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战 数学三从78分到144分
考研二战 数学三从78分到144分
我不是来炫耀的,只是想给数学不好的同学一些信心。因为我也是从数学的阴影里爬出来的。
第一年数学复习的时候也感觉自己很卖力,但后来回头看的确有致命缺点。总结几点,给大家当个反面教材:
1.计划的太满,被迫经常更改计划。可能太心切,每天给自己的任务都很重,结果就是每天都有挫败感,计划也是半个月一变。回头看去年的小本子,发现上面全都是没有执行力的计划。 变来变去的最终后果就是,发现没时间了。这在十一二月的时候,无论从学习内容还是学习心态上,都是很大的负担。
2.看重速度,看重数量,形成速度决定成败的误区。总喜欢和周围的人比进度,看到周围人全书做完了,我也囫囵把最后几十页吞掉,还不总结规律;看到别人做400题了而自己没时间做,就开始发慌。“一本书看三遍比三本书各看一遍有效果”,意思就是掌握才是目的,当然,在掌握的前提下,能多做题更好。
3.情绪化,负面自我暗示。10年考前我就已经不战而败了,因为我总想象考不上之后怎么办,题不会做怎么办,让爸妈伤心怎么办… 总之没想过好事。报考学校分数要求比较高,甚至就在考场上我还在想,不能有差错不能有差错啊!以至于过于紧张,走廊水房里水龙头没关好,我脑子里除了水流哗啦哗啦的声音什么也没有。大概还剩十五分钟就提前交了乱七八糟的卷子出场。
第二年我选择了回家复习,也不喜欢去图书馆自习室之类的,就选择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这次我下决心做计划的主人,不做计划的奴隶。 每天上午只做数学,雷打不动,一直到考前一天。
前期功课:先上论坛,看
很多励志的经验帖子,然后用全部打印出来,用笔勾出来我要借鉴的东西。在去wc或者午休的时间看这些积极的内容。选择用书&时间安排:
1.第一年为了熟悉就用了本校的课本,第二年决定尝试一下经典课本(浙大的概率、同济的高数和线代),用过之后觉得很值得推荐!深入浅出。大概在七月份看完。因为去年做了课后题,今年就没做。
2.配合看课本的时候做了一本《考研数学焦点概念与性质》,比较老的书,06年版的复印本,好像全是判断题,也是看论坛上有人推荐才买的。个人感觉不错,有点像660题前身的意思。做了一遍。
总看高手说要重课本重概念,但对于我这样的水平真是不知道到底要重视哪、怎么重视。可能这本书就起到告诉我哪是概念里的关键点的作用吧。和课本一起做的。
3.李永乐的全书。连续用了两年,人尽皆知,不用评价了。做了三遍:八月份做完第一遍,大概用了一个月多;九月份做完第二遍,大概用了二十天;十月1号开始做第三遍,大概用了十天。盖着答案去做,做完一部分就总结一下。第一遍每道题都做,不会的用蓝笔标了出来;第二遍也每道都做了,不会的用黑笔标出来;第三遍就只做前两遍还不能独立完成的题,不会的再用红笔标出来。到最后就能发现红色笔的痕迹已经不多了。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做笔记,就把我觉得需要记住的知识点、新学到的解题技巧写在笔记本上,然后经常看。是用活页纸写的,方便以后做真题、400等等总结的时候,按知识点继续填充,最后就成一本自己的笔记了。考前看一看非常不错。
4.660题。做了两遍:第一遍,八月末到九月初;第二遍,九月26 到十月5号。的确对小题有帮助,最后考试小题没有丢分。但做的过程的确有点痛苦,尤其高数部分,只能咬牙坚持了。还是做完要总结到笔记本上,660上值得总结的东西很多。
5.真题。做了三遍:第一遍按套卡时间做的,每天一套,大概从10月6号做到20号; 第二遍按知识分块做的,11月3号到15号;第三遍按套,12月中到月末。要很认真的卡着时间做,然后,总结笔记。
6.400题。做了两遍:题量大,三个小时很难完成。有人说“偏”,其实也可以形容成“新颖”嘛。第一遍,10月22到11月2号,难完成也要卡时间做,就当是锻炼应变能力,如果考场上遇到了难题,也要能沉稳的下来;第二遍在11月底,没有全做,只做了做错题。四百题可以总结的技巧也很多。
7.考试分析。就是和大纲一起出来的那个,好像买的`人很少。十一月中旬抽了两天看了一遍。主要看了10年和09年真题的解法,大概就是规范一下的意思吧,感觉还挺有收获的,比如明确写了积分中值定理是闭区间,拉格朗日是开区间,一道真题的典型错误解法就是我平时用的那种。另外又看了看数一数二这两年的题,有一些特别新颖的题,也能防患未然一下。
8.合工大5套。久仰大名了,去年没有做,今年特地买了一份做一下,也是知识点比较新颖灵活,有些难度,让我在冲刺阶段才知道sgn是什么东西呵,查缺补漏吧。十二月底做了第一遍,一天一套卡时间;一月份又看了错题,总结忽视的知识点。
9.5+3。一月份的时候一天看笔记一天做真题卷,笔记一定要记在脑子里,如果只记不看,那还不如不记。临考前做的三套模拟,14号那天上午做了最后一套,感觉不错。也要总结下来,但发现很多已经都记在本子上过了。
去考试!喝了罐红牛进考场,响铃开始做,小题还比较顺手,担心大题会难,就看了一眼最后一题,是我之前特意仔细分析了解题步骤的条件概率函数,心情很平静,甚至比我平时自己模拟的时候还放松。一气呵成做下来,只有偏导那道题觉得有问题,研究了一下实在不会做,就把能写的都写上了。都写完之后看了看表,还有半个小时,就又检查了两遍小题。
等着出成绩的时候还是很忐忑的。因为去年数学才有78,以至于总分连A区国家线都没够。去年数学考场上的阴影让我一度害怕考试,考试恐惧症。而且本科的时候数学课翘了很多,总是期末的时候自学一星期去应付考试,自己数学什么水平自己也清楚。
昨晚看到数学144 总分424的一瞬间好激动。没想过能考这么高的分数。但让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重拾自信。周围也有人因为数学而跨专业考了其他不考数学的专业,我很庆幸自己第二年没有放弃数学,放弃自己。
跟我一样担心过或担心着数学的同学,真的一定要相信,只要辛勤付出,我们都可以战胜数学,战胜自己。
大学网考研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