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案例
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永远的学校》。这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课文第三小节有这么一段?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你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我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记不记得老师什么时候是‘疲倦’的呢?
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一天,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你上了四、五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课了,?老师,我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老师,我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也是为我好。?……
【案例思考】
通过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感受老师的爱,回报老师的爱?的教育还是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个工作在教
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挖于?深?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如,本课中就可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疲倦?,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从而培养学生要感受、感谢老师的爱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深?挖掘,从一切可以探寻的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立足?实?处。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总是以书本为中心,学校的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目标极为?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有人称之为两张皮现象:学生在尊师爱师的报告会上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可会后依然?涛声依旧?,很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谈不上发自内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的爱。如果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中不能联系学生实际,那么这德育就是无效的的德育,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的作用。
攻在?恒?处。其实,我们的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往往是长时间的,因此也就有了?抗药性?。对待这些学生,急功近利,妄图立竿见影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机会,运用教育智慧,与学生展开真诚的交流,使一些?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真正得到一定的感染。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
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都可以让学生得到?紫丁馨香,沁心无痕?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案例
《最棒的玉米》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采摘,可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时,他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最高荣誉——被留作明年的种子。
在教学中,我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抓手,通过提炼重点词句来帮助学生体会玉米的心情变化,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历程,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评读,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互动的平台,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在品读的过程中能有所启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
[实录]
师:是啊,此刻我们也感受到了最后的玉米难受的心情,它已经没信心了。谁能读读最后的玉米所说的这段话?读出玉米心里难受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个别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师:面对心灰意冷的玉米,你能劝劝它吗?
出示填空:面对心灰意冷的那个玉米,我微笑着劝它说:“________”。
生交流。
……
师生合作读课文2、6、9、13节,生读玉米说的话,师读旁白。
师:读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个别交流,师板书:对自己要有信心
师总结:是啊,最后的玉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不管什么情况下,要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荣誉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
[分析]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文之后有所感悟,就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低年级的说话训练是写作指导的基础。说话的训练离不开文本,只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才能畅谈感受。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他们能用新鲜、柔嫩的心灵,到处感知着生活,通过语言训练,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想象、互动的平台。
我在设计学生说话训练之前,作了一个小铺垫,让学生先感受最后的玉米此时此刻难受的心情,要求学生用难过语气来读出玉米心里难受的感觉,随后再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品位文章、说话练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也就得到了启示:任何时候都要自信!让他们入情入境的体会玉米的自信和感激,这是本课要力求达到的一个效果。
生命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把“教育回归生命”,促进人的生命整体发展。其主要内容是对生命意义和规律认识以及道德层面的“敬畏生命”的教育。在既担任着教书又肩负着育人重任的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关注生命,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是尤为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更投入的去顺应学生对本文的解读,激活他们的心灵,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的火花。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案例
《最棒的玉米》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采摘,可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时,他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最高荣誉——被留作明年的种子。
在教学中,我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抓手,通过提炼重点词句来帮助学生体会玉米的心情变化,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历程,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评读,
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互动的平台,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在品读的过程中能有所启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
[实录]
师:是啊,此刻我们也感受到了最后的玉米难受的心情,它已经没信心了。谁能读读最后的玉米所说的这段话?读出玉米心里难受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个别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师:面对心灰意冷的玉米,你能劝劝它吗?
出示填空:面对心灰意冷的那个玉米,我微笑着劝它说:“________”。
生交流。
……
师生合作读课文2、6、9、13节,生读玉米说的话,师读旁白。
师:读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个别交流,师板书:对自己要有信心
师总结:是啊,最后的玉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不管什么情况下,要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荣誉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
[分析]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文之后有所感悟,就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低年级的说话训练是写作指导的基础。说话的训练离不开文本,只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才能畅谈感受。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他们能用新鲜、柔嫩的心灵,到处感知着生活,通过语言训练,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想象、互动的平台。
我在设计学生说话训练之前,作了一个小铺垫,让学生先感受最后的玉米此时此刻难受的心情,要求学生用难过语气来读出玉米心里难受的感觉,随后再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品位文章、说话练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也就得到了启示:任何时候都要自信!让他们入情入境的体会玉米的自信和感激,这是本课要力求达到的一个效果。
生命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把“教育回归生命”,促进人的生命整体发展。其主要内容是对生命意义和规律认识以及道德层面的“敬畏生命”的教育。在既担任着教书又肩负着育人重任的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关注生命,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是尤为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更投入的去顺应学生对本文的解读,激活他们的心灵,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的火花。
[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