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
摘 要:钢琴艺术来自西方,在钢琴艺术作为西方文化融入中国的一百五十年历史中,特别是在20世纪初期,中国的钢琴作曲家通过借鉴和学习西方钢琴音乐的形式和技巧,结合中国民族文化,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本文针对蒙古族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蒙古族钢琴作品;民族特色
在中西文化撞击和融合过程中,呈现出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1915年,《和平进行曲》由赵元任先生发表,这个音乐作品是我国第一部钢琴作品。20世纪30年代,贺绿汀等作曲家开始对中国钢琴创作的民族化之路进行全面地探索和研究。随着在我国钢琴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音乐家与内蒙古地区的现实生活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对大量的钢琴作品实施了创作和改编,并且在内蒙古地区器乐作品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历史进程
(一)第一阶段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对当时的爱
国青年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变化,在中国文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中国音乐文化事业也达到了巅峰的发展时期,在此基础上,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活动得到进一步地运作,从而使音乐创作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层次。1915年,赵元任先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和平进行曲》,这部音乐作品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钢琴作品,在赵元任的作品中,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欧洲和声和中国民族音调的完美结合。(二)第二阶段
在这个创作阶段中,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呈现出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在蒙古族钢琴音乐方面,1953年,由桑桐先生创作了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就是《内蒙古民歌钢琴小曲七首》。在这个作品中,民歌素材兼复合功能和声的创作技法是采用的创作技法,这部作品在钢琴作品中是比较经典的一部。
(三)第三阶段
在这个创作阶段中,莫尔吉胡先生是当时蒙古族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他结合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创作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其中以1996年钢琴为载体的独奏曲集《山祭》最为出名,这部作品是我国蒙古族作曲家正式出版发行的第一部钢琴曲集,它在蒙古民族的文化背景下,所体现的主题也是与蒙古民族的现实生活有直接的联系,在蒙古族艺术宝库中,这部作品是一部经典之作,同时也是蒙古民族在世界钢琴音乐中做出的贡献。
二、民族特色分析
在中国引入钢琴以后,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方法、手段、技术成为中国钢琴家以及作曲家创作的主要依据,对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发展道路进行不断探索,创作了很多有独特魅力的音乐作品。笔者依据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发展的重点,全面地分析民族音乐的思维方式、素材、旋律、节奏、调式以及和声几个方面,从而对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有充分地理解和诠释。在蒙古族文化遗产中,蒙古族民歌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本身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性就比较鲜明和独特。在蒙古族民间歌曲中,存在牧歌、叙事歌、抒情歌、风俗歌、狩猎歌、劳动歌等体裁。从音乐特点层面来讲,可以概括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所谓长调民歌,其实就是具有一定的辽阔和奔放的草原气息,它的曲调比较悠长,连绵不绝,气势宽广;所谓短调民歌,其曲调相对比较短小,节奏也较为规整,结构匀称,旋律优美,句尾拖腔,叙事性和抒情性相结合,这是短调民歌的一大特色。羽调式和宫调式是蒙古族民歌的两个基本调式,商调式和徵调式是其次,角调式相对比较少见。蒙古族民歌音调本身具有五声性特点,除去五个基本音,其它乐音也得到了充分地应用,不仅可以使音乐的表现力更为丰富,而且也可以使旋律得到一定的装饰。
三、关于内蒙古地区钢琴民族化的几点思考
在最近几年中,中国钢琴民族化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音乐家、教育家以及演奏家的全面重视,从作品的创作到演奏推广,最后再到相关的理论研究,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
(一)树立民族意识,弘扬民族文化
在前苏联,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中心的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及现代音乐三个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学习钢琴是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这门来自于西方的学科,必然有其固有的学习过程,但是钢琴在中国、在内蒙古,也应该有其地方性的特色。
(二)教材的选择要突出地域特色
世界近现代音乐史上,凡是有发达的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地方,无不是竭力把从传统中汲取的营养与近现代音乐作曲技法相融合而发扬光大的一个过程。在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上,巴托克是一个杰出的`榜样。贝拉·巴托克(1881——1945)是匈牙利杰出的音乐家。巴托克长期从事民间音乐的整理工作,他一生中创作的30多首钢琴作品几乎都与匈牙利民间音乐有关,没有人像他那样热爱匈牙利民间音乐并且给予了深入的研究。
(三)创作者、教师、演奏者需要交流和探讨
在内蒙古地区钢琴民族化道路的发展上,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推广是重要一环。但是实际在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推广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作曲家做出的作品能够真正被采用或者能够搬到舞台上演出的作品并不多,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一尴尬局面,需要创作者、教师、演奏者之间有良好的学术交流和探讨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是讲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语言特点、历史文化影响等。“民族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着。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感谢为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努力的艺术工作者们,是你们的付出让我看到了民族音乐发展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胡园园.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浅谈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J].黄河之声, 2008(19).
[2]张帆.广东音乐与中国钢琴音乐的交融发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CSQ1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