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大峡谷
天山大峡谷
天山大峡谷
天山大峡谷(天山大峡谷)
天山大峡谷也称为克孜利亚大峡谷,位于中国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北部,呈东向西纵深长约5.5公里,为红褐色岩石经风雕雨刻而成,峡谷曲径通幽,山体千姿百态,峰峦直插云天,沟中有沟,谷中有谷。
目录 简介 特点 考证 神秘 收缩展开 简介维吾尔语“克孜利亚”是“红色的山崖”之意。神秘的“天山大峡谷”是天山支脉克孜利亚山中的一条峡谷,由红褐色岩石经过大自然亿万年的风刻雨蚀形成。“天山大峡谷”红褐色的山体群直插云天,在阳光照射下,犹如一簇簇燃烧的火焰。“天山大峡谷”的迷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雄奇、险峻,而在于它的幽深、宁静和神秘。站在谷底仰视高山,只觉得陡峭的峰峦似乎随时随刻都会压下来,令人感到窒息、眩晕。 天山大峡谷又称克孜利亚大峡谷,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北部,(古称龟兹)城北64千米,北纬42°8′,东经83°5′。呈东向西纵深长约5.5公里。为红褐色岩石经风雕雨刻而成,峡谷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山体千姿百态,峰峦直插云天,沟中有沟,谷中有谷。南天门、幽灵谷、月牙峡、虎牙桥、魔天洞、雄师泪等景观造型生动,形态逼真。距谷口1.4公里处的山崖上有一处唐代石窟,窟内南、北、西壁上有残存壁画和汉文字。距峡谷700米处另有一峡谷,与神秘峡谷相伴。 天山神秘大峡谷,集人间峡谷之妙,兼天山奇景之长,蕴万古之灵气,融神、奇、险、雄、古、幽为一体。景异物奇,令人神往。1999年发现后,游人日益俱增;2002年元月荣升为国家AA级旅游名胜风景区。为古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新增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神秘的“天山大峡谷”距离库车县城约70公里,谷口十分开阔,深谷之中却是峰回路转,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有些地方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谷底比较平坦,两侧是高耸的石壁,脚下是细沙,有些路段还一层浅浅的积水。谷内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数不胜数,神犬守谷、旋天古堡、显灵洞、玉女泉、卧驼峰等景观个个形态逼真。 神秘而久远的的`阿艾石窟,距离谷口不足2公里,高悬于绝壁之上,最初仅可攀着30多米高的悬梯而上,现已修建石阶栈道。据专家鉴定,石窟建于盛唐初期。石窟很小,深不足5米,约一人高,洞顶呈拱形。窟内三面皆有残存的壁画,而壁画上竟然罕有地出现了汉字,与古西域地区其他数百座石窟相迥异,充分显示汉文化的痕迹。
特点大峡谷近似呈南北弧形走向,开口处稍弯向东南,末端微向东北弯曲,由主谷和七条支谷组成,全长5000多米,谷端至谷口处自然落差200米以上,谷底最宽53米,最窄处0.4米,仅容一人低头弯躯侧身通过。 谷侧奇峰嶙峋,争相崛起,峰峦叠嶂,劈地摩天,崖奇石峭,磅礴神奇,神洞秘窟,各蕴其意。谷内蜿蜒曲折,峰回路转;步步有景,举目成趣;泉水叮咚,鸟叫蝉鸣,寒暑不浸,游人
称绝。整个峡谷犹如一条尾震天山头,口饮库河流(开口于库车河),曲身九十九的巨龙劈山而卧,呼风唤雨,神秘莫测。更令人称奇的是。距谷口1400米深处,高约35米的崖壁上,有一始建于盛唐时期,壁画丹青的千佛洞遗址,就文字记载和绘画艺术而言,在古西域地区至今已发现的300多座佛教石窟中绝无仅有,实属罕见。 尤以谷口处的三座山体(乃头山、丽人山、佛面山)最为壮观。特别在夕阳斜射,朝霞映山,极目远眺,色艳红天,大有不是火焰山,胜似火焰山之奇感。 秘洞秘窟隐千佛1999年秋,当地一维吾尔族青年毛吐地,在上山采草药时无意间摸进大峡谷,当他登上洞窟右侧的半山腰时,突然雷鸣电闪,骤降大雨,在他进退两难之际,有幸发现左侧不远处的峰崖上有一洞窟。为暂避阵雨,他小心翼翼地向洞口靠近,出乎意料的是,当他钻进洞内环视四壁,竟发现这是一个从未听闻过的千佛洞。当时,洞口堆积了不少泥土,显然是被封闭了多年。由于此地属库车县阿艾乡所辖,故今命名为阿艾石窟。这一千佛洞的发现,拉开了神秘大峡谷拥抱游客的序幕。 考证经有关专家考证,该石窟始建于公元8世纪距今1300多年前的盛唐中期,坐北朝南,窟门偏东37°,南北长4.6米,宽3.5米,面积为16平方米。石窟内除正壁中堂式壁画泥土点滴残缺外,左右侧佛像壁画面“十六观”均保存完好。在整个壁画条幅中,共有汉文墨书榜题及龟兹文题记23处,详细书写着某佛供养人的姓名,如申令光、李光晖、寇俊男、寇庭俊及彭、梁、赵等中原汉人姓氏。充分体现出汉与龟兹文的早期融合。 在公元10世纪后佛教衰亡的历史过程中,阿艾石窟由于地处人迹罕至的大峡谷悬崖上,不易攀登,受到人为的破坏程度较轻,相应石窟内佛像壁画仍保留着原始构图的细密,色彩绚丽,形象逼真,端正华贵的特色。其绘图艺术可与同时代的敦煌石窟壁画像媲美。如今,在新疆境内保存较好,具有中原文化风格的石窟目前为止仅此一处,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而言,阿艾石窟将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永载史册。
神秘阴声与怪气
困惑不解的神秘大峡谷之所以具有神秘色彩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阴声与怪气。谷内千佛洞峰体脚下,青龙潭及幽灵谷等谷底一带,在拂晓或晚间,瞬时会从谷底升起一团如烟似雾的白气,沿山体缭绕移动呈“之”字形蜿蜒腾空;有时突然会从地下冒出一个状如八卦图的雾状阴阳球体,沿崖壁滚动上升,消失在峰体之中。在神犬守谷景点下的半山坡或千佛洞的悬梯及高层台阶上,乃至峡谷内的客栈里,幸而会聆听到谷底处行人般擦擦的脚步声或敲门声,当你定睛细看时,却是声、人皆无。此时此刻,即是饱经风霜的入谷探秘探险者,也会毛骨悚然,惊恐失色。更为甚者,傍晚只身慢步在峭壁摩天,阴森幽暗,阴风惨惨的幽灵谷内,偶尔会听到震撼群山,古怪惊魄的空谷巨响,势如雄狮狂吼、地震山撼;令人大有山崩地裂之恐惧。也许上述种种怪声、怪气,其奥妙在于谷内特定地段如两谷相汇处或狭窄幽深的急转弯处的奇特地形,风向风力,谷内外温湿差异及地球磁场作用等因素形成的“狭管效应”与其山体及沙土层共鸣所致。其科学依据尚有待科考工作者和有关专家进一步探讨揭密。
神影奇变
二是神影奇变使人惊恐。在紧靠峡谷入口处内侧突兀的崖壁上有一黑色“神犬”面谷而卧,故名神犬守谷。一般季节犬呈黑色,每到七八月份会由黑色变成黄褐色,但无论光线如何变化,这只犬的形状却从不改变。奇怪的是,远看是只犬,近看怪石悬壁。同神犬有类似的现象是灵光洞景点。该洞深嵌在卧驼峰旁的山腰间。站在观景台附近定睛仰视,洞内有一身穿银灰色罗裙的“仙女”在挥动双臂翩翩起舞,令人惊奇的是走近山体近3米远再看洞内时,“仙女”的影像不再出现。奇乎怪哉?据分析,“神犬”和“仙女”的成因皆是在峡谷的急转弯处光和影的神秘杰作。
神水、神风之谜
三是神水、神风之谜。盛夏,在谷外骄阳似火,汗流浃背。进入谷内特别是一线天、月牙谷、幽灵谷和冷风洞等景区,瞬间遍体生凉,暑汗全消。其因除谷内多泉溪,少光照,峡深谷幽外,还在于谷内有一股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忽上忽下,类似天然空调的神风,万古不歇。风向的瞬时变换与谷的峰回路转,忽宽忽窄及内外温差息息相关。至于冷风洞中风力的回旋至今仍是个谜。每逢枯雨季节,在谷内第一落差的下方,有一神奇的含羞水沿谷底时隐时现。用手在绵沙中轻轻堵拦,溪水则含羞而潜,提脚一踏,水则向后倒流。这一奇观,中央电视台和新疆电视台先后做过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