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识别代号的意思及识别方法
车辆识别代号的意思及识别方法
车辆识别代号是什么
车辆识别代号 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VIN),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车辆识别代码
为了识别某一辆车,由车辆制造厂为该车辆指定的一组字码。因为ASE标准规定:VIN码由17位字符组成,所以俗称十七位码。正确解读VIN码,对于我们正确地识别车型,以致进 行正确地诊断和维修都是十分重要的。
车辆识别代号就是汽车的身份证号,它根据国家车辆管理标准确定,包含了车辆的生产厂家、年代、车型、车身型式及代码、发动机代码及组装地点等信息。新的行驶证在“车 架号”一栏一般都打印VIN码。
车辆识别代号由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车辆说明部分(VDS)、车辆指示部分(VIS)三部分组成,共17位字码。
如何查询车辆识别代号
1、车辆识别代号查询方法一:在车辆的机动车行驶证上,其中一栏 有记录,标注着车辆识别代号VIN码。
2、车辆识别代号查询方法二: 最常见的通用位置---仪表板左侧。车辆识别代号轿车一般在驾驶员风档玻璃外侧下方(就是风档的右下角,从车外看),货车一般在车辆中部大梁工字钢上;
3、其它地方:如保险单上、发动机室内的各种铭牌上、 驾驶员侧车门柱上等。
车辆识别代号基本内容
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的基本内容:车辆识别代号应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
第二部分,车辆说明部分(VDS);
第三部分,车辆指示部分(VIS)。
1、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
第一位字码是标明一个地理区域的字母或数字;
第二位是标明一个特定地区内的一个国家的字母或数字。第一、二位字码的组合将能保证国家识别标志的唯一性。
第三位字码是标明某个特定的制造厂的字母或数字。第一、二、三位字码的组合能保证制造厂识别标志的唯一性。
2、车辆说明部分(VDS)由六位字码组成,如果制造厂不用其中的一位或几位率码,应在该位置填入制造厂选定的字母或数字占位。此部分应能识别车辆的一般 特性,其代号顺序由制造厂决定。
3、车辆指示部分(VIS)由八位字码组成,其最后四位字码应是数字。
(1)车辆指示部分第一位率码应指示年份,年份代码按表1规定使用。
(2)第二位字码可用来抬示装配厂,若无装配厂,制造厂可规定其他的内容。
(3)如果制造厂生产的某种类型的车辆年产量>=500辆,此部分的第三--八位率码表示生产顺序号;如果制造厂的年产量<500辆,则此部分的第三、四、 五位率码应与第一部分的三位字码一起来表示一个车辆制造厂。
车辆识别代号中仅能采用F列阿拉伯数字和大写罗马字母:1、2、3、4、5、6、7、8、9、0、A 、B 、C 、D、E、F、G、H、J、K、L、M、N、P、R、S、T、U、V 、W、X、Y、Z(字母I、O和Q不能使用)
分隔符的选用由车辆制造厂自行处理,但不得使用车辆识别代号所用的任何字码,或可能与车辆识别代号中的字码混淆的任何字码。
车辆识别代号在哪里
车辆识别代号的固定方式与标示位置----------具体见《GB 16735-2004 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下面是法规的目录:
1 车辆识别代号的固定方式
为了固定VIN,车辆制造厂可以在以下两种固定方式中进行选择。
1 车辆识别代号可直接打刻在车架上,对于无车架车身而言,可以直接打刻在不易拆除或更换的车辆结构件上。
2 车辆识别代号还可打印在标牌上,但此标牌应同样是永久固定在5.1.1所述的车辆结构件上。
1车辆识别代号的标示位置5.2.1 每一辆车辆都必须具有唯一的车辆识别代号,并标示于车辆的指定位置。
2 车辆识别代号应尽量标示在车辆右侧的前半部分、易于看到且能防止磨损或替换的车辆结构件上(玻璃除外),如受结构限制,亦可放在便于接近和观察的其它位置 。
3 车辆识别代号还应标示在产品标牌上(两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可除外)。
4 M1、N1类车辆的车辆识别代号还应永久地标示在仪表板上靠近风窗立柱的位置,在白天不需移动任何部件从车外能够分辨出车辆识别代号。
5 车辆制造厂至少应在一种随车文件中标示车辆识别代号。
3 车辆识别代号的标示要求
车辆识别代号的字码高度:若直接打刻在车辆结构件上,则字高应不小于7 mm,深度应不小于0.3 mm;对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若直接打刻在车辆结构件上,则字 高应不小于5 mm,深度应不小于0.2
mm;其它情况字高应不小于4 mm。车辆识别代号的字码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是字迹清楚、坚固耐久和不易替换的。
车辆识别代号可采用人工可读码形式或机器可读的条码形式进行标示。若采用条码,应符合GB/T 18410-2001的要求。
4 车辆识别代号标示在车辆或标牌上时,应尽量标示在一行,此时可不使用分隔符。特殊情况下,由于技术原因必须标示在两行时,两行之间不应有空行,每行的开始 与终止处应选用一个分隔符。
5 车辆识别代号在文件上标示时应标示在一行,不允许有空格,不允许使用分隔符。
什么是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
从字面上看,它就是一套可以自动控制发动机熄火和点火的系统,英文叫做STOP&START,简称STT。搭载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的车辆,在行驶途中临时停车时会自动熄火。当需要继续前进时,系统会自动重启发动机。
它的核心在于自动控制熄火和启动,它能够尽量降低发动机怠速空转时间,以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降低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发动机熄火后,蓄电池会取代皮带轮对发动机冷却风扇及车内空调提供运转动力。
发动机启停技术的利弊
抛开环保节能减排等说辞,我们之所以使用自动启停,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省钱。
很多人认为,在城市道路中频繁地熄火/起动,反而会增加燃油的消耗,并不能达到节油的目的,其实不然。车辆短时间停止后再次起动时,由于发动机处于正常运转温度,起动阻力较小。而且在起动时,发动机飞轮是通过起动机的帮助进行起动的,此时起动的耗油量仅相当于怠速0.7秒的耗油量,所以理论上停车超过0.7秒就都有节油效果。
而如果如果停车时不熄火呢?一般1.4T发动机的怠速油耗在2.7升/小时左右,我们算2升/小时好了。折算下来怠速10秒钟消耗5.5毫升,按一个红绿灯平均等候60秒算,刨去启动的燃油消耗,11个红灯就能省出一听可乐(355ml)的油。长此以往,这得省多大一堆油啊!
德国博世公司之前针对发动机启停技术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均节油率为8%-15%左右,越拥堵、排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也有过类似测试,得出的结果是节油率达到7%-27%。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不是完美的。一项技术的'利与弊是同时存在的,厂商往往会着重宣传它的优点,对缺点则是一笔带过,甚至提都不提。
频繁的启停发动机确实是对发动机磨损要大一些这话不假,但他们都忽略了一点——发动机的磨损大都发生在冷车启动时。汽车发动机的磨损有80%以上来自冷启动时的瞬间,正常怠速运行磨损占20%左右。而自动启停工作的环境是热启动,只是在短暂停车时暂时关闭发动机,此时的发动机温度还很高,机油粘稠度较小,流动性较强,容易附着在零部件上。这时的磨损不会很大。
蓄电池与起动机维护成本较高
虽然对发动机没有太大的损害,但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还是有它的弊端的。频繁的启停发动机,会对相关部件——如起动机和蓄电池造成损害。虽然带有自动启停系统的车都会采用增强型启动机和蓄电池,但实际使用中,它们的故障都会高于未搭载自动启停系统的普通车辆。
与此同时,增强型的起动机和蓄电池养护费用也会高于普通起动机和蓄电池。这就带来保养维修费用较高的问题。另外,由于发动机频繁地反复启停,这就对机油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令保养费用进一步增加。
用户体验较差 易产生积碳
各个品牌的不同车型,自动启停系统的设计也不同。一些车型的启停逻辑不是很好,介入时间拿捏不准,有时候长时间停车启停系统没有动作,而在收费站刷卡时轻轻一脚刹车却让它不请自来。另外,启动时噪音和震动较大,也是乘坐者最为诟病的一项缺点。
此外,如果遇上严重堵车,发动机停止工作的时间较长,燃烧室温度降低,未完全燃烧的碳氢氧化物和石蜡会形成积碳附着在气缸内壁。如果油品不好,情况会更严重。积碳会令油耗变高、动力变弱,本是为降低油耗设计的自动启停功能,反倒增加了油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