提供办理婚丧喜事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和反面案例,宣传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婚丧习俗和文化。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志愿者、殡葬服务机构和红白理事会、老年体协等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宣传教育、服务管理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婚丧习俗改革,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工作方案3
为深化我乡美丽村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成为农村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加强民风建设,树立文明乡风,着力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质,推动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减轻农民潜在负担,保持社会稳定为落脚点,将“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作为农村精神文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创新工作载体,树立正面典型,引领文明新风等措施,提升群众文明素质。争取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天价彩礼,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工作深入开展。
(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引导、法律介入让农村群众认识到高额彩礼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价值观,让移民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心。
(二)开展“推进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嫁娶”倡议活动。签订“讲文明、除陋习、倡新风”承诺书,党员干部人人承诺,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形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氛围。
(三)各村建立“一会”(红白理事会),“二约”(村规民约、婚丧喜庆公约)。通过理事会加强宣传劝导工作,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争创各级文明村镇夯实基础。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文明氛围。各村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多措并举破除陋习,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开展进村部、进家庭、进农户等宣讲活动,加大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科普和法制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文明新风教育,倡导婚姻自主,婚姻自由,节俭办婚事的新时尚。使农民对陈规陋习危害性有清醒认识,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陋习、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
1.搭建宣传载体,突出宣传教育。结合乡镇文化长廊、文化墙、宣传栏、橱窗、电子屏、微信公众平台等形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内容。利用巷道、宣传栏、文化广场等开放空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新二十四孝图、好的家风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传展示。以快板、小品、短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婚恋观等。结合“下基层”、“大走访”等,进村入户宣传移风易俗工作,突出宣传引导工作。
牵头单位:乡文化体育与信息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各村支部、各站所(中心、办)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1)结合“法制宣传进家”、“七五普法”等工作,在广大农村,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民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使之遵纪守法并自觉与“天价彩礼”婚姻、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行为作斗争。利用重要节日节点,印发宣传单,全面做好“抵制天价彩礼、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宣传活动,使之进村入户、家喻户晓。
(2)依法坚决打击低龄婚育现象和干涉婚姻自由、买卖婚姻、婚姻诈骗行为,对因“天价彩礼”婚姻引发的案件,要严肃认真查处,根据情节和后果予以批评教育等措施,切实遏制‘天价彩礼”婚姻蔓延。对不切合当地经济实际,索要“天价彩礼”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并对双方父母进行教育,保障婚龄青年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牵头单位:乡妇联、乡司法所
责任单位:各村支部、各站所(中心、办)
(二)强化制度保障,健全群众组织建设。
1.制定婚丧嫁娶公约。根据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的原则,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将“节俭办婚丧”、“婚丧宴请红线”纳入到村规民约中,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共同商讨、制定、表决结婚彩礼、红白宴席操办规模,形成“婚丧喜庆公约”,以村规民约形式,告知乡邻,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划定的“红线”不得高于我乡划定的婚丧喜庆事宜操办费用和随礼标准。原则上结婚彩礼不超过6万元,非亲人情费不超过300元,宴请招待最高不超过20桌(200人),每桌控制在600元以下,办席不超过一天,丧葬活动控制在3天内。20xx年5月底前,全乡13个行政村全部制定完成,并将含有移风易俗内容、宴请随礼标准的村规民约上墙。
牵头单位:乡民生服务中心、乡文化体育与信息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各村支部
2.各村充分发挥民间红自理事会的作用。坚持政府推动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发挥群众组织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的积极作用,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各行政村在20xx年5月底前成立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成员应由党员、村民代表选举,吸收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有名望的宗教人士(阿訇)和新乡贤参加。会长可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红白理事会要全程介入本村红白事,村民操办红白事宜必须报告村红白理事会,由理事会全程指导协助,理事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工作,总结经验,提高服务质量。
牵头单位:乡民生服务中心、乡文化体育与信息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各村支部
(三)强化价值引领,凝聚移风易俗共识。
1.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不收彩礼,带头实行婚事新办简办,通过签订承诺书等形式,在婚嫁中发挥带头、宣传、监督、引导作用。倡树婚嫁新风,倡导喜庆事宜简办或不办,减轻人情消费负担。倡导丧事简办,树立厚养薄葬观念,弘扬孝老敬老传统美德。
牵头单位:乡纪委
责任单位:各支部
2.深化文明乡镇创建,培育优良家风,倡树文明新风。按照《宁夏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的任务,各村要积极创建县、市、区级文明村镇。结合“三下乡”、“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村规民约” 、“好家风、好家训”“黄河金岸·最美农家”“护航春蕾”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教育,广泛宣传文明新风,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阐明高额彩礼、简化婚丧程序的必要性,合理规范简化婚丧嫁娶流程,降低高额彩礼和礼金、“因婚返贫”、“因礼返贫”现象发生率,消除买卖婚姻滋生的土壤。以传承弘扬家庭传统美德、现代家庭理念,引导大家庭向上向善,以文明家庭“小气候”温润和谐社会的“大气候”。
牵头单位:乡文化体育与信息服务中心、乡妇联
责任单位:各村支部
(四)强化文化惠民,涵养文明乡风。
1.加大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运用“三下乡”、“广场舞大赛”、“社火展演”、农家书屋等载体,开展文艺演出、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全民参与的“广场舞大赛”、“运动会”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
牵头单位:乡文化体育与信息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各村支部
2.提升农村文化教化功能。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运动会、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运用“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社火、剪纸、书法等民俗表演,让传统节日更富人文情怀。传承发展健康的农村文化习俗,用好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的教化资源,运用民间小戏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天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习俗的引导,用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牵头单位:乡文化体育与信息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各村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站所(中心、办)、各村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对人员的管理,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二)明确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安排。明确职责分工、分解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各项措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三)掌握政策,有序推进。各站所(中心、办)、各村要结合中心组理论学习、“七五”普法、“下基层”活动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中,以治理“天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为重点,把握政策界限,注意区分推动移风易俗与尊重传统礼俗的关系,既保持红白事白眼代课的传统习俗,又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四)建立信息上报机制,做好信息反馈。各相关站所(中心、办)、各村要做好此项活动的信息反馈工作,每月25日前上报信息、图片等资料。要掌握已婚人员彩礼情况、家庭负债情况,有无家庭暴力情况,掌握适婚人员名单,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
乡风文明工作方案4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文明耀什“乡风十进村”工程,做好科普阵地建设和对农民的实用技术指导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完善农业种植技术指导进村的工作机制,提高我市中药材、猕猴桃、食用菌等特色农业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种植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建设。
二、工作计划
㈠阵地建设
1.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技服务民生为重点,投入XX万元建设科普体验馆。
2.打造省级科普示范基地(什邡穿心店地震工业遗址),并投入500万元打造5个特色产业(川芎、猕猴桃、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及优质猪)科普展示基地,不继提高农民的种养殖水平,促进我市农业提质升级。
㈡技术指导
1.针对养殖、粮油、猕猴桃、中草药、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6个特色产业投入100万元组建6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深入种植第一线,进村入户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科技培训,通过示范、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使发展中药材、猕猴桃等产业的地区逐步达到镇有技术队伍、村有技术员、户有技术明白人。
2.通过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聘请专家进行种植、良种繁育等相关专业教学,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3.以市为中心、镇为纽带、村为基础,建立科技信息网络,及时向农民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三、工作措施
㈠工作机构
成立“乡风文明十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进村工作。余志成同志任组长,王勇、周少卿同志任副组长,蒋良、吴婧如同志为成员,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开展。
㈡技术指导进村的方式
1.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依托专家大院的专家和科技特派员有针对性的举办专题讲座和按照专家制定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在田间地头召开种植、管理现场会,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保证产量和质量,提高种植户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本领。
2.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指导。一是对专家和科技特派员落实任务和职责;二是建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为农民学习新技术提供样板;三是根据生产实际,印发规范化种植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扩大媒体宣传(报纸、广播、电视),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地将农业科技信息送达农户。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大力实施科技进村工程,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
㈢建立激励机制
对技术指导进村工作成效实施目标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对在实施科技进村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专家和科技特派员,给予表彰奖励。
乡风文明工作方案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我县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风貌,结合我县农村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广泛开展文明乡村行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着力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补齐贫困村镇精准脱贫的“精神短板”,推动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湘赣边界中心县、早日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二、20xx年度工作目标
全县乡风民风得到改观,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风貌有明显提升,黄赌毒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得到遏制,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显著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四会一约”建设制度化持续推进,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40%以上,广大农村逐渐形成遵纪守法、诚信明理、勤劳节俭、互助友善、崇德孝仁的良好社会生态。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农民群众精神风貌
1.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和省、县相关要求,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在县本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乡镇(街道)一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村(社区)一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重点打造试点所、站,常态化开展“六传六习”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
平、文明素养和法治观念,更好地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2.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依托村部和乡村主道墙壁、建筑围挡等设施,整合教师、志愿者力量,采取喷绘或手绘等方式,有计划成系统地宣扬核心价值观、乡风民俗,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3.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建立完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 “最美新乡贤”发现、选树、推荐和关爱机制,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表彰活动,引领广大群众崇德向善。建立道德模范帮扶机制,对好人善事进行奖励,解决他们生活、工作上的困难,使礼遇道德模范蔚然成风。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抓好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开设德育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打造校园文化,创建文明校园,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精心设计各类文体活动。加快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制度。
(二)实施移风易俗工程,大力弘扬文明乡风
1.推进婚丧礼俗改革。以“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为重点,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项不办的文明新风尚。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出《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倡议书》,大力实施《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工作方案》,确保在减轻人情负担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为村规民约注入新思想、新内涵、新规范,为每一个村民树立起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加快在各村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吸纳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参与其中,到年底,基本上在行政村建立“一约四会”。
3.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要坚持正面引导与依法治理相结合,下力气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各类邪教和有害功法组织等突出问题,把不良风气压下去,让新风正气树起来。工商、民政部门要加大丧葬市场管理力度,加强对丧葬用品生产、销售的管理,严格规范婚丧活动中的低俗表演等行为。公安部门要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及禁赌禁毒行动,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家族恶势力等犯罪行为,让农村成为风清气正的净土。
(三)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1.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深化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加大对文明村镇的创建力度,提高创建工作水平,推进文明村镇创建规范化、制度化。完善文明村镇考核办法,加强动态管理,注重日常创建活动。积极申报各级文明村镇,组织开展县级、市级文明村镇评选,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比例达到40%以上。
2.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深化“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不断扩大文明家庭行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创建家风、家规、家训特色镇、特色村,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家风家训故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
3.深化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镇村延伸拓展,带动城乡一体共建。广泛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活动,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每年共帮扶10个以上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文明单位示范作用,切实助力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弱势群体为重点,发动公益组织、社会组织走进农村、农户,开展敬老、爱幼、助残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让志愿者精神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实施文化惠农工程,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1.保护历史文化村落和历史建筑。严格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格局、风貌、田园景观,培育一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分批有序公布保护名录,探索实行挂牌保护。充分挖掘“茶祖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书院文化”等特色资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地方特色文化名片。
2.完善乡村文化设施。按照“七+X”的标准,逐步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加快建设一个文体广场、一个简易舞台、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体育器材、一套广电器材。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学习攸县“门前三小”工程建设经验,将文化设施建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100米”。
3.丰富乡村文化活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建国70周年等重大主题,创作出一批体现时代脉搏、反映茶陵发展变迁、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优秀乡村文化作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做响“乡村大舞台”“文化大赶集”等公益品牌,坚持做好“送戏曲进乡村、送书画进万家”、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管理等文化惠民活动。
4.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镇文化专干,确保乡村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事做。大力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在每个村培育建立1支以上群众文艺团队,活跃乡村文化生活。通过“送出去、走进来”方式,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和培训。
四、推进措施
1.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发展规划,要经常研究,专题部署,抓好督促落实。要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部门单位职能作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2.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财政部门要设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每年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渠道投入机制,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充分调动民间社会团体的积极性,为民间资本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
3.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营造良好氛围。发挥村支两委作用,利用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公益性的环境整治行动。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加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房前屋后和室内卫生整治。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垃圾不落地”活动,从小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选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工作调度、督查巡查、实地暗访,建立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和曝光。
乡风文明工作方案6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思想理念,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提升农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县农村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实施专项治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文明新风养成,高质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四)坚持因地制宜。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充分考虑地区习俗、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形式。
(五)坚持法治保障。推动法治精神、文明理念和公民意识、规则意识深入人心,发挥法治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二、工作目标
“十四五”期间,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理论政策宣传和科学文化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力度,持续开展农村地区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力度,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不断提高我县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2021年,推进全县9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覆盖80个行政村;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教育引导农村群众改变红白喜事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建大坟大墓,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建立健全移风易俗常态长效机制;在2021—2023年全国(省)文明村(镇)和2020—2022年全州文明村(镇)创建周期,全国(省、州)文明村镇数量和质量比上届有较大提升;2025年,基层党组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能力显著增强,农村陈规陋习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村地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基本形成,全县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85%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全部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贯彻党章党规要求,做好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紧贴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扣群众所思所盼,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进广大群众对科学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学习借鉴龙里县“民族化宣讲融入民族习惯、文艺化宣讲融入文艺活动、生活化宣讲融入生活场景、时代化宣讲融入时代脉搏”的理论宣讲模式,加强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全面开展宪法教育和“八五”普法活动。(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司法局,各乡镇〔街道〕)
(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农村地区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黄大发、杜富国等先进事迹的学习宣传活动;学习借鉴赤水市“嗑子匠”做法,建立建强基层宣传宣讲队伍,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持续讲好典型模范的感人故事,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大力弘扬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开展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发挥退休干部、退役军人、农村教师和医生、新乡贤等在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县委、县妇联、县教科局,各乡镇〔街道〕)
(三)开展农村地区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风尚。指导各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规范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群众组织运行章程和制度,开展农村滥办酒席、低俗婚闹、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突出问题治理。加强农村宴席规范管理,推广“合约食堂”,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大力推进绿色、文明、惠民殡葬,提倡文明祭祀。持续开展农村地区黄赌毒专项治理,依法查处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落后生活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建立道德榜、光荣榜、红黑榜等机制,用好“文明积分”模式,建立文明实践积分制度和兑换规则,开设文明积分超市,实现物质“小礼”换取文明“大礼”。加强移风易俗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村地区文明乡风养成。(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民宗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四)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文明实践阵地,按照机构、人员、资源设施等权属不变的原则,统筹整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形成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强大合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探索设立文明实践基金试点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招募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在职人员和“五老”人员、乡土人才、春晖使者、退役军人等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围绕学习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工作”内容,深入开展文明乡风志愿服务活动。学习借鉴贞丰县易地扶贫搬迁文明实践“五色管理”模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引导农村群众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渗透活动。(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民宗局、县民政局、县教科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各乡镇〔街道〕)
(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按照有标准、具体化、能考核、有成效的要求,按照《全县文明村测评体系》和《全县文明乡(镇)测评体系》,常态化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结合各乡镇(街道)经济发展、区位优势、文化特点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镇从具体指标、具体项目抓起,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建设风格各异、特色明显的文明村镇。学习借鉴湄潭县“寨管家”村民自治模式,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和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新时代好少年、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将全县农村普遍建成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方式更加文明、乡风民风更加醇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美丽乡村。(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妇联,各乡镇〔街道〕)
(六)加大农民科学教育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大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广力度。学习借鉴“科技特派员”模式,选派专家人才到基层广泛开展文化、健康卫生、体育、环保、科普等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志愿服务培训活动。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医生队伍素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牵头单位:县教科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民宗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各乡镇〔街道〕)
(七)丰富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持续开展送影送戏送展览下基层等公益文化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推进“书香雷山”建设向乡村延伸,推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学习借鉴“种文化”模式,以“大村建团、小村组团”的方式,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打造村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公共文化供给新模式。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加强乡村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推进乡村主题文化建设。推动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创造性改造和创新性发展,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农民主体、节俭办节、开放办节,挖掘农耕文化,因地制宜办好农民丰收节。(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教科局、县卫生健康局,各乡镇〔街道〕)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乡风文明建设行动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做好人、财、物保障。发挥定点帮扶和对口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有关社会主体和专家人才等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集聚乡村振兴建设社会各方面力量。
(二)压实工作责任。县级层面将各乡镇(街道)乡风文明建设行动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相关工作成效与“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考核统筹使用。乡镇(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常态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行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三)营造浓厚氛围。突出农村特色,制作刊播移风易俗和文明新风等公益广告,让乡风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广泛凝聚群众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街道)要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工作中不断总结好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广泛进行宣传,县融媒体中心要制作专栏加大报道力度,营造全县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行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