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的叔叔于勒
11.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学习目标
1. 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2. 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3. 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 ( )( ) 褴褛..( )( ) 阔绰.( )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拮据: 褴褛: 阔绰: 莫名其妙: 与日俱增: 糟蹋: 郑重其事: 恭维:
(1)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在课文中做批注。
(2)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哪些事情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
合作探究
1.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于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主人公呢?
2. “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信”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4.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5.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活动是通过哪些方面显示出来的?
合作探究
1.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请从文中找出设悬念的内容。
2.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3.小说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4.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比较下面四种主题说,分析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金钱关系“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虚荣”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势利”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的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中考链接(2009滨州市)
①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
②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年轻的先生!” ③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④我说:我给了他 十个铜子的小费。”
⑤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⑥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1.选文抓住哪些特征描写于勒的外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1.我的叔叔于勒 3.在给于勒小费这件事上,“我”和父母的态度迥异,分别谈谈你对“我”与菲利普夫妇的认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