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摘要]中国画和西方油画艺术有着各自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西绘画,本文从审美追求、造型技法和构图方式三方面简明而系统地概括了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关键词]中西绘画 审美追求 造型技法 构图方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88-01
中国画和西方油画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绘画体系,从艺术的高度着眼,它们就像两座高峰一样,有着各自的最高成就,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欣赏中西绘画,这就要先从它们的区别谈起了。随着世界的发展和交流,文化也出现了同步和交融,绘画也是一样。19世纪以后,中西绘画就出现了相互借鉴相互模仿的局面,所以我们要比较就要选择在二者还没有互相影响之前的传统部分。中国的传统绘画,以魏晋到清末的卷轴画为主,西方的传统绘画是指西方各国的传统油画,也称为架上绘画。
一、审美追求不同
中西传统绘画因为在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迥异的风格,走着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中国画的主流是强调“以神统形”,就是绘画时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和内在意蕴,不拘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是追寻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更多的是注重心灵的感受。像东晋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说法,南朝谢赫的“气韵生动”说法,都表明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这一特征。西方油画则是据物造型,所以西方传统绘画的主流是“以形传神”,就是追求形似,强调对客观形象的再现与模仿,在注重对象精神、性格刻画的同时,讲究比例、结构和形体的质感。达·芬奇在他的《画论》中一再强调:“最可夸奖的绘画是最形似的绘画。”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绘画的审美要求。
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中国画只讲究神似,不讲形似,而西方油画只讲形似,不讲神似,而是说它们对“神”和“形”的理解不同,侧重不同罢了,西方油画中所指的“神”,单指描绘对象的内在生命,在创作中,把形似放在首位。而中国画中的“神”,不仅包括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更主要的是画家的主观情感的表达,讲求神似压倒一切。总之,在审美追求上,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味”,重言志抒情,呈现出文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则讲究“再现”,重模仿自然,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二、造型技法不
同中国画的主要绘画工具是毛笔,毛笔的笔锋是尖的,一用笔就是一条线,所以中国画的笔法多为线条,用“线”来描绘对象,那么体现在造型技法就是线条造型。中国画盛用线条,“线”在中国画家的笔下极富表现力,许多繁复的事物仅仅通过几条富有生命力的“线”就能够表达出来。而这些“线”大都不是物体上原有的,是画家用来代表物体之间的界线的。例如中国人物画中,描一条蛋形的线表示人的脸,画一条曲尺形的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人脸和鼻子的周围并没有线,只是为了表示脸与背景,鼻子与脸的界线。又如中国的山水画,山水上更没有线,却依靠“线”来塑造山石的'特性,这种形态迥异的“线”,称为“皴擦”。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是画面最基本的造型,体现了绘画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韵律,中国画的线条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它是非常讲求功力和线的象征意义的。
油画的绘画工具是油画笔,油画笔多为扁平型,这就决定了西方油画的笔法多为块和面,用体面关系来描绘形体。西方画家在描绘事物时,是把物象当做“面”来理解的。他们认为,自然物象的本来面貌是在光的照射下,由各种大小强弱不同的明暗块面构成的,这种造型技法,被称为体面造型。中国画用界线表示物体,西洋画中没有“线”的,只有各物体之间的“界”,所以西洋画更像实物,在西方画家的眼里,线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完全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体面和结构,通过对“面”的使用来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
三、构图方式的不同
构图方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透视原理上,透视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就是如何把立体空间的形象表现在平面上的绘画方法。西洋画力求形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并根据科学原理提炼出“焦点透视”的方法。所谓焦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只有一个固定的视觉焦点,离焦点越近的部分越清晰,反之则越模糊。简单地说就是近大远小,就如同我们使用的照相机一样,完全符合人的视觉经验,能够给人一种真实的空间感觉。所以看西洋画中的街道、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
而我们中国的传统绘画却完全不是这样的,相对于西方的焦点透视,我们把中国画的透视法称为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法提倡的是,用活动的视点来观察景物,强调“景随人动”,打破了一个固定视域的界限,给画面构图带来了更大的自主性,达到了随心所欲。我们可以把散点透视法比作一部摄像机,把我们看到的景物,场景按照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走到哪里录到哪里。所以散点透视就是指画面中不只有一个焦点,而是多个,画家在绘画时,不只表现眼前的景物,而更注重心中之景,并且不受空间、时间的客观限制。比如《清明上河图》,让观者仿佛随之游览在繁华的汴河沿岸,就像录像一样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
【参考文献】
[1]桂小虎.西方绘画史话.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
[2]汝信.中国绘画艺术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