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社会保险基金的形成要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平衡方式,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有三种模式。
1.储蓄积累制。储蓄积累制也称作基金制,是指在
2.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指用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筹集起来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养老保险基金在代际之间的转移。因而,在职职工的缴费率取决于支付需求的多少。如果缴费者多,退休者少,那么缴费率就低;如果缴费者少,退休者多,那么缴费率就高,否则,退休者领取到的养老金无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它的优点是:筹集起来的基金立即用于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不存在长期积累的问题;现收现付制贯彻“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原则,不会形成巨额的基金积累,也不存在因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的问题;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社会保险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它的缺点是:由于缺乏积累,所以这种制度抗风险能力弱,遇到筹集资金困难的意外情况时,同时遇到支付困难的问题;现收现付制下的养老保险是代际赡养,两代人的人口结构情况对享受养老金待遇一代人的生活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各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惟有提高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率,才能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将增加在职职工的负担,影响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部分积累制。对部分积累制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部分积累制也称作混合制,是以上两种筹集资金方式的混合,是指在确保养老金充分给付的条件下,按照“偏低”的积累率,提出一部分养老保险资金储备起来,以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人口老龄化或者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养老金支付上的需要。另一种解释,是将我国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制说成是中国特有的、不同于以上所说的部分积累制。因为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形成社会统筹账户,通过现收现付的方式支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而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形成个人账户,用于支付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这种机制既能体现社会保险的互助功能和社会公平,又能体现社会保险的激励机制。
以上三种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形成规模不等的社会保险基金。我国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机制的选择,是在扬弃储蓄积累制和现收现付制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形成的。由于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刚性特征,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储蓄的长期性,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极其重要,必须采取安全稳妥的投资运营方式。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