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的定义
咬文嚼字说“夏”
《说文解字》中的定义为:“夏,中国之人也。”“中国”最早是指中原地区,“夏”的意思是中原地区的人。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也叫华夏文明。为什么叫华夏呢?《左传》里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夏”的引申之意为大,中国人最讲究礼仪,礼仪是整个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那么华夏,就有繁荣、伟大、完美的意思。
十二节气里的“夏”
立 夏
立夏本义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了。
立夏有趣的风俗:在民间,立夏这天,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在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指夏日常见的腹胀厌食,乏力消瘦等症状。小孩尤其容易疰夏。
夏 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在某些地区,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
娘家吃饭的习俗。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会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