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小动物》主题小结
《我爱小动物》主题小结
随着春意渐浓,随着春天主题拉开序幕,“爱动物”的主题活动也接近尾声回顾整个主题的开展,感触颇多,收获颇多:
一、从真实的生活走进“爱动物”的主题教育活动:
开学时正是春节刚过,元宵将至,孩子们所熟悉的话题显然是自己快乐的春节,于是联系幼儿现实生活——吃年夜饭,预设了“小动物年夜饭”,爱动物的主题活动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并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二、材料的投放,环境的创设,架起老师预设与幼儿生成间的桥梁,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在表演区内老师有意识添放的三只熊,由于在“个头”、体积上的明显差异,引来孩子们的关注,于是有关大熊、中熊、小熊的话题在孩子们中成为讨论的话题,这又与老师预设的“三只熊”次主题活动不谋而合。
在“我为小动物造房子”的教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多种建构材料,从平时玩的各种材质的积木,到废旧的大小不一的纸盒,还有泡沫垫子,然后请幼儿自由结伴,运用多种材料来为不同大小的玩具动物搭房子,孩子们的兴趣很高,而且许多幼儿在操作工程中学会了自己目测、修正、合作、协商……在多种材料的投放中孩子们的自主性选择得到保障,自主思考也逐渐呈现。虽然活动是老师预设的,但是却被孩子们主动的“消化”着,这不就是在二期课改中我们所提倡的“预设与生成并重”的理念吗?
图一: 我来帮你。 图二:加油,我们快要成功了。
图三:呀,我搭的房子太小,大熊住不进去。 图四:我们改造一下,看,这下能住了。
图五:我搭的是高房子,给长的`高高的长颈鹿住的。
图六:我搭的小房子小鸭应该能住吧。
图七:房子太小了,小老虎一进门房子就倒了。
图八:别看我的房子简单,小鸡还是很喜欢的。
三、儿歌、故事的仿编,开启幼儿创新思维的钥匙:
一次“数熊山“的儿歌活动,变成了孩子个人与同伴之间“秀”活动,瞧,手搭着手,脚碰着脚,屁股顶着屁股……一座座小山就在孩子们不停变换着的姿态中形成,二随着“小山”的不断增加,从儿歌中的5座山,被孩子们主动改编为7座、8座……让孩子们初尝“我也能仿编儿歌了”“我也是个小诗人”的成功喜悦。
图片
“小兔乖乖”不愧是儿童文学中的魁宝,一次次的演绎,孩子们百听不厌、百看不厌。当孩子们熟悉故事情节后,能很高兴的主动进入“表演区”表演。而因表演材料的不断丰富,如添置狮子、老虎的服侍、加入小鸡、小狗等动物头饰后,故事的阿情节被孩子们主动的拓展开来,故事的仿编。续编也就在自然而然的表演中被孩子们主动习得。随后便有了更多得动物去敲小兔家得门。如果是可爱得小动物,小兔回笑脸相迎,如果是猛兽来敲门,一律是“断尾巴”得下场,无一幸免。
“叽叽叽,这是小鸡的歌声,它在唱……”故事《好听的歌声》在“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中隆重登场。为何说“隆重”?因为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且在孩子们的一声声欢呼声中迎出一位位故事中的角色。由于是在主题活动临近尾声之际,因此对于动物,孩子们有着较为丰富的认知经验,如在“动物的花花衣”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见动物或特殊动物的显著皮毛和显著的外貌特征;在“学本领”中感知了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小鸡会捉虫、爱吃米、小鸭会游泳、猫会捉老鼠……有了这些知识经验的积累,在本次活动中宝宝们表现踊跃、思维活跃。同时也因为老师的有意识引导,孩子们能主动的再现自己的已有经验,并在老师引导与暗示下,自编故事,虽然说故事有些强牵强,但一句句自编的话语却是无可争议的,折射出我班孩子的创新思维已然萌芽。如他们会说“汪汪汪,这是小狗在唱歌,它在唱我要吃个肉骨头,我的肚子好饿。”
四、环境创设再次成为两个主题之间得链扣:
正值春游在即,又因为“春天”得主题活动已然预设,于是在一面主题墙上布置了动物去春游得情景,原本是为了接下来得主题活动服务得,但没想到在“动物”主题活动得尾声有宝宝主动的将两个主题进行了自然的融合:(图一、二、三、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其实别看小班的孩子小,但只要有恰当的刺激,孩子们的表现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给我们带来惊喜无限。
孩子的发展靠老师有意的引导,靠老师的支持,无论是预设活动的精心设计、巧思妙想,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来自孩子生成活动的捕捉,用心、细心极为重要。动物的主题永远是适宜孩子的,虽然这一主题即告段落,但
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还将在孩子们的世界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