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职称将不再过多挂钩工资待遇
人社部:职称将不再过多挂钩工资待遇
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把脉中国人才发展,就改革人才机制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让职称不再过多挂钩工资待遇,而回归原来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同时,该部也正在对职称外语进行改革,目的是让职称外语更加实用,对实际工作有效。
职称外语将变为职业外语
社会上对职称外语有所诟病,
也引起人社部的重视。王晓初表示,该部正在对职称外语进行改革,目前正在进行试点,是要把职称外语转变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外语,就是按他所从事的职业,从大的方面做一些领域划分,并且提出实践要求,有助于从事实际工作。“这项试点工作由人社部联合外文局、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一起进行,在一部分类型的职业中进行试点,目的是让职称外语更加实用,对实际工作有效。”职称改革和
用人制度改革结合
在谈及专业人才评价制度时,王晓初表示,针对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等各类福利挂钩太多的问题,目前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
“以为职称考试是一种行政许可。其实按原来的制度设计,职称评定是单位内部管理的方式,不是面向全社会的`。因此,在职称制度的定位上,我们希望把它变为一个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制度。”王晓初说,现在跟职称评定挂钩的东西太多,包括福利待遇等。职称本来应该是一个评价制度,要强化它的评价功能。在下一步的职称制度改革中,将和用人制度改革联系在一起。用人制度是分类的,企业是劳动合同制度,机关是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一直在推行聘用制度。职称制度改革要跟用人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进。
委员建言
全民学英语让国人“深受其害”?
全国政协委员张树华建议治理“英语崇拜症”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认为中国应该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
张树华说,重视和学习英语只是一种手段,是基于我们改革发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门和机构却本末倒置,将它当作了唯一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张树华认为,“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英语学习风”现在已经刮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时期就开设外语必修课,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和接受能力。中学阶段,英语始终是语文、数学之外的三门主课之一。英语在大学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四级就休想拿到学位。四级考过了,学生要接着准备考六级,准备研究生英语考试。频繁的英语考试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使大学的专业课遭到沉重打击。对很多大学生而言,专业课只要考及格就行;毕业论文也只是走走过场罢了。结果是,中国的大学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已经接近世界高等教育的最低水平。
在张树华看来,那些从事中医、古汉语、二十四史研究等工作的,不管在实际工作中能否用到英语,只要参加职称评定,就必须经过外语考试这道门槛,这显然没有必要。
张树华认为,学生从小学一路拼杀到大学,12年的英语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几个考试,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浪费。张树华引用英语教育界泰斗张道真2010年10月接受媒体关于国内英语教学的访问时说:“目前国内学生学到的基本都是哑巴英语,而哑巴英语和没学过英语没有什么区别,传统的考核方式应该被彻底打倒!”
让张树华痛心的是,全民学英语的教育方式已经弱化了对汉语言的学习。他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国人的汉语日渐退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为此,张树华建议:1、重视中文教育;2、建议从小开始重视中文教育;3、治理中学、大学、考研等各教育阶段的“英语崇拜症”。职称晋级和干部提升与外语水平要求不应该一刀切;4、在大学课程中改变英语教学方向和方法,重视与外语相关的应用教育;5、除外语专业外,降低外语分数在高考中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