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的分类与写作
通报的分类与写作
通报的分类:一是从内容上划分,有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交流情况的通报4种。二是从写作方法上划分,有直述式通报和转述式通报。直述式通报是发文单位直接叙述被通报的事件。又可分为综合性通报、专题性通报。综合性通报,是把各地各部门同类的有关问题、情况及经验教训综合整理后一并通报。专题性通报,是把某一件事件的经过、产生的原因、处理的情况、应吸取的经验教训等专门行文的通报。转述式通报,又叫转发性通报,是发文单位转发下级机关通报的事件,也可分为正式通报和参阅性通报。正式通报,是指比较重要的、用有特定版头的文件转发下级机关通报的通报,在本级通报标题之下、下级通报标题之前加按语。有的虽不用特定版头、也不写标题和文种,用函的形式下发,也属正式通报。参阅性通报,是指通报的事件、内容不很重要,但也须向下级机关通报,使之引起注意,对工作有借鉴作用的通报。这种通报,一般不用特定版头的文件下发,而是用内参、简报的形式,在下级机关的通报或报告或调查报告前面加按语,指出通报的目的、应吸取的教训、对下级机关的要求等。通报的范围,视情况和工作需要确定。三是从行文的主体上划分,有独立行文的通报和联合行文的通报。
通报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成文日期、主送机关、正文、印发传达范围、发文机关署名和印章组成。由于通报的格式比较自由,主送机关可有可无,成文日期的位置是变动的。所以,其结构亦相应变化。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通报的主题与“通报”组成。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或只写“通报”二字。
成文日期。有两种标注方式:一是不标注主送机关、正文之后不署发文机关名称、不需加盖发文机关印章的,成文日期加圆括号居中标注在标题之下。二是标注主送机关、正文之后必须加盖发文机关印章的,成文日期标注在正文之后或发文机关署名之下。
主送机关。即主要受理通报的机关。普发性通报用统称,专指性通报用特称,均顶格标注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在党政机关的通报中,有的通报在正文之前不标注主送机关,那么,应在印发传达范围处标注。
正文。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①表彰先进的通报。这类通报的正文一般很短,主要包括在什么时间、什么单位和人物、对什么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或贡献、表彰的目的、作出表彰决定的机关、表彰决定、给予先
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奖励等级、对被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期望与要求、对其他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要求、号召等10个要素组成。其中,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突出成绩、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作出高度的精练的概括;对表彰对象的希望与对其他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能引起全社会的共鸣,起到激励和鼓舞作用。全文一般分两个自然段,文字在500字左右。如果表彰的单位和人物较多,正文只点一个领头的单位或领头的人物,其余单位和人物用附件予以说明。
②批评错误的通报。这类通报,在内容上可分为综合性通报、专题通报;在写法上,有直述式通报、转述性通报。正文一般
包括事件发生的过程、原因、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应采取的措施、对事件的处理(包括对单位的处理和对个人的处分等)、应吸取的教训、重申或传达上级有关重要精神、对下级所有单位和人员的要求等10个要素组成。在阐述事物发生的过程、原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要害。不能避重就轻,不能隐瞒事实真相,应实事求是,一针见血。对事件的处理,要坚持按政策和法律办事,从大局出发,重在吸取教训,处分的`目的是为教育本人和警示其他干部群众,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重申和传达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精神、对所属单位和人员的要求,用指挥性语言,分项阐述。
③传达重要精神的通报。这类通报有两种形式:一是把领导机关及领导人的指示直接传达下去。比如:《中办通报》、《省委通报》、《市委通报》等属于这一类。二是在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之后,将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指示传达下去。比如:批评错误的通报,在应吸取的教训和要求中,将上级精神传达下去;表彰先进的通报,在要求与号召部分传达上级重要精神。正文的写作方法,一般采用分项式,直至写清为止。
④交流情况的通报。不论是综合性的还是专题性的,是直述式的还是转述式的,这类通报的正文,一般由发文的缘由与根据,事情发生时间、原因、过程和结果,应当学习借鉴之处或应当吸取的教训等组成。要从全局出发,用概括性语言,对应当通报的情况作简要的概括性叙述,文字不宜太长,达到通报的目的即可。
通报的写作,还要注意以下五点:一要注意通报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通报用不同的写作方法。二要学懂吃透上级领导机关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三要深
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选择通报的事例,并对被通报的人或事件(事情)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四要对事件(事情)的叙述实事求是,不拔高,不贬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确保“通报”的客观性。五要把握分寸,无论表彰先进的通报还是批评错误的通报,评价或定性要十分准确,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