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
目录 简介 历史背景 主要内容 军事思想 收缩展开 简介庞涓辅佐魏惠王,做了将军,暗中派人请孙膑到了魏国,但见了孙膑又嫉妒他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后来陷害孙膑,给他用了膑刑,即去掉膝盖骨的残忍肉刑,所以后来人叫他孙膑。 在友人的帮助下,孙膑最后逃离魏国,到了齐国,被齐威王重用,做了齐国将军田忌的军师,设奇计大败魏军,并射死庞涓。后来,田忌被邹忌排挤,流亡到楚国,孙膑大概也随他而去,所以汉人王符说“孙膑修能于楚”。在战国的兵家中,孙膑是以“贵势”即讲求机变而著称的,他和吴起都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 最早明确记载孙膑有兵法的是《史记》,《汉书·艺文志》把它与《吴孙子兵法》并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据考证,《孙膑兵法》的散失大概在唐代以前。因为《魏武帝注孙子》提到了“孙膑曰:兵恐不投之于死地也”,唐朝赵蕤《长短经》卷九也提到过“孙膑曰:兵恐不可救”,杜佑所著《通典》卷一四九有“孙膑曰:用骑有十利”一段,但从《隋书·经籍志》以后就不见记载了。 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竹简本《孙膑兵法》经过认真整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包括《禽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历史背景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困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邻国——韩国。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围,调10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一路上,他用减灶计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主要内容《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擒庞涓
昔者,粱(梁)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於茬丘。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竟(境)。庞子攻卫〔都帝丘〕,将军忌〔子〕……□卫□□救与……救卫是失令。」田忌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请南攻平陵。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吾将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卫,当涂(途)有市丘,是吾粮涂(途)绝也;吾将示之不智(知)事。」於是徙舍而走平陵。……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孙子曰:「都大夫熟(孰)为不识事?」曰:「齐城、高唐。」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以□□□臧□□都横卷四达环涂(途),□横卷所□阵也。环涂(途)[车皮](披)甲之所处也。吾末甲劲,本甲不断。环涂(途)击柀其後,二大夫可杀也。」於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蚁附平陵。挟[艹世]、环涂(途)夹击其後,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蹶)。事将何为?」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粱(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纵)之,示之寡。」於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取(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禽(擒)庞涓。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 四百六。
见威王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埶(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後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 尧有天下之时,诎(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有四,故尧伐负海之国而後北方民得不苛,伐共工而後兵寑(寝)而不起,施(弛)而不用。其间数年,尧身衰而治屈,胥天下而传舜。舜击讙收(兜),方(放)之宗(崇);击归(鲧),方(放)之羽;击三苗,放之危;亡有户(扈)是(氏)中国。有苗民存,蜀(独)为弘。舜身衰而治屈,胥天下而传之禹。禹凿孟门而通大夏,斩八林而焚九□。西面而并(屏)三苗,□□……素佚而至(致)利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昔者,神戎(农)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伐劂管,汤汸(放)桀,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知(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积)仁义,式礼乐,垂衣常(裳),以禁争挩(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
威王问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合(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於北,毋期於得。为之微陈(阵)以触其厕(侧)。是胃(谓)大得。」 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顺其志,则必战矣。」 威王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让威:必臧(藏)其尾,令之能归。长兵在前,短兵在〔後〕,为之流弩,以助其急者。〔诤戒〕毋动,以侍(待)敌能(罢;疲)。」 威王曰:「我出敌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 威王曰:「击穷寇奈何?」孙子〔曰〕:「……可以待生计矣。」威王曰:「击钧(均)奈何?」孙子曰:「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按而止,毋击疑。」 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孙子曰:「有。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威王曰:「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也?」孙子曰:「其陈(阵)无逢(锋)也。」 威王曰:「令民素听,奈何?」孙子曰:「素信。」威王曰:「善哉!言兵势不穷。」。 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孙子曰:「有。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故曰:三里[水籍](沮)洳将患军……涉将留大甲。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渠以虫易木]寒也,……」 〔田忌曰:「敌人坚守不出,我欲诱而击之,〕奈何?」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 田忌曰:「行陈(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而视(示)之利。」 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邪?」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邪?」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孙子曰:「缭(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骨也。」 田忌问孙子曰:「张军毋战,有道?」孙子曰:「有。倅险矰(增)垒,诤戒毋动,毋可□□,毋可怒。」 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严正辑众,辟(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 田忌问孙子曰:「锥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篡(选)卒力士者何也?劲弩趋发者何也?剽(飘)风之陈(阵)者何也?众卒者何也?」孙子曰:「锥行者,所以冲坚毁兑(锐)也。雁行者,所以触厕(侧)应□〔也〕。篡(选)卒力士者,所以绝陈(阵)取将也。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剽(飘)风之陈(阵)者,所以回□〔□□也〕。众卒者,所以分功(攻)有胜也。」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 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於道。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齐三[上世下木](世)其忧矣。」 ……善则适(敌)为之备矣。」孙子曰:「…… ……孙子曰:「八陈(阵)已陈(阵)…… ……□孙子曰:「毋待三日□…… ……也。孙子曰:「战…… ……□威王曰:「…… ……道也。」田忌…… ……险成,险成敌将为正,出为三陈(阵),一 ……倍人也,按而止之,盈而侍(待)之,然而不□□□□之櫐而 ……无备者困於地,不□者……
陈忌问垒
田忌问孙子曰:「吾卒……不禁,为之奈何?」孙子曰:「明将之问也。此者人之所过而不急也。此□之所以疾……志也。」田忌曰:「可得闻乎?」曰:「可。用此者,所以应卒(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涓〕而禽(擒)泰(太)子申也。」田忌曰:「善。事已往,而刑(形)不见。」 孙子曰:「疾利(蒺藜)者,所以当[沟以虫易水](沟)池也。车者,所以当垒〔也〕。〔□□者〕,所以当堞也。发者,所以当俾(埤)堄也。长兵次之,所以救其隋(隳)也。从(鏦)次之者,所以为长兵〔辅〕也。短兵次之者,所以难其归而徼(邀)其衰也。弩次之者,所以当投几(机)也。中央无人,故盈之以……卒已定,乃具其法。制曰:以弩次疾利(蒺藜),然後以其法射之,垒上弩戟分。法曰:见使[上世下木](谍)来言而动……去守。五里直(置)候,令相见也。高则方之,下则员(圆)之;夜则击鼓,昼则举旗。」 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轸之於兵也,未□……。 ……无以军恐不守。」忌子曰:「善。」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轸〕 …… ……轸为晋要秦于崤,溃秦军,获三帅□…… ……强晋,终秦穆公之身,秦不敢与…… ……也,劲将之陈(阵)也。孙子曰:「士卒…… ……田忌曰:「善。独行之将也。…… ……人。」田忌请问兵请(情)奈何?…… ……言而後中。田忌请问…… ……兵情奈何?」孙子…… ……请问兵伤□…… ……见弗取。」田忌服,问孙〔子〕…… ……□橐□□□焉。」孙子曰:「兵之…… ……□应之?」孙子曰:「伍□…… ……孙子曰:「□…… ……以也。孙…… ……□孙子…… ……将战吊柧(孤),所以哀正也。诛〔乱〕规旗,所以严後也。善为陈(阵)者,必□ □贤…… ……明之吴越,言之於齐。曰:智(知)孙氏之道者,必合於天地。孙氏者…… ……求其道,国故长久。」孙子…… ……田忌请问智(知)道奈何?」孙子…… ……〔未战〕而先智(知)胜不胜之谓智(知)道。已战而知其所…… ……所以智(知)敌,所以曰知(智),故兵无……
篡卒
孙子曰:兵之胜在於篡(选)卒,其勇在於制,其巧在於势,其利在於信,其德在於道,其富在於亟归,其强在於休民,其伤在於数战。 孙子曰:德行者,兵之厚积也。信者,兵明赏也。恶战者,兵之王器也。取众者,胜□□□也。 孙子曰:恒胜有五:得主剸(专)制,胜。知道,胜。得众,胜。左右和,胜。粮(量)适(敌)计险,胜。 孙子曰:恒不胜有五:御将,不胜。不知道,不胜。乖将,不胜。不用间,不胜。不得众,不胜。 孙子曰:胜在尽……明赏,撰(选)卒,乖敌……之□。是胃(谓)泰武之葆。孙子曰:不得主弗将也…… ……□□令,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不忠於王,不敢用其兵。不信於赏,百生(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生(姓)弗畏。 二百卅五。
月战
孙子曰:间於天地之间,莫贵於人。战〔必三得、五〕不单(殚)。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央(殃)。是以必付与而〔用〕战,不得已而後战。故抚时而战,不复(复)使其众。无方而战者,小胜以付磿者也。孙子曰:十战而六胜,以星也。十战而七胜,以日者也。十战而八胜,以月者也。十战而九胜,月有……〔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一单(殚)…………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壹,不胜。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有复(覆)军杀将者。故得其道,则虽欲生,不可得也。 八十。
八阵
孙子曰:知(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请(情),陈(阵)则知八陈(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静),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陈(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陈(阵)之宜。用陈(阵)参(三)分,诲陈(阵)有蜂(锋),诲逢(锋)有後,皆侍(待)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於右,一在於左,一在於後。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 二百一十四。 八陈(阵)
地葆
孙子曰: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直者为刚(纲),术者为纪。纪刚(纲)则得,陈(阵)乃不惑。直者毛(无或草)产,术者半死。凡战地也,日其精也,八风将来,必勿忘也。绝水、迎陵、逆溜(流)、居杀地、迎众树者,钧(均)举也,五者皆不胜。 南陈(阵)之山,生山也;东陈(阵)之山,死山也。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也〕。不留(流),死水也。 五地之胜曰: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陈丘胜林平地。五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胜白,白胜青。五地之败曰:溪、川、泽、斥〔、卤〕。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宛、天离(罗)、天[土部上ㄨ下尤](隙)、天[木召](陷)。五墓,杀地也,勿居也,勿〔留〕也。春毋降,秋毋登。军与陈(阵)皆毋政(攻)前右,右周毋左周。 二百。
势备
孙子曰:夫陷(含)齿戴角,前蚤(爪)後锯(距),喜而合,怒而斗,天之道也,不可止也。故无天兵者自为备,圣人之事也。 黄帝作剑,以陈(阵)象之。笄(羿)作弓弩,以埶(势)象之。禹作舟车,以变象之。汤、武作长兵,以权象之。凡此四者,兵之用也。 何以知剑之为〔陈〕(阵)也?旦莫(暮)服之,未必用也。故曰:陈(阵)而不战,剑之为陈(阵)也。剑无封(锋),唯(虽)孟贲〔之勇〕,不敢〔斗臧获〕;陈(阵)无蜂(锋),非孟贲之勇也,敢将而进者,不智(知)兵之至也。剑无首铤,唯(虽)巧士不能进〔拒敌〕;陈(阵)无後,非巧士敢将而进者,不知兵之请(情)者。故有蜂(锋)有後,相信不动,适(敌)人必走;无蜂(锋)无後……□券不道。 何以知弓奴(弩)之为势也?发於肩应(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所道至。故曰:弓弩,埶(势)也。 何以〔知舟车〕之为变也?高则…… 何以知长兵之〔为〕权也?击,非高下非……卢毁肩。故曰,长兵,权也。 凡此四……所循以成道也。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用而不知其道者,〔兵〕 无功。凡兵之道四:曰陈(阵),曰埶(势),曰变,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孟(猛)将也。……埶(势)者,攻无备,出不意,……中之近……也。视之近,中之远。权者,昼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战也。凡此四者,兵之用也。〔众〕皆以为用,而莫彻其道。 ……〔阵〕之有蜂(锋)者,选陈(阵)〔者〕也。爵…… ……□得四者生,失四者死。□□□□……
兵情
孙子曰:若欲知兵之请(情),弩矢其法也。矢,卒也;弩,将也;发者,主也。 矢,金在前,羽在後,故犀而善走,前〔重而〕後轻,故正而听人。今治卒则後重而前轻,陈(阵)之则辨(辩),趣(趋)之敌则不听,人治卒不法矢也。 弩者,将也。弩张[木秉]柄不正,偏强偏弱而不和,其两洋之送矢也不壹,矢唯(虽)轻重得,前後适,犹不中〔招也〕……□□□将之用心不和,〔阵之前後虽〕得,犹不胜敌也。矢轻重得,前〔後〕适,而弩张正,其送矢壹,发者非也,犹不中昭(招)也。卒轻重得,前後适,而将唯於……兵□□□□□□□,犹不胜敌也。故曰:弩之中谷(彀)合於四,兵有功,〔主有名〕……〔主也〕,将也,卒也,〔法〕也。故曰:兵胜适(敌)也,不异於弩之中召(招)也。此兵之道也。
行篡
孙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权衡,所以篡(选)贤取良也。阴阳,所以聚众合适(敌)也。正衡再累……暨(既)忠,是谓不穷。称乡县(悬)衡,虽(唯)其宜也。私公之财壹也,夫民有不足於寿而有余於货者,有不足於货而有余於寿者,唯明王圣人智(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夺者不温(愠),此无穷……□□□□民皆尽力,近者弗则,远者无能(罢、疲)。货多则辨(辩),辨(辩)则民不德其上。货少则〔贵,贵〕则天下以为尊。然则为民赇也,吾所以为赇也,此兵之久也。用兵之…… 国之葆(宝)也。
杀士
孙子曰:明爵禄而…………士死。明赏罚□ ……士死。立□…… ……必审而行之,士死…… ……死。挢而下之,士死□ ……之,士死。□而传…… ……勉之欢,或死州□…… ……之亲,或死贲(坟)墓…… ……之[言鸟],或死饮食…… ……□处之安,或死疾疢之间,或死…… ……知之。知士可信,毋令人离之。必胜乃战,毋令人知之。当战毋莣(忘)旁毋……
延气
孙子曰: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竟(境)近适(敌),务在疠(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水正](延)气。 ……以威三军之士,所以[激去水](激)气也。将军令……其令,所以利气也。将军乃… …短衣絜裘,以劝士志,所以疠(厉)气也。将军令,令军人人为三日粮,国人家为…… 望,国使毋往,〔所以〕断气也。将军召将卫人者而告之曰:「饮食毋……〔所〕以延气〔也〕。……〔所以激气〕也。 ……营也,以易营之,众而贵武,敌必败。气不利则拙,拙则不及,不及则失利,失利〔 则〕…… ……气不疠(厉)则聂(慑),聂(慑)则众〔恐〕,众〔恐则〕…… ……气不断则迵,〔迵〕则不槫易散,临难易散,必败…… ……□□气不□则隋(惰),隋(惰)则难使,难使则不可以合旨…… ……□□则不智(知)为已之节,不智(知)为已之节则事…… ……□而弗救,身死家残。将军召使而勉之,击……
官一
孙子曰:凡处卒、利陈(阵)、体甲兵者,立官则以身宜,贱令以采章,乘削以伦物,序行以〔□〕□,制卒以周(州)闾,授正以乡曲。辩(辨)疑以旌舆,申令以金鼓,齐兵以从速,庵结以人雄。邋军以索陈(阵),茭肄以囚逆。陈(阵)师以危〔敌〕,射战以云陈(阵),圉(御)裹以羸渭,取喙以阖燧(隧),即败以包□,奔救以皮傅,燥战以错行。用〔重〕以正〔聚〕,用轻以正散。攻兼用行城…… 〔易〕地〔而阵〕用方,迎陵而陈(阵)用刲,险〔地而阵〕用圜(圆),交易武退用兵,□□陈(阵)临用方,…… 翼,泛战接厝用喙蓬。囚险解谷以□远,草驵(苴)沙(莎)荼以阳削,战胜而陈(阵)以奋国。而…… 为畏(隈)以山胠。秦怫(榛茀)以委施(逶迤),便罢(摆)以雁行。险厄以杂管,还退以蓬错。绕山林以曲次,袭国邑以水则,辩(辨)夜退以明简,夜敬(警)以传节,厝入内寇以棺士,遇短兵以必舆,火输积以车。 陈(阵)刃以锥行。陈(阵)少卒以合杂。合杂,所以圉(御)裹也。修行连削,所以结陈(阵)也。云折重杂,所〔以〕权趮也。猋凡振陈(阵)(飙风振尘),所以乘疑也。隐匿谋[言作](诈),所以钓战也。龙隋陈(阵)伏,所以山斗也。□□乖举,所以厌(压)津也。□□□卒,所以□□也。不意侍(待)卒,所以昧战也。遏沟□陈(阵),所以合少也。疏削明旗,所以疑敌也。[票欠](剽)陈(阵)[车差]车,所以从遗(逸)也。椎下移师所以备强也。浮沮而翼,所以燧(隧)斗也。禅[衣舌]蘩避(盘避),所以莠聂(诱蹑)也。涧(简)练[票欠](剽)便,所以逆喙也。坚陈(阵)敦〔兵〕,所以攻槥也。楑(揆)[断去斤](断)藩薄,所以泫(眩)疑也。伪遗小亡,所以[耳鬼](馈、饵)敌也。重害,所以茭□也。顺明到声,所以夜军也。佰奉离积,所以利胜也。刚者,所以圉(御)劫也。更者,所以过□也。□者,所以圉(御)□也。□〔者,所以〕□□〔也。序〕者,所以厌门也。胡退□入,所比解困也。 ……□令以金…… ……云陈(阵)圉(御)裹〔以羸渭,取喙〕以阖…… ……荼以阳削,战…… ……畏(隈)以山胠,秦怫(榛茀)以委施(逶迤),便罢(摆)以雁…… ……夜退以明简,夜敬(警)…… ……舆,火输积以车,陈(阵)…… ……龙隋陈(阵)…… ……也。疏削明…… ……也。涧(简)练□便,所以逆喙也…… ……[断去斤](断)藩薄,所以泫(眩)〔疑也。伪遗小亡〕,所以[耳鬼](馈、饵)敌也。重害,所…… ……奉离积,所以利…… ……所以圉(御)□〔也。□者,所以□□〕也。序者,所以厌……
五教法
〔孙〕子曰:善教者于本,不临军而变,故曰五教:处国之教一,行行之教一,处军之〔教一,处阵之教一,隐而〕不相见利战之教一。 处国之教奚如?曰:……孝弟(悌)良五德者,士无壹乎?虽能射不登车。是故,善射者为左,善御为御,毕毋(无)为右。然则三人安车,五人安伍,十人为列,百人为卒,千人有鼓,万人为戎,而众大可用也。处国之教如此。 行行之教奚如?废车罢(疲)马,将军之人必任焉,所以[彳率亍](率)……险幼(要)将自立焉,所以敬□……足矣。行行之教如此。 处军之教〔奚如?〕……也。处军之教如〔此。〕 〔处阵〕之教奚如?兵革车甲,陈(阵)之器也。……以兴善。然而陈(阵)暨(既)利而陈(阵)实蘩。处陈〔之〕教如此。 隐而不相见利战〔奚如?〕……。 ……垒涂(途)道,使三军之士皆见死而不见生,所〔以〕 ……[金弱]所以教耳…… ……〔所〕以教足也。五教暨(既)至,目益明……
强兵
威王问孙子曰:「□□□□……□齐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有〕教寡人以正(政)教者,有教寡人以〔赋〕敛者,有教寡人以散粮者,有教寡人以静者……」〔孙子曰:〕「……皆非强兵之急者也。」威〔王〕……□□。」孙子曰:「富国。」威王曰:「富国。」威王曰:「富国。」……□厚,威王、宣王以胜诸侯,至於…… ……将胜之,此齐之所以大败燕…… ……众乃知之,此齐之所以大败楚人反…… ……知之,此齐之〔所以〕大败赵…… ……□人於囓桑而禽(擒)汜(范)皋也。 ……禽(擒)唐□也。 ……禽(擒)□[环去金]。
十阵
凡陈(阵)有十:有枋(方)陈(阵),有员(圆)陈(阵),有疏陈(阵),有数陈(阵),有锥形之陈(阵),有雁行之陈(阵),有钩形之陈(阵),有玄襄之陈(阵),有火陈(阵),有水陈(阵),此皆有所利。枋(方)陈(阵)者,所剸(专)也。员(圆)陈(阵)者,所以槫(团)也。疏陈(阵)者,所以 也。数陈(阵)者,为不可掇。锥行之陈(阵)者,所以夬(决)绝也。雁行之陈(阵)者,所以椄(接)射也。钩行之陈(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玄[上羽下襄](襄)之陈(阵)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陈(阵)者,所以拔也。水陈(阵)者,所以伥固也。 枋(方)陈(阵)之法:必[博以酉易十](薄)中厚方,居陈(阵)在後。中之薄也,将以[上口下犬]也。重〔厚〕其〔方〕,将以剸(专)也。居陈(阵)在後,所以…… 〔圆阵之法〕:…… 〔疏阵之法〕:其甲寡而人之少也,是故坚之。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故必疏钜间,多其旌旗羽旄,砥刃以为旁。疏而不可戚(蹙),数而不可军者,在於慎。车毋驰,徒人毋驱(趋)。凡疏陈(阵)之法,在为数丑,或进或退,或击或[豕页](毁),或与之[人正],或要(邀)其衰。然则疏可以取阅(锐)矣。 数陈(阵)之法:毋疏钜间,戚(蹙)而行首,积刃而信(伸)之,前後相葆(保),变□□□,甲恐则坐,以声坐□,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阅(锐),笲之而无间,[车反]山而退。然则数不可掇也。 锥行之陈(阵):卑(譬)之若剑,末不阅(锐)则不入,刃不溥(薄)则不剸,本不厚则不可以列陈(阵)。是故,末必阅(锐),刃必溥(薄),本必[鸿去水](鸿、厚)。然则锥行之陈(阵)可以夬(决)绝矣。 〔雁行之阵〕……中,此谓雁陈(阵)之任。前列若[有雍](牖),後列若枋(方),三……阙罗而自存,之谓雁陈(阵)之任。 钩行之陈(阵):前列必枋(方),左右之和必钩。参(三)声气(既)全,五菜(彩)必具,辩(辨)吾号声,知五旗。无前无後,无〔左无右〕…… 玄[上羽下襄](襄)之陈(阵):必多旌旗羽旄,鼓[上羽下非][上羽下非]庄,甲乱则坐,车乱则行,已治者□,榼榼啐啐,若从天下,若从地出,徒来而不屈,终日不拙。此之谓玄[上羽下襄](襄)之陈(阵)。 火战之法:沟垒已成,重为沟渐(堑),五步积薪,必均疏数(密),从役有数(多余之数),令之为属枇,必轻必利。风辟……火气(既)自覆,与之战弗克(克),坐行而北。火战之法:下而衍以[艹外],三军之士无所出泄。若此,则可火也。陵猋蒋[艹外],薪荛气(既)积,营窟未谨。如此者,可火也。以火乱之,以矢雨之,鼓噪敦兵,以势助之。火战之法。 水战之法:必众其徒而寡其车,令之为钩楷苁柤[上咸下贝]辑□绦皆具。进则必遂,退则不戚(蹙),方戚(蹙)从流,以敌之人为召(招)。水战之法,便舟以为旗,驰舟以为使。敌往则遂,敌来则戚(蹙),推攘因慎而饬之,移而革之,陈(阵)而〔待〕之,规而离之。故兵有误车有御徒,必察其众少,击舟[豕页]〔毁〕津,示民徒来。水战之法也。 七百八十七。
十问
兵问曰:交和而舍,梁(粮)食钧(均)足,人兵敌衡,客主两惧。敌人员(圆)陈(阵)以胥,因以为固,击〔之奈何?曰:〕击此者,三军之众分而为四五,或傅而详(佯)北,而示之惧。皮(彼)见我惧,则遂分而不顾。因以乱毁其固。驷鼓同举,五遂(队)俱傅。五遂(队)俱至,三军同利。此击员(圆)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富我贫,敌众我少,敌强我弱,其来有方,击之奈何?曰:击此者,〔乱〕陈(阵)而〔诱〕之,规而离之,合而详(佯)北,杀将其後,勿令知之。此击方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人气(既)众以强,巠(劲)[捷去手](捷)以刚,兑(锐)陈(阵)以胥,击之奈何?击此者,必参(三)而离之,一者延而衡,二者〔引而劳,三者〕恐而下惑,下上气(既)乱,三军大北。此击兑(锐)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气(既)众以强,延陈(阵)以衡,我陈(阵)而侍(待)之,人少不能,击之奈何?击此者,必将参(三)分我兵,练我死士,二者延陈(阵)长[上羽下已](翼),一者财(材)士练兵,期其中极。此杀将击衡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人兵则众,车骑则少,敌人什(十)负(倍),击之奈何?击此者,当葆(保)险带隘,慎避光(广)易。故易则利车,险则利徒。此击车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车骑则众,人兵则少,敌人什(十)负(倍),击之奈何?击此者,慎避险且(阻),决而道(导)之,抵(抵)诸易。敌唯(虽)什(十)负(倍),便我车骑,三军可击。此击徒人之道也。 交和而舍,粱(粮)食不属,人兵不足[人志](恃),绝根(垠)而攻,敌人十负(倍),击之奈何?曰:击此者,敌人气(既)〔众〕而守阻,我……反而害其虚。此击争〔粮〕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将勇而难惧,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毋虑,其将则威,其兵则武,而理(吏)强粱(粮)[捷去手](捷、接),诸候莫之或侍(待)。击之奈何?曰:击此者,告之不敢,示之不能,坐拙而侍(待)之,以骄其意,以随(惰)其志,使敌弗织(识),因击其不〔意〕,攻其不御,厌(压)其骀(怠),攻其疑。皮(彼)气(既)贵气(既)武,三军徙舍,前後不相堵(睹),故中而击之,若有徒与。此击强众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人葆(保)山而带阻,我远则不椄(接),近则毋所,击之奈何?击此者,皮(彼)敛阻移〔庶,难其粮道〕则危之,攻其所必救,使离其固,以揆其虑,施伏设援,击其移庶。此击葆(保)固之道也。 交和而舍,客主两陈(阵),敌人刑(形)箕,计敌所愿,欲我陷复(覆),击之奈何?击此者,渴者不饮,饥者不食,三分用其二,期其中极,皮(彼)气(既)□□,财(材)士练兵,击其两翼,□皮(彼)□(既)喜□□,三军大北。此击箕之道也。 七百一十九。
略甲
略甲之法,敌之人方阵□□无…… ……欲击之,其势不可,夫若此者,下之…… ……以国章,欲单(战)若狂,夫若此者,少陈(阵)…… ……反,夫若此者,少阵…… ……反,夫若此者,以众卒从之,篡(选)卒因之,必将…… ……篡(选)卒因之,必…… ……左右两旁伐以相趋,此谓[稷以金易禾]钩击。 ……之气不臧(藏)於心,三军之众□循之知不…… ……卒气甲…… ……威□□其难将之□也。分其众,乱其〔阵〕…… ……陈(阵)不厉,故列不…… ……远揄之,敌券(倦)以远…… ……治,孤其将,汤(荡)其心,击…… ……其将远,其卒众…… ……彼大众将之…… ……卒之道……
客主人分
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客负(倍)主人半,然可敌也。负……〔主人者,先〕定者也;客者,後定者也。主人按地抚势以胥;夫客犯益(隘)逾险而至。夫犯益(隘)〔逾险〕……退敢物(刎)颈,进不敢距(拒)敌者,其故何也?势不便,地不利也。势便地利则民{自进,势不便地不利则民}自退。所谓善战者,便势利地者也。带甲数十万,民有余粮弗得食也,有余……居兵多而用兵少也,居者有余而用者不足。带甲数十万,千千而出,千千而……万万以遗我。 所谓善战者,善翦断之,如□(蝉)会挩也。能分人之兵,能安(按)人之兵,则锱〔铢〕而有余。不能分人之兵,不能案(按)人之兵,则数负(倍)而不足。众者胜乎?则投筭(算)而战耳。富者胜乎?则量粟而战耳。兵利甲坚者胜乎?则胜易知矣。故富未居安也,贫未居危也;众未居胜也,少〔未居败也〕。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受适(敌)者不得相{知也。故沟深垒高不得}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故明主、智(知)道之将必先〔备〕,可有功於未战之前,故不失;可有之功於已战之後,故兵出而有功,入而不伤,则明於兵者也。 ……焉。为人客则先人作…… ……兵曰:主人逆客於竟(境)…… ……客好事则…… ……{安处不动可}使劳,三军之士可使毕失其志,则胜可得而据也。是以安(按)左抶右,右败而左弗能救;安(按)右抶左,左败而右弗能救。是以兵坐而不起,辟(避)而不用,近者少而不足用,远者疏而不能〔用〕……
善者
善者,敌人军〔强〕人众,能使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而不相知也。故沟深垒高不得以为固,车坚兵利不得以为威,士有勇力而不得以为强。故善者,制佥(险)量柤(阻),敦三军,利诎(屈)信(伸);敌人众能使寡,积粮盈军能使饥,安处不动能使劳,得天下能使离,三军和能使柴(猜)。故兵有四路、五动:进,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进,动也;退,动也;左,动也;右,动也;墨(默)然而处,亦动也。善者四路必彻,五动必工。故进不可迎於前,退不可绝於後,左右不可舀(陷)於柤(阻),墨(默)〔然而处,不患〕於敌之人。故使敌四路必穷,五动必忧。进则傅於前,退则绝於後,左右则舀(陷)於柤(阻),墨(默)然而处,军不免於患。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倍道兼行,卷(倦)病而不得息,饥渴而不得食。以此薄(迫)敌,〔敌〕战必不胜矣。我饱食而侍(待)其饥也,安处以侍(待)其劳也,正静以侍(待)其动也。故民见进而不见退,道(蹈)白刃而不还[止重](踵)。 二百□〔十〕□。
五名五恭
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三曰刚至,四曰助忌,五曰重[蝥以木易虫](柔)。夫威强之兵,则诎(屈)耎(软)而侍(待)之。轩骄之兵,则共(恭)敬而久之。刚至之兵,则诱而取之。瞗忌之兵,则薄(迫)其前,噪其旁,深沟高垒而难其粮。重柔之兵,则噪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之。 五名。 兵有五共(恭)五暴。何谓五共(恭)?入竟(境)而共(恭),军失其常。再举而共(恭),军无所粱(粮);三举而共(恭),军失其事。四举而共(恭),军无食;五举而共(恭),军不及事。入竟(境)而暴,胃(谓)之客。再举而暴,胃(谓)之华。三举而暴,主人惧。四举而暴,卒士见诈。五举而暴,兵必大秏(耗)。故五共(恭)五暴,必使相错也。 五共(恭)。 二百五十六。
兵失
欲以敌国之民之所不安,正俗所……{欲强长国兵之所短,以}难敌国兵之所长,秏(耗)兵也。欲强多国之所寡,以应敌国之所多,速诎(屈)之兵也。备固,不能难敌之器用,陵兵也。器用不利,敌之备固,莝(挫)兵也。兵不……者也。善陈(阵),知倍(背)乡(向),知地刑(形),而兵数困,不明於国胜、兵胜者也。民……兵不能昌大功,不知会者也。兵失民,不知过者也。兵用力多(而)功少,不知时者也。兵不能胜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兵多[上母下心](悔),信疑者也。 兵不能见福祸於未刑(形),不知备者也。兵见善而怠,时至而疑,去非而弗能居,止道也。肣(贪)而廉,龙(怠)而敬(警),弱而强,柔而〔刚〕……起道也。行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行起道者,天地〔弗能衰也〕。 ……之兵也。欲以国…… ……内罢(疲)之兵也。多费不固…… ……见敌难服,兵尚淫天地…… ……而兵强国…… ……兵不能……
将义
将者,不可以不义,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故义者,兵之首也。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克),军不克(克)则军无功;故仁者,兵之腹也。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将者,不可以不信,不信则令不行,令不行则军不槫(团),军不槫(团)则无名;故信者,兵之足也。将者,不可以不智胜,不智胜〔则……故智者,兵之身也。将者,不可以不决,不决则〕……则军无□,故夬(决)者,兵之尾也。 『〔将德〕』 ……〔视之若〕赤子,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盖(芥),将军…… ……不失,将军之知(智)也。不陉(轻)寡,不劫於敌,慎终若始,将军之…… ……{将能}而不御,君令不入军门,将军之恒也。入军…… ……将不两生,军不两存,将军之…… ……将军之惠也。赏不榆(逾)日,罚不还面,不维其人,不何…… ……外辰,此将军之德也。 『将败』 将败:一曰不能而自能。二曰骄。三曰贪於位。四曰贪於财。〔五曰□〕。六曰轻。七曰迟。八曰寡勇。九曰勇而弱。十曰寡信。十〔一曰〕……十四曰寡决。十五曰缓。十六曰
怠。十七曰□。十八曰贼。十九曰自私。廿曰自乱。多败者多失。 『〔将失〕』 将失:一曰:失所以往来,可败也。二曰:收乱民而还用之,止北卒而还斗之,无资而有资,可败也。三曰:是非争,谋事辩讼,可败也。四曰:令不行,众不壹,可败也。五曰:下不服,众不为用,可败也。六曰:民苦其师,可败也。七曰:师老,可败也。八曰:师怀,可败也。九曰:兵遁,可败也。十曰:兵〔合〕不〔齐〕,可败也。 十一曰:军数惊,可败也。十二曰:兵道足陷,众苦,可败也。十三曰:军事险固,众劳,可败也。十四{曰:恃险无}备,可败也。十五曰:日莫(暮)途远,众有至气,可败也。十六曰:……,可败也。十七〔曰〕:……众恐,可败也。十八曰:令数变,众偷,可败也。十九曰:军淮(淫),众不能(耐)其将吏,可败也。廿曰:多幸,众怠,可败也。 廿一曰:多疑,众疑,可败也。廿二曰:恶闻其过,可败也。廿三曰:与(举)不能,可败也。廿四曰:暴路(露)伤志,可败也。廿五曰:期战心分,可败也。廿六曰:恃人之伤气,可败也。廿七曰:事伤人,恃伏诈,可败也。廿八曰:军舆无□,〔可败也。廿九曰:暴〕下卒,众之心恶,可败也。卅曰:不能以成陈(阵),出於夹道,可败也。卅一曰:兵之前行後行之兵,不参齐於陈(阵)前,可败也。卅二曰:战而忧前者後虚,忧後者前虚,忧左者右虚,忧右者左虚;战而有忧,可败也。 『〔雄牝城〕』 城在[水卑](卑)泽之中,无亢山名谷,而有付丘於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军食溜(流)水〔者,生水也,不可攻也〕。城前名谷,倍(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高外下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有付丘者,雄城也,不可攻也。营军趣舍,毋回名水,伤气弱志,可击也。城倍(背)名谷,无亢山其左右,虚城也,可击也。〔剃〕尽烧者,死襄(壤)也,可击也。军食泛水者,死水也,可击也。城在发泽中,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城在亢山间,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城前亢山,倍(背)名谷,前高後下者,牝城也,可击也。 『〔五度九夺〕』 ……矣。救者至,有(又)重败之。故兵之大数(速),五十里不相救也。皇(况)近〔者数里,远者〕数百里,此程兵之极也。故兵曰:积弗如,勿与持久。众弗如,勿与椄(接)和。〔□弗如,勿与□□。□弗如,勿〕与□长。习弗如,毋当其所长。五度既明,兵乃衡(横)行。故兵……趋敌数:一曰取粮。二曰取水。三曰取津。四曰取涂(途)。五曰取险。六曰取易。七曰〔取隘。八曰取高。九〕曰取其所读(独)贵。凡九夺,所以趋敌也。 四百二字。 『〔积疏〕』 ……〔积〕胜疏,盈胜虚,俓(径)胜行,疾胜徐,众胜寡,劮(佚)胜劳。 积故积之,疏故疏之;盈故盈之,虚〔故虚之;径故径〕之,行故行之;疾故疾之,〔徐故徐之;众故众〕之,寡故寡之;劮(佚)故劮(佚)之,劳故劳之。 积疏相为变,盈虚〔相为变,径行相为〕变,疾徐相为变,众寡相〔为变,佚劳相〕为变。 毋以积当积,毋以疏当疏;毋以盈当盈,毋以虚当虚;(毋以径当径,毋以行当行);毋以疾当疾,毋以徐当徐;毋以众当众,毋以寡当寡;毋以劮(佚)当劮(佚),毋以劳当劳。 积疏相当,盈虚相〔当,迳行相当,疾徐相当,众寡〕相当,劮(佚)劳相当。敌积故可疏,盈故可虚,径故可行,疾〔故可徐,众故可寡,佚故可劳〕。…… 『〔奇正〕』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日月〕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刑(形)势是也。故有刑(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 战者,以刑(形)相胜者也。刑(形)莫不可以胜,而莫智(知)其所以胜之刑(形)。刑(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刑(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 刑(形)者,皆以其胜胜者也。以一刑(形)之胜胜万刑(形),不可。所以制刑(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 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智(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智(知)其所有余。见胜如见日月,其错(措)胜也,如以水胜火。刑(形)以应形,正也;无刑(形)而制刑(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斗之以{众寡}。分定则有刑(形)矣,刑(形)定则有名〔矣〕。……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失(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 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礼(体)也;前败而後不用,同刑(形)也。故战势,大陈(阵)□断,小阵□解。後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後;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 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唯(虽)不利,进死而不[上竹下尹](旋)踵,孟贲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留(流)也。 故战势,胜者益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故民见{敌}人而未见死,道(蹈)白刃而不[上竹下尹](旋)踵。故行水得其理,剽(漂)石折舟;用民得其生(性),则令行如留(流)。 军事思想纵观《孙膑兵法》十六篇,在继承孙、吴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孙膑在《威王问》中阐述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 他明确地说,战争不是什么别的,而是先王传布"道",即政治的工具。先王不是不想要"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为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但是,依靠空口说教办不到,所以才"举兵绳之",用战争的'手段禁止争夺。然而,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并不是可以经常使用的。战胜固然可以"存亡国,继绝世",而一旦战败,则会"削地而危社稷"。所以,对待战争"不可不察",要慎之又慎。喜好战争的国家一定灭亡,贪图胜利的人一定受辱。孙膑的这种战争观显然比《司马法》所说的"以战止战"的思想更加深刻。 战争作为布"道"的手段,进行战争一定要合于"义","战而无义,天下无能固且强者"。经济是战争的基础,只要有充足的物质准备,小城照样能巩固坚守。在《强兵》篇,孙膑又进一步提出,要想强兵,当务之急在于"富国",明确揭示了战争对于经济的依赖关系,在理论上发展了孙武所提出的"因粮于敌,取用于国"的论题。 其次,发展了孙武"任势"的军事理论,明确提出了"因势而利导之"的作战原则。《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孙膑贵势",这指明了孙膑兵法的特点。势是战争态势,是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包括兵力、武器装备、军事物资等)的布局。孙武早在十三篇中就提出了"任势",即驾驭战争态势的思想。孙膑则在"任势"的基础上,提出创造和争取有利作战态势的各种原则。他在《威王问》中说:"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而士的斗都应当在创造优势的条件下进行。如齐威王问:敌我两军实力相当,两军将领相望,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先动,应该怎么办?孙膑回答:先派少量部队,由贱而勇敢的将吏率领去试探攻击,接战后只许败,不许胜,把主力部队隐蔽地布好阵势,待敌军分兵追击我小部队时,我军从侧翼攻击敌军主力,就可获得大胜。在应付"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时,孙膑提出要"让威"。即避开敌人锋芒,隐蔽好后续部队,以便使我军能随时转移。主力部队将持长兵器的战士排在前面,持短兵器的战士排在后面,选派弩机手援救危急。等待敌人攻击能力下降,再行反击。这也是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 战争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要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孙膑把弓弩比喻为"势",也正在于说明战争就是要争取发射弩矢的那一最有利的瞬间。 孙膑还注意利用各种地形创造有利的态势。他在《官一》篇说:在山险中作战,要放开谷口,把敌人引出山谷来交战。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作战,要虚设旌旗,诱敌深入,进行消灭。"易(地形平坦)则多其车,险(地势险阻)则多其骑,厄(山陵狭谷地带)则多其弩。"自己要抢占有利地势,攻击处于不利地势上的敌人,这叫做"居生击死"。总之,孙膑主张把握有利战机,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态势,以争取战争的胜利。 其三,孙膑指出了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他在《月战》篇中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这是人文思想的重要表现。中国的人文思想导源于春秋,战国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潮,在人不被当作人看待的专制时代,孙膑能指出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无疑是进步的。从人文主义的论题出发,孙膑与孟子一样,也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他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所谓"人和",就是得众、得人心。"得众者,胜","不得众者,不胜"。孙膑的这种以人为贵的军事思想,显然也是由继承《司马法》的"仁本"思想而来的,但提法又超越了《司马法》,是战国时代人文思想在军事学理论方面的重要表现。 其四,孙膑在军事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丰富和发展了春秋以来的阵法。春秋时,由于盛行以车兵为主的方阵作战,阵法大多以"三阵"、"五阵"为主。战国时,由于形成以步兵为主,车、骑兵为羽翼的多兵种协同作战,又出现了大规模的野战和围城战,所以军阵的阵法更加复杂化了。孙膑在《官一》篇中,指出了十几种阵法,如:索阵,用来进剿敌人;囚逆阵,用来疲惫敌人;危□阵,严兵以临敌;云阵,以弓弩与敌对射;羸阵,围困敌人;阖燧阵,用来消灭敌军前锋;皮傅阵,用来强攻救援;错行阵,声张军威;刲阵,攻击高陵之敌;雁行阵,适合摆在蜿蜒曲折而多荆棘的路上;锥行之阵,适于火烧敌人的辎重粮草及接应的战车,等。这就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春秋以来的军阵阵法。 孙膑还概括出一套使用八阵作战的理论,"用阵三分,每阵有锋,每锋有后,皆待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这就是说,用八阵作战,可以把兵力分为主力、先锋、后续部队三支。作战时只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接敌,而以其它三分之二作为机动兵力蓄劲待敌。如果敌人弱而乱,就用精锐的部队击溃它;如果敌人强而严整,就用老弱士卒去引诱它,待它兵力分散以后,再行进攻。孙膑对于运用八阵作战的说明,是经典式的说明,这可以使我们从中了解古代军阵作战的奥秘。 这是他多年统兵作战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其五,孙膑在一系列战略战术上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指导原则。 如:他提倡坚持积极进攻的战略原则,在《威王问》中说:"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主张打击敌人没有设防或防守薄弱的要害之处。 这个说法显然继承了孙武"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的思想。但孙膑并没有简单地吸收,而是把它从一般策略原则升华为战略原则,使它变成整军经武的急务。 孙膑还发挥了孙武"攻其所必救"的军事原则,把这一原则与"批亢■虚"、"示之疑"、"示之不知事"等巧妙结合起来,取得了桂陵之战的胜利。 对于孙武"我专而敌分"、以寡敌众的战术原则,孙膑也有创造性的发展。他提出对强敌要避开锋芒,而引诱迷惑敌人,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我卒并而击之"。 孙膑在军队建设上提出选拔将帅的原则是"知道者",即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在国内得民之心,在国外知敌之情,上阵知八阵之经;见胜利敢于战争,不见胜利敢于进谏。他还提出了一套军事教育法则,即五教法:处国之教,行行之教,处军之教,处阵之教,利战之教。并主张在军中选拔一批勇武的战士做选卒,以他们为冲锋陷阵的主力。他认为,具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国家才会"战胜而强兵,故天下服矣"(《见威王》)。 当然,《孙膑兵法》作为二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会有局限和不足。例如:它杂有阴阳五行的神秘成分,认为日月星辰可以影响战争的胜负。有时对于战争中的地形等物质条件看得过于片面和绝对。 但这些缺点和不足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它是战国时期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继承了前辈军事家的优秀成果,又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发挥创造,在我国的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