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之争
农夫山泉之争
近日,围绕农夫山泉瓶装饮用水究竟执行什么样的卫生标准问题,《京华时报》与厂家闹得不可开交。
究竟是农夫山泉自身打铁功夫不硬,还是《京华时报》冤枉了农夫山泉?由于没有权威的质监部门、卫生部门的鉴定,消费者茫然无从、莫辨良莠,而且《京华时报》和厂家也各自背着沉重的压力:前者承受匿名辱骂和人身攻击,后者则声称损失严重,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六千万元。
其实,争执的问题并不复杂,焦点无非是农夫山泉饮用水在实际生产中,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卫生标准?《京华时报》揭发农夫山泉执行的是许多指标都低于国家标准的浙江地方标准;而农夫山泉则声称两项标准都执行,哪个高就选哪个,而且称比美国的FDA瓶装饮用水标准还要严格。据报道,农夫山泉的董事长钟睒睒在发布会现场,手里还晃出一份标准书,说“这是我们执行的高标准”。
但《京华时报》质疑说,既然高,为什么不发给到场记者看?为什么在北京质监局报备的不是国标、而是浙标?钟睒睒则称“企业标准不宜对外公开”。
双方争执的标准问题,虽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如同雾里看花,但作为市场的监管者,质检或卫生部门有责任告诉消费者实情。不仅公布企业到底报备了什么标准,还要随时抽检产品以验证是否符合其声称的标准。如果质监、卫生部门一直作壁上观,任双方撕破脸皮这么斗下去,对消费者、对争执双方都不是负责的做法。
我个人感觉,《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的质疑,即便是说错了,无端生事的可能性也不大,在信息不透明、消费者与厂商能力不对称、厂家又不正面回应媒体质疑的情况下,误解在所难免。
恰好,我对农夫山泉也有个疑问。比如农夫山泉称自己的天然饮用水来源于千岛湖、万绿湖、丹江口水库等洁净水源,是天然好水,所以广告里这样骄傲地说:
“我们不是生产商,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不说还好,一说我反倒不敢喝了。
为什么?很简单,我根本不相信千岛湖、万绿湖、丹江口水库里的水能直接喝。别说这些地方我都亲自去过,纯净与否一看便知,就是随便翻翻地图,看看这些水源的'上游有没有城镇、有没有人口居住,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千岛湖上面还有安徽的黄山市数十万人口,丹江口上游更有湖北的十堰市、陕西的汉中市和安康市等近千万
居民,万绿湖上游有广东的新丰县,起码也有百万人。难道这些上游地区的人们从来不往河里排放污水?即便他们不主动排放,下雨天雨水就不会把垃圾冲进河流?有污水垃圾冲进来了,还能是天然纯净水吗?我宁愿相信,农夫山泉瓶装水不是从水库里直接灌装,而是经过一道处理;但问题是,它的广告说的就是“搬运”,而不是生产,我还真不敢问,怕的就是它“言行一致”。
【原载2013年5月9日《中华工商时报·观点》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