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公德培养教育
论社会公德培养教育
收稿日期:1995—03—10
提要 本文重点论述造成我国社会公德不良现状的历史的、社会的和思想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社会公德 建设,搞好社会公德培养教育的5点建议。
关键词 公共道德 社会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修养
* * *
随着经济、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人类正欲以崭新的面貌跨入21世纪。我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 、鼎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盛时期,卫星上天、南极考察、经济腾飞、体育中兴……然而,在物质文明昌 而盛之的同时,我们又不能不提出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教育的问题。
一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客观标志。自有 人类社会以来,社会公德便伴随人类走过漫长历史进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在社会公德上也在前进和 完善,从而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更新。生产力推动着生产关 系由量变到质变,由此带动包括道德在内的整个庞大的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变化,使社会形态不断地由低级向高 级更迭。然而生产力仍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人不仅是生产的主体,而且是政治主体、文化主体、道德主 体。公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基本类型,有其独特性。而其特殊之点在于公德具有着恒广性。任何昌盛发达之邦, 所有文明繁荣之国,无不将社会公德培养教育崇尚遵行放在治世重要位置。列宁曾经指出:社会公德是“数百 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
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见《列宁选集》第三卷 P247)。物质文明愈发达,道德水准就应愈高,社会公德崇尚就愈盛。小而言之,人与人,人与社会在处 理日常生活关系时,要遵守共同生活准则,这样才会使人在社会上正常工作生活。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 已有了“以父为义,以母为慈,以兄为友,以弟为恭,以子为孝”的较为系统的伦常道德。至于日臻完备的道 德体系,全于孔孟:孔子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之语;孟子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孝悌之义”之言;清代思想家颜元曾有“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的话 。外国思想家如古希腊以来的赫拉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也有过道德阐述。苏格拉底曾 有“知识就是美德”的道德箴言。由是观之,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保证社会正常 秩序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定阶级特有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广泛的 社会性,而且具有国际性。试想自古至今,从中到西,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讲卫生,睦邻居,遵守公共秩序 ,爱护公共财物,无不立为金科玉律,被世人共同遵行。社会公德乃道德之核、道德之基、美德之本,渗透于 人类社会的诸层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此道德之根本,才可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才可有人的发展与生产发展的共同辉煌。纵观我国文明史,昔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 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好景观;横觑欧亚诸国,今有西方文明,日韩中兴,经济腾飞,文明发达的 美好现实。然则无不以修德养德,恪守公德,遵行公德作为治世基础、为生产发展的促进和保障。公德的建设 、培养、教化也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英、德等国不吝惜在社会公德教育上投巨资,使本国公 德建设达到相当高水平。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崇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意培养国民公德意识。新加坡在 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德教育,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双管齐下,以强化国民公德感,达到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资料表明,新加坡等国的做法使得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道德状况良好 ,犯罪率下降,社会安定,精神面貌好。新加坡已成为一个富饶、文明、礼貌的国度。还有如瑞典、挪威、奥 地利等国,也被公认为文明国家。古人有云:仓廪实则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