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五是几月几日
每年正月十五是几月几日
2018元宵节是3月2日,星期五。
农历时间是:农历一月十五 戊戌年(狗年)甲寅月癸巳日。
元宵节,又称元夕、上元节、元夜、灯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正月十五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传统习俗
吃元宵(即汤圆,因于元宵节吃食,故名)
元宵节期间,民间有吃元宵的传统习俗。起初,元宵节的时令小吃并不是元宵,南朝时,吃的是拌合肉和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则是一种蚕状的
面食和烤饼,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现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过当时不叫元宵,而是称为浮圆子或是汤圆等。后来,由于这种食品专在元宵节吃食,因此,就把它称为元宵了。其实汤圆和元宵的差异只是在于大小和是否包馅罢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称为汤圆,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里面包馅的则称为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也象征了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迎紫姑,或称拜东施娘(湖北省称迎紫姑,厦门称祭娘娘)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 龙舟蚕桑,并占众事。相传东施与我国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是邻居,西施貌美,东施貌丑,但都做得一手好针线。不幸,她在二十岁那年元宵夜因掉了一只绣花鞋到厕所里,在捡鞋时不幸溺毙,死后成为厕神。从此以后,想学好针线活的少女,便在元宵夜准备祭品(甜粿、糖果)与绣花鞋到厕所祭祀,祈求学好女红。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听香
正月十五有“听香”的习俗。古时后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但现今这种听香行占的习俗也已不多见了。
钻灯脚(有相亲与求子两种说法)
古时嫁娶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前男女少有见面的机会,因此利用元宵夜相互见面,少女跟随着母亲到寺庙烧香,男方则由父母或媒人安排前往寺庙礼佛,男女在灯下互相偷看对方,这是古代的一种相亲方式;另一则为已婚但没有男孩的妇女求子,凡是想在今年生男孩的妇女,故意在灯笼下走来走去,祈求神佛保佑生个男孩。所谓钻灯脚,生男孩,大概因“灯”与“丁”发音相近之故。
乞龟、乞花
大家都知道,龟是灵物,千年生毛,寿五千岁,称为神龟,万年则称为灵龟。有些地区各寺庙在元宵节时也常举办乞龟的活动。所乞求的龟是神龟也是灵龟,不但有人乞龟求子嗣,也有人乞龟求财求寿。所谓乞龟,最初是由庙方供出面龟、红毛龟等寿龟(龟形的糕点)供信徒掷筊乞赐,待得到神明的允赐后,就可以带回家保全家平安或藉以祈求后嗣。乞得面龟的信徒在事业得意或求得子嗣后,必须准备加重的面龟或红毛龟供其他信徒求乞。由于龟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再加上是神明的赐与,所以这在旧时深受民众的喜爱,成为一项热闹有趣的元宵节民俗活动。
照月光、照井水和晚睡
妇女们相信在上元夜到外面去照月光会受孕;少女则相信:照井水,面较美;男士则相信:元宵夜睡得越晚自己会越长寿,而孩子晚睡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增福添寿。
放天灯
元宵节放天灯也是一大民间习俗。天灯又称孔明灯,为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发明,原用来传递讯号,后来渐渐演变成向上天祈福的民俗活动。放天灯的习俗,据传是由福建惠安的移民传入,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项活动也的.别具历史意义。天灯施放的原理与热气球相似,施放时点燃灯脚下的油料,待热气充满纸袋后,天灯即冉冉上升。传说天灯能将愿望上达天神,所以施放者均以毛笔在白纸灯上书写姓名、地址和祈求的心愿,并燃放鞭炮助长天灯升高的气势。
舞龙舞狮
龙是吉祥的神话动物,也是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元宵节时全国各地都有龙灯。早期的龙灯长约七、八丈,在竹鼓上贴上纱,制成龙形的灯笼,在龙头与龙身裡面,点上几十支蜡烛,然后绑在木棒上,有十几个壮汉抬着走,表演时,由龙头追逐龙珠而起舞,姿态优美,俗称“弄龙”;元宵夜晚,各地狮阵也都一起出动舞狮,俗称“弄狮”,并有精湛的国术表演,其目的在驱邪祈福求平安,并有贺年贺节的喜庆之意。
迎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过年谣有: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的记载,可见迎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唐以后,花灯不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也成为深入民间的活动;宋朝是花灯的全盛期,宋代花灯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蜡纸、菩提叶、羊皮、玳瑁等制作,华丽精巧可谓空前。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花灯
猜灯谜
灯节除了花灯外,最盛行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灯谜是我国独创的民间艺术,从春秋时代就有以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南宋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春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灯谜亦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制作灯谜者除了必须有巧心慧思外,亦必须通晓天文地理,这样才会吸引无数爱好者围观,只是近年来谜语的制作,已经缺乏古趣了。
综合类元宵节灯谜
1、人无信不立(打一字)
2、一月一日非今天(打一字)
3、“玄德请二人到庄”(打2字古礼仪用语)
4、遮住了花容月貌(打3字出版新词)
5、七日速变俏姿容(打一影星名)
6、宾客尽脱帽,洒泪来反思(打一音乐人,2字)
7、细雨如丝正及时(打古称谓二)
8、玄德先来,云长未到(打一田径运动员,2字)
9、此章节错误较少(打5字口语)
10、元宵隔日始营业(打4字出版名词,纸张类型)
11、战乱重圆何感叹(打9笔字)
12、不肖遭父笞,药疗得痊愈(打公安名词二)
13、太阳出来喜洋洋(打3字天文名词)
14、吾与一家人,离散又重逢(打一党史人物,2字)
15、“有连山”(打2字国际名词)
综合类元宵节灯谜 谜底
1、言
2、明
3、备座
4、封面秀
5、周迅
6、洛兵
7、在下、小的
8、刘翔
9、这回差不多
10、十六开张
11、哉
13、日心说
14、伍豪
15、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