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幡动与心动
风动幡动与心动
风动幡动与心动
何文波
《坛经》中有一则著名案例,讲的是两个僧人在印宗涅槃经法会上争论风动还是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时一旁的“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听经的众人对惠能的这一说法很是惊骇,“一众骇然。”
对惠能的上述说法,有这样一种理解:惠能否认风动,否认幡动,认为是心动。并进一步推论,惠能的这一说法属于唯心主义。
笔者在阅读此部分内容时发现,上述认为惠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存在很大偏差,笔者认为惠能并没有否定风动和幡动,他只是强调了主观能动在认识事物时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惠能的真实意思是:你们两个争论的既不是风动的问题,也不是幡动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们俩的心不静,你们俩的心在躁动。现在是听经闻法,你们俩却在争论风动幡动这样的外部问题,把专心听经,提高内心修养忘在了一边。
笔者之所以有以上观点,根据有二个。第一个根据是坛经上的文句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不是“风不动,幡不动”。这样两种第一文库网文句的意思是大不一样的,“不是风动”并没有否认风动,并不是说“风不动”;同样,“不是幡动”也没有否认幡动,并不是说“幡不动”。“不”字安排在“风”前和“风”后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不”和“幡”的'安排也是同样的道理。第二个根据是从坛经上下文,从惠能讲话时的语境来理解,认为惠能说法是唯心主义的也是不正确的。时惠能在猎队避难一十五载,“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从原文中看,惠能当时并不为法会众人所识,惠能应是和众僧一起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这时风吹幡动,两僧因此争论风动幡动,却把听经闻法放到一边。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惠能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从当时的语境来看,惠能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平息二僧争论,让二人静心听经,以提高内心理论修养。因此,惠能的说法应翻译为“不是风动的问题,不是幡动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们俩的心不静,你们俩的心在躁动。”为宜。
以上是笔者在学习坛经时的一点小体会,不足失误之处,欢迎各位同参批评指正。
(作者地址: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矿山大道鹤壁工业中专; 邮编:458010 ;电话:1356966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