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鉴赏性阅读中超越文本
在鉴赏性阅读中超越文本
我上《鸟的天堂》一课时,有一个教学片段印象特别深:
师:同学们,刚才读书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
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哪位同学来谈谈你的理解?
生;作者是在黄昏时候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都回窝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受到了“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很会读书。还有别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值茂盛时期,好像把它啊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联系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也许当时吹过一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绿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
一个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个个有创见的想法不断迸发,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实在令我震惊。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符合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但是他们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的思维方法,让我们为之喝彩。我想这其实是在鉴赏性阅读中超越文本。 鉴赏性阅读指为获得审美愉悦而进行的阅读,以文学作品为对象,通过涵泳、体味、想象、联想,身临其境,产生共鸣,达到认识社会、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现行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蕴意,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宏扬学生灵性,尽量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展开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阅读的再创造。学生个人思维品质、价值取向、情绪体验等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篇课文,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映,就会产生出“超文本”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拘泥于统一认识,而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要以指导者、帮助者、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你就会欣赏到许多灵性的火花。在鉴赏性阅读中超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