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早恋
很多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的早恋,很伤脑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早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什么是早恋
早恋指的是青春期青少年建立恋爱关系。“早恋”一词只在中国内地被广泛使用。早恋一般指未进入大学阶段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多。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相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早恋调查表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思考
课前
展示Valentine丘比特之箭
11:06
向听课老师说明心理健康课的教学,鼓励老师们参与
10:06
向学生说明人类情感上的皇冠
问学生2月14日什么节日
西方叫瓦伦丁节,宣扬是普世情感,为什么到中国就变成情人节了吗?
讲解历史
公元前3世纪基督徒瓦伦丁
宁死不放弃宗教信仰
监狱长女儿爱上瓦伦丁,建议他放弃信仰
中国的一首古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后来就成为瓦伦丁节,到中国就变成情人节
中国人善于把一切节日过成情人节,许仙把清明节都过成了情人节
青春期早恋
听老师讲
回答关于情人节问题
为什么说是中国人把瓦伦丁节变成了情人节?情人节早在19世纪上半页就在西方出现了呀!不是中国人把这个节日变成情人节的。目的不明。
公元前三世纪怎么可能有基督徒?明明是公元三世纪呀。
裴多菲的诗怎么成了中国古诗了?
难到是不正确的知识可以促进心理教育?应该不会呀。
11:13
说明今天的内容
爱情三要素理论
早恋与爱情的区别
处理方法
听
11:14
让语文课代表朗读
秦感(男)写给李智(女)
告诉学生:依恋、寻觅、陪伴、回报
语文课代表朗读
学生很感兴趣哟!
11:16
让学生讨论:信要不要送出去?
让学生讨论:这封信表达是不是爱情?
让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什么是爱情?
甚至采访听课老师,甚至采访讲课老师
专业坑队友的时候带了
斯滕伯格的观点:
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对爱情的研究:
爱情=亲密+热情+承诺
进一步解释
让学生分析前信
送出不总比憋在心里头好
就是爱慕之情
能陪伴一生
他有经验
我想斯滕伯格自己不会承认这一点吧。能否说“我认为他最大的贡献是……”
11:26
进入新的情境
李智与秦感在戏剧社进一步了解,进入男女朋友
“在一定基础具备上”
早恋:生活、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的青少年这一特点群体里的恋爱行为
民事责任年龄16岁,经济责任年龄18岁
说明生理的早恋原因
(为什么不叫爱情?)
年龄不够
学生介绍
11:32
分组讨论:你认为早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讨论
老师让学生分享
分享:
第一组:彼此好感、电视剧看多了、某人长得不错、冲动、太小了不成熟
第二组:外贸、喜欢的小女生这种类型、青春期激烈感情行为、伙伴影响
第三组:为以后的爱情打基础、想找个依靠、太无聊而玩儿一下
学生所讲非常丰富,显示学生心智非常成熟。若从心智成熟作为是否可以结婚的判断,这些学生已经完全达到可以结婚的心智年龄。
11:42
老师呈现自己的研究结果:
1、精神空虚(与抽烟、喝酒、打架、上网吧伴随),男37.&%,女34.65%
2、摆脱压抑:26.21:22.26
3、证明自己:15.64:17.33
4、满足好奇:11.73:19.80
5、追赶潮流:6.7:5.94
告诉学
生早恋的不真实听
(老师说早恋是天真),学生续说:无邪
有数据,对数据的解读可以引导学生认同。
说明学生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既定观点的。
11:46
继续李智与秦感语境
早恋最终变成负担
让学生思考:
早恋的弊端分析
2011兴义早恋杀人案例
黔西南州最小妈妈9岁
惊讶
这个9岁女孩成为最小妈妈是因为早恋吗?
11:50
总结:爱的哲学定义
让所爱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事做人
以一首拒绝早恋的诗结束
课后思考
1.敢于直面早恋话题,而且一直基于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不早恋。
2.以书信案例、数据、真实案例、现象解读进行心理教育,很有章法。
3.诸多不严谨知识、甚至错误知识,应该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最起码可能有学生会认为老师说的很多是错的(据知,不少学生知道那首诗是裴多菲写的,不是中国古诗)。这似乎也是一种教育态度、教学态度、教师态度问题。
4.“李智”并不理智,这是否会导致误解?
5.子问并不认同早恋这个概念,也不认为早恋是错误的。选择这种话题上公开课,不知本身是否会影响心理健康?
扩展阅读
青春期
青春期恋爱指发生在青春期的恋爱行为,或者是对异性的爱慕。而在中国,思想传统的长辈们与应试教育界一般认为早于18周岁的恋爱应算作“早恋”并极力反对这种恋爱行为。这种做法在多种层面上都是错误的。
袁枚的《子不语》记一故事:
五台山某禅师,收一沙弥,年甫三岁。五台山最高,师徒在山顶修行,从不一下山。后十余年,神师同弟子下山。沙弥见牛马鸡犬,皆不识也。师因指而告之曰:“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马也,可以骑。此鸡犬也,可以报晓、可以守门。”沙弥唯唯。少顷,一少年女子走过,沙弥惊问:“此又何物?”师虑其动心,正色告知曰:“此名老虎,人近之者,必遭咬死,尸骨无存。”沙弥唯唯。晚间上山,师问:“汝今日在山下所见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曰:‘一切物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情窦初开的青少年对异性的思慕。
在科学界,青少年由于正常生理和心理发展造成的对异性的爱慕则被归为的广义“早恋”一说,是违背科学的。值得一提的是,西方人,反而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保持。尤其是经受过高等教育以及享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西方家庭,很注重孩子的性道德和性习惯培养,而并非我们所道听途说的对孩子过早进行性尝试持有鼓励的态度。在这种意义上来讲,他们与东方所谓传统家庭的教育思想倒是极为统一的。
[关于什么是早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