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角色的作用
浅谈创设角色的作用
一、“创设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写景的文章,文笔优美,遣词造句独具匠心,是学生学习、模仿的佳作。在这类文章中,“创设角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观潮》一课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了潮来前的景色后,让学生自学描写潮来时声势浩大、雄伟壮观,潮来后余波荡漾的景像,并启发学生:“待会儿,请同学们来当小导游,为我们介绍钱塘江大潮。”教师利用儿童天性好奇,好表现的年龄特征,创设小导游这一角色,把朗读、复述、背诵这一要求,融入到所创设的“小导游”中,让学生感到新奇。而且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教室里是一片朗朗的读书声。稍作准备之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都想来当小导游。一会儿,一位学生学着小导游的样子说:“大家好,我是钱塘江风景区的导游,我们现在来到了钱塘江的观潮台,一会儿……”学生在当导游复述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一段中,融入了角色,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熟悉了课文的内容,还加入了自己的语言,有些学生还能有感情地背诵此段。这样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枯燥的背诵变得有趣,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整堂课变得情趣盎然。
二、“创设角色”,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所创设的角色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为学生创设了口语练习的大好机会,促进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让学生想像“假如你是朝鲜人民,你会说些什么?怎样说?假如你是志愿军战士,你又怎样说?”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进行了生动的叙述,还有两个学生,一个扮成朝鲜人民,一个扮成志愿军,两个学生还进行了表演。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还给学生创造了语言交际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
三、“创设角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书中
并无描写,但学生应有所了解的内容,教师创设角色,可以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散、创新、求异,甚至有时学生会在理解课文后,自己创设角色。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当学完“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人物,我问学生:“在渑池会上,蔺相如怎样做才没让秦王占了便宜?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他怎样说的?这时,有位学生说:“老师,我想演蔺相如。”另一位学生马上说:“老师,我演秦王。”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演廉颇。”学生分别扮演了后两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不仅加深了对角色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四、“创设角色”,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经常使用创设角色这一方法,学生对饰演角色产生了兴趣,他们不由自主将这一方法运用到作文修改中。在修改作文时,教师问:“你们喜欢用什么形式修改作文?”有的学生回答:“我想用表演的形式来修改作文。”于是我请这位同学当众修改作文。这位学生在念自己的作文前,主动请几位同学充当他文中的角色,按着他所念的内容表演出来,结果台下的学生一下就发现文中人物的动作描写不细致,揭示语没有写,让充当角色的学生不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学生们看后踊跃发言,提出了修改意见。在创设的角色中顺利完成了作文修改。
可见,“创设角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愉快教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