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磕碰处理的大学问
小磕碰处理的大学问
开园至今已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大部分孩子已经平稳度过分离焦虑期,开始适应在幼儿园和老师以及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生活。在老师的活动安排下, 他们会和其他小朋友们跑跑跳跳,他们会拉着同班小朋友打闹,玩得不亦乐乎。可接踵而来的,就是在所难免的磕磕碰碰,腿上青一块紫一块······
虽然幼儿园极尽全力保护孩子的安全,但是孩子天性活泼、动作协调性差,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磕磕碰碰,面对这些小“意外”,我们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如果在幼儿园出现磕碰情况,那就一定是老师在看护中,粗心大意造成的疏忽。
但是学龄前的孩子,本身就精力旺盛,需要不停地活动和探索,加上肢体控制还不十分熟练,出现磕碰是十分正常的。
如果一点磕碰都不容许发生,那就只能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这对孩子成长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1、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
磕碰本身不可怕,家长过激的态度才可怕。
家长应该都注意到,很多时候孩子磕碰之后,因为受伤比较轻,有的毫无感觉,有的哭两声就继续玩耍。
孩子本身对磕碰、疼痛这些事情是有一些忍耐度的,但是如果家长反应过度,情绪激动或者大声斥责他人,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为了防止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敢冒险,不敢探索,不敢和小伙伴玩游戏。这对孩子社交能力和性格发育伤害非常大。
2、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如果发生了磕碰,家长就在孩子面前去埋怨老师,斥责学校,孩子会觉得,自己磕碰受伤,完全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
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
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冲动,先搞清楚事情原委,而且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学校和老师。
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己。
3、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合群
为了让孩子绝对安全,阻止孩子参加同龄人之间的“危险”活动是家长的杀手锏。
但是孩子之间的社交就是在跑跳玩耍这些家长眼中的“危险”活动中完成,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孩子只能和同
龄人越来越远,社交能力也无从培养。小擦伤、小磕碰对孩子的身体和情绪没有实际影响,家长大可不必放在心上,简单进行医护处理即可。
2、问清楚原因
如果孩子经常磕碰受伤,家长一定要问清楚背后原因。
从孩子的情绪变化入手,比如孩子受伤后有没有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反应。如果有,一定要及时重视,先和孩子聊聊,再通过与老师和园长沟通找到对策。
3、避免当面质疑老师
其实孩子在幼儿园受伤,最紧张的是幼儿园老师。 毕竟当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的那一刻,老师就多了一份责任。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老师除了着急,还多了些内疚。
对于孩子的事情,家长如果有什么不满,应该先尝试私下解决,比如微信和电话联系。
尽量避免当着孩子和其他人的面责备老师。因为这样不光会让老师失去孩子的信任,也会打击老师的自信心,影响以后的教学工作。
4、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如果孩子总是自己不小心受伤,要尽早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常识,减少磕碰的几率。
5、理解为前提,宽容最重要
平时家长自己带孩子尚且免不了磕碰,更何况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要同时看好几十个孩子呢?
面对孩子的磕碰,家长要尽量采取宽容态度,理解老师的难处。这样不仅能给孩子树立良好形象,也会让老师心生感激,以后更加谨慎负责,让小意外转变为一笔宝贵财富。
每一次磕碰,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
处理得当可以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事情。相反,如果家长把事态扩大,不仅不利于孩子从中学到东西,反而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负面影响。
磕碰是孩子的宝贵经历,从小挫折中吸取教训,孩子才能更快成长;面对小小的磕碰,家长放松些,理性看待些,孩子需要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