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预习资料

灯光预习资料

作者介绍: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学《党费》 《粮食的故事》 《七根火柴》 《普通劳动者》 《足迹》 《路标》 以及电影文学剧本 《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主要内容: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一声赞叹,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一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牺牲了自己。很久以后,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又一次还念战友。(以灯光为线索。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好副营长看书时火柴的火光,黑围墙出现的一星火光,在电灯下学习的孩子,组成了一组悲壮而光辉的意象。)

高悬:高挂。

璀璨: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

漫步:无目的地,悠闲地走动。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千钧一发:指用一根头发悬起千钧重物。一钧指三十 斤,千钧即三万斤。千钧一发用来比喻极为紧急的关头。 整编师: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整编师大约有一万人。

胸墙:用泥土或石头筑成的保护士兵的矮墙。

地堡:供步枪、机枪射击用的低矮工事。

豫皖苏: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

倚:靠着。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课文层次

第一段(1、2节):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3—11节):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段(12节):讲“我”想起“往事”,不忘过去,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战前等待(3—7)看书,议电灯。

战斗进行(8—9)火光指路。

战斗结束(10—11)补叙郝副营长的牺牲,胜利。

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郝副营长是一个积极上进,热爱读书;热爱孩子,向往美好生活;英勇善战,勇于牺牲的战斗英雄。

课文以灯光为题,开头结尾都提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意?

以灯光为线索,贯穿全文,并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为了告诉读者:这样温暖明亮的灯光,这样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多好啊!”这一声平常的赞叹,使我心里微微一震。

“平常的赞叹”,指“多好啊”这句话平白朴实。“使我心里微微一震”,指“我”对这赞叹的反应。“震”,震动,说明这种反应还比较强烈,将引起对激动人心的往事的回忆。

那千万盏灯,高悬在夜空里,静静地照耀着宽阔的广场和宏伟的建筑群,就像数不清的眼睛,深情地望着天安门,令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这一句描写的是天安门广场的灯火。“千万盏”,说明灯之多。“静静地”照耀着广场,使人感觉到环境的和平、安宁。“就像数不清的眼睛,深情地望着天安门”,这一比喻使灯光似乎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着深刻的含义。课文在开头部分细致地描写灯光,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意味深长。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去了。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的前景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完全能理解他英勇战斗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动力,完全能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于中国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他的献身的精神多么伟大,他的无私的品德多么高尚!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小节)

(1)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zháo)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4—5小节)

(2)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7小节)

(3)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通向胜利的道路,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课文中心: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好好学习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的新中国。

本文写作特点:倒叙。把现实与过去联系起来;首尾呼应。从灯光开始写,最后回到灯光上来;以灯光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