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哪一伏最热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三伏天有初伏、中伏和末伏,7月23日已进入中伏,那么你知道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吗?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那么是中伏最热吗?
三伏天哪一伏最热?
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是三伏,那么三伏哪一伏最热呢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是第三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因为有闰月的关系,夏至到立秋之间有的年份出现4个庚日,有的年份出现5个庚日,所以,中伏的天数不确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天数是20天。
俗话说热在中伏,据了解,今年二伏从7月23日开始,总共20天。在三伏的3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中伏为什么最热?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加之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在三伏天饮食方面,古时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面食是当时人们的美食,可以促进食欲,而且这个季节正是新小麦收完的时候,二伏天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逐腠理之外邪。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面条出锅后用凉开水过几遍。麻酱要用水稀释,酱油要用热花椒油炸一下,醋里滴上几滴香油,把这些佐料浇到面上,再配上黄瓜丝、菠菜等,浇上蒜泥,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炎夏暑热,要少食高脂厚味、辛辣上火之物,饮食清淡可起到清热、祛暑、敛汗、补液等作用,还有益于促进食欲。新鲜蔬菜瓜果,如西红柿、黄瓜、苦瓜、丝瓜之类清淡宜人,既能保证营养又可预防中暑。
三伏养生侧重不同
初伏防中暑
入伏的头两日气温极高,因此初伏的保健重点在于防中暑。此时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勿做剧烈运动,保证午睡。最好全天少量、多次补充水分,且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
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如果是体弱多病的人或老年人、小儿中暑,则应立即送院抢救。
中伏防湿邪
伏天“湿热交加”,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进入中伏,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
食物是祛暑湿的好帮手,可用扁豆、薏米等健脾利湿之品熬粥,或者用鲜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大麦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均于祛湿有效。
末伏防上火
末伏是立秋后,“秋老虎”正凶时。虽然暑热天已经结束,但“秋老虎”的余威不可小视,应注意预防“上火”,并注意清心安神。虽然早晚较凉,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要特别注意补水,以免出现口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等不适。
由于热扰心神,在注意防暑降温的同时,还应有意识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
[三伏天哪一伏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