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学历与能力的正反比
吴晓波 学历与能力的正反比
物质生活充裕的8090后一代正面对现实的残酷,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已经体会到内心的焦虑。严峻的就业形势、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让他们陷入了就业还是考研,出国还是工作的困惑中;书本里的铅字无法立即变成活生生的社会经验,曾经的理想猛烈地撞击着未来的路。本书从几百封大学生的来信中,挑选中相对有代表性的困惑和焦虑,同时邀请15位成功人士一对一地回复,或犀利或和蔼,或清晰或睿智,共同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以及对青年们的无限期待。本网获得新书《我们聊一聊――15位名人给大学生的34个人生指南》出版方的转载授权,特将此书的内容做精选连载,以飨读者。
吴晓波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快要结束大一生活的大学生,在这期间我碰到了一个可能很幼稚的问题,但是却很困扰我,希望您能略加指导。
因为高考报志愿的失误,一本学校被撞车了,我进入了现在就读的二本类院校,本来自己觉得学校还好,以后可以通过今后的努力成功,但是周围给我的压力太大,给我的目标是必须要考研,爸爸妈妈说要是以后不考研,二本本科学历可能就没有好的出路。我也很明白现在社会的现实,没有一个高的学历就没有一份好的工作。但是学历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戏言:中国的学历应该在博士后学位后面再加几个勇士、壮士、烈士。可见现在大学生们对学历的渴望与戏谑。
但是现在本科生想找工作简直是天方夜谭,对于现在这个社会而言,学历应该算很重要的吧。因为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口说无凭,你不能对你应聘的公司说我会用我的行动证明给你们看,毕竟现在就业困难,竞争同一个岗位的人数不胜数,他们不会也不必去承担这样的风险。那么用学历,其他职业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等研究生学完了,再找工作时别的学生也都成长起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研究生读完了不见得比本科就找工作的同学前途好。
有很多人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没有那豪华的学历,但他们自我勉励。其才华,思想,智慧,胆识,与有学历的人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学历并不等于有能力,文凭并不等于水平。当下有很多优秀企业看中的是个人的能力及经验。也会有一些单位注重学历。而也有一些单位的工资是和学历挂钩的。这要看你个人怎样选择了。
所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既然这世间一切的东西,都可以从书中得来,在结合实践经验,平时多努力一些,有没有学历又算得了什么?只是心态问题。只能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的修养、品味、素质等方面会和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些差别。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全部花在读书上似乎有点不太值当,我想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多接触接触社会,多多奋斗这样可能会对今后的生活有所帮助。可是好的学历貌似又是一块通往高薪的敲门砖,让我很是困惑,不知道是继续按照父母的意思读下去,还是自己去“冒险”。
也有同学对我说,可以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去找工作实践,也算有工作经验了。但是那样也会受到学业的时间限制,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的氛围。
总之,我疑惑了,这马上还有几年就毕业了,连自己的未来都没有考虑好,真的很焦虑。按照爸妈的意思下一学年,也就是大二,就要开始着手考研的事了,还有英语四六级考试。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但是碰到这种事情还是一头乱序。爸妈是以长者的身份建
议我,我认为有必要听取一下,但是又不想全部照着来。您认为呢?困惑中的学生:范倩瑜
2010.7.7
个人背景资料:
范倩瑜,在无数的童话故事中长大的一个姑娘,爸妈给了一个很美好的名字,但是总觉得愧对这个名字,觉得名不符实。打小喜欢写作、看书。现在就读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闻学专业,正在向伟大的党积极靠拢,梦想以后有所成就。
性格关键词:外向、直觉、情感
职业关键词:打破常规思考、重视团队、有冲劲
人生态度关键词:有主见、乐观处事、有思考
困惑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学历攀比、职涯规划
范倩瑜同学:
2004年,我在哈佛大学做短期访问学者,正赶上盛大的毕业典礼。全校毕业生先是在学校广场举办了一个简短的'全体聚会,时任校长萨默斯致词,然后各学院就分别在自己的院区内进行学位授予仪式,我受邀参加商学院的活动。在一大堆MBA应届毕业生中,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最年轻、稚嫩的面孔基本上都是中国学生,相比较,美国学生的年龄要大很多,有的甚至是肩上扛着一个孩子,手上还牵着一个。
向商学院的朋友打听,才知道,这还真是很普遍的现象:美国读MBA的人大多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而从本科直接往上读的,一般都是中国学生。
这就是我给你的建议:工商管理、新闻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要在学历上有所进步,最好先有一定的工作经历。
譬如你所读的新闻专业。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事实:在当今中国的传媒中――无论是报纸、电视或门户网络,没有一个总编级人物是新闻学博士毕业的,而八成以上知名记者的学历都是本科而已。
道理很简单:当一个好记者和好主编,只要有本科学历的知识和技能就足够矣,新闻学读到研究生、博士,都是从事专业研究的,比如新闻史、新闻理论、传媒产业研究等等,与一线的实操几乎没有关系。
所以,你该不该读研究生,不是你的父母或未来的工作单位所决定,一切取决于你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职业人。如果你打算在新闻学术上有所进步,学历上的进步是必须的,而如果想当一个好记者、好编辑或与传媒有关的职业者,即便读研究生,也最好读别的专业,比如工商管理、法律、政治学等等,而且最好在工作了一到两年后再选择。
“有学历并不等于有能力,文凭并不等于水平”――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却还会有很大的困惑呢?
问题恐怕在于,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以及你该培养哪些能力,并达到怎样的水平。
在一次大学演讲中,我曾经问在场的数百名同学,“你们在谈恋爱的时候,是否确定自己是爱对方的?”在场有很多同学举手。然后,我再问,“你们在读自己的专业的时候,是否确定自己是爱这个专业的?”在场竟很少同学举手。
你是否确定自己喜欢怎样的工作?
如果你喜欢一个恋人,你不会计较得失,不会计较投入,你会从长机宜,天天跟他或她讨论美妙的未来。如果你确定地知道自己喜欢怎样的专业,你也会不计较得失,不计较投入。
可如果你不知道。
那么,你怎样知道自己该培养哪些能力,以及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
所以,学历只是问题的开始,而不是问题本身。
吴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