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边缘人”生存现状透视
“北大边缘人”生存现状透视
[千龙网记者于振华1月5日报道] 日前,北京大学三角地贴出的“大量学生床位出租转让”的广告
,引起千龙网记者的极大兴趣。在深入采访当中,一群没有北大学籍、却又和北大学生一样学习的“北大边缘人”浮出水面,然而他们的生活都非常艰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在吸引着他们?没有“绿卡”的北大“偷听生”
柳哲是因为研究曹聚仁才来北大的
只有高中学历的柳哲,是“北大边缘人”的倡导者,也是“北大边缘人”浮出水面的见证人。他在北京大学生活了8年,但是,他没有交一分钱上学,也没有宿舍床位,却和北大学生一样,在食堂用餐,在体育场打球,在教室听课,在礼堂听讲座,和北大老师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因而,他首次以北大地域为中心、将有和自己一样经历的人统称为“北大边缘人”。
“中学时代,著名作家曹聚仁的自传《我与我的世界》影响了我的人生选择。”日前,来自浙江金华的柳哲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说,高中毕业后,他在家乡浦江图书馆的'曹聚仁资料馆工作。但是,他感到自己功底太薄、眼界太窄,所能搜集到的资料也非常有限。于是,他决心到北大进修。
1996年3月,柳哲带着数十公斤有关曹聚仁的资料来到北京大学,一开始,柳哲打算自己花钱进修,可是,当时,柳哲只带了2000元钱,根本无法交纳昂贵的学费。这时,北大的一位教授告诉他,不用交学费,直接进教室听课就是了。
后来,柳哲就到北大中文系抄了课表,偷偷地溜进了教室听课,而上课的教授也从来没有把他赶出教室。就这样,8年来,柳哲一直在北大“偷听”。“我利用这‘偷’来的功夫继续从事曹聚仁研究,居然事半功倍。”柳哲告诉千龙网记者,他已经发表了数十篇曹聚仁研究文章。
柳哲经常混在北大学生当中和北大教授交流
8年里,柳哲在北大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感受着北大自由、民主、科学、进步的学术氛围。他先后旁听过北大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光华管理学院等院系的数十门课程,听过数以百计的各类讲座。他还参加过北大研究生会、五四文学社、爱心社等北大学生社团组织,阅读过不计其数的书籍,也结识了众多的师长朋友。
图书馆、导师和讲座,北大这三件“宝贝”散发出来的独特的人文魅力,很让人着迷。柳哲坦言,8年来,他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和创业在北大。他没有学籍、未曾佩带过北大的校徽,手中也没得到校方的任何凭证。
但为了求知,柳哲说,他不需要一纸文凭,只需要知识、能力和智慧。“将近8年的北大游学,我已然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北大边缘人’。我认为在探索真理、寻求知识这方面,北大人和‘北大边缘人’是平等的。”
“北大边缘人”悄然浮出水面
北大硕士生梁科曾经也是“边缘人”
日前,千龙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柳哲一样在北大游学“偷听”的“北大边缘人”还有很多,他们当中有的是为了参加培训,有的是为了考研,还有的是为了搞文学创作,等等。尽管目的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大多都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生活。
“压力最大的是经济问题,我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柳哲说,来北京之后,为了节省房租,他就住在北大校园一间废弃不用的小房里,房里没有电也没有暖气。一直到1997年1月,被校方发现,柳哲才不得不搬出这个小房。家里几乎就没给他寄过钱,他也认为二三十岁的人了,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因此,他在学习之余的重要工作就是挣钱。
“第一次打工是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