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出匠心的出处
巧出匠心的出处
相信不少人都用过或者听过巧出匠心这个词,但恐怕没多少人知道这个词的出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巧出匠心出处的民间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喜欢。
清嘉庆年间,广东梅县某集镇有一对穷苦夫妻,在路边盖了两间房子,开了家小饭馆。两口子虽然用心操持,热情周到,所卖饭事物美价廉,但因店面简朴,因而来客不多,生意十分清淡。
有一天,岭南非常有名望的大才子宋湘赴京赶考,路过夫妻店,见顾客很少,便细心询问缘由。店主只好坦诚相告,并恳请才子帮忙拿主意。
宋湘略一沉吟,心中有了主意,放声笑道:"老板你别着急,我帮你写副对子,肯定管用。"店主连忙备好文房四宝。宋湘握笔在手,顷刻写就对联一副:
一条大路通南北,两窗小店卖东西。
横批:上等点心
在对联里面,他故意把个"卖"字写错,便叫店主贴将出去。店主虽出身贫寒,却也念过几年书,略识文字,虽然看到对联有错字,却又碍着才子面子不便明言,只好道谢,将对联贴了出去。宋湘微微地一笑,告别店主往北而去。
时隔不久,有几个落第秀才前来吃饭,见对联上面有错字,忙问是谁写的,店主只得如实相告。秀才听说此联是大才子宋湘所写,不禁暗暗嗤笑。一出店门便将此事传扬出去。一传十,十传百,秀才举人乡绅雅士不信宋才子写白字,纷纷赶来观看,小店门前车水马龙,顿时热闹起来。店主明白了生意红火的缘由,心花怒放地对妻子说:"多亏了宋举人巧出匠心。他真不愧是岭南才子!"
其他民间故事:
鹦鹉王
从前在一座山里,有只鹦鹉王。它的部下有三千之多,其中有两只鹦鹉,个头大,身体格外强壮。它俩喜欢凑在一起,想些有趣的花样,给大家游戏取乐。
有一次,它们想出一个新的游戏——各叼住一根竹棍的一头,让鹦鹉王站在棍子上,当成车子。它俩就这样载着鹦鹉王,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鹦鹉王也很喜欢这个游戏,每次玩的时候,上、下、左、右、前、后各有五百只,六面共三千只鹦鹉,陪着飞来飞去,它们还准备了吃食,随时供大王享用。
有一天,鹦鹉王忽然想到:“这个游戏过瘾是过瘾,可是长久这样寻欢作乐下去,就会逐渐失去好品德和修养了。而且,现在这些部下确实是尽心尽力地服侍我,但它们是真心的吗?还是假意的?有了!我就装病不吃东西,看它们会怎么样。”于是,当鹦鹉们正在玩游戏时,它就装作身体不舒服,悄悄地躺在一边,一动也不动。
那些鹦鹉发现了,草草地用树叶往鹦鹉王身上一盖,就各自离去了。
鹦鹉王看看四周,没有别的鹦鹉在,便离开那地方,到深山里找吃的去了。
那些鹦鹉离开它以后,马上飞到另一座山里,去拜见另一只鹦鹉王,说:“大王啊!我们的国王死了。请让我们到您这里来,做您的仆人吧!”
那只鹦鹉王说:“你们的王真的死了吗?我要以尸体为证。 若是它真的死了,我才可以接受你们,要不,这样做是很不好的。”
这群鹦鹉没有办法,只好又飞回来,找原来的`鹦鹉王的尸体,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它们又飞到树林深处,在岩石上、山洞里到处找。最后,终于找到了——但不是尸体,而是活生生的鹦鹉王。它们马上又像过去一样,殷勤地侍奉它。
葛藤坑
傍晚时分,青山叠翠的石壁,阴雨连绵不绝。
弯弯的山间石砌路上,走来一位游方文士。
他来到路旁的古茶亭口,不敢入。亭内,有一位上山砍柴的村姑。
“好大的雨。”
“雨,好大。”
“进来避避吧。”
游方文士走进茶亭,茶亭檐角残缺,雨漏如注,半壁的茅草葛藤伸入,挂着水珠。
雨下个不停,两人都不说话。风声雨声远处的流泉飞瀑声,淹没了彼此急促粗重的呼吸。
蒙蒙雨幕,遮拦着远山近山。
峡谷中,有一前一后、一高一低的黑色雨燕,来回飞舞。
游方文士望着雨燕愣住了,一丝温暖的、鲜活的干草气息若有若无,使人想家,使人想起明艳的青衣红袖。
雨停了,他们彼此一笑,各奔东西。
十年后,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游方文士挥动大齐劲旅,转战南北,李唐江山在他急骤的铁蹄下颤抖呻吟。
大齐军由浙江衢州挥师入闽,沿途寨堡,凭险固守,大将军大怒,下令:杀无赦!遂一路闯关夺隘,锐不可当,所到之处,斩草除根,石头过刀。
这一日,大将军纵马枫树岭。
枫树岭下,逃难百姓,扶老携幼,踉踉跄跄。
一位少妇身背大儿,手牵幼子,远远落在后头。
此举岂不怪异?大将军打马赶到。
“背上何人?”
“系……俺侄儿。”
“手牵何人?”
“系俺……儿子。”
“为何以大欺小?”
“俺家大伯……只剩下这根苗了。”
大将军一怔,似乎又感觉到那熟悉的气息,眼前浮动着十年前风声雨声中的那座残破古茶亭。
大
将军长剑一挥,劈下一根葛藤。“记着,插在门口。”
次日,大齐军浩浩荡荡挺进石壁,石壁村家家户户,葛藤摇曳。
此为葛藤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