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语文教育观”功德无量
朱自清的“语文教育观”功德无量
hpa738朱自清的“语文教育观”功德无量——读《语文杂话》语文教育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后成为热门话题,朱自清是不多的全程参与民国语文教育重要问题讨论和语文教育实验的亲历者。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与时俱进”得太快,一些过去的语文教育的内容反而逐渐被遗忘。不知道是因为它们过于陈旧了,还是我们过于信奉进化论,那些文本似乎只剩下史料的意义,成为语文教育史的一部分,而不是活的、可以参与到我们当下语文教育讨论中来的材料。 朱自清的《语文杂话》一书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 朱自清关于语文教育的文章,最重要的部分是关于语文基本问题的讨论和一些关于古典文学文本的细读文章。前者面对的问题,仍然是我们现在需要讨论和面对的。近些年公众对语文教育的内容和质量越来越不满意,就说明有些潜在的当前语文教育的前提应该被重新讨论。《语文杂话》里收录了朱自清讨论中国文学选本以及大学国文选目的文章,现在读来依然意蕴深厚。如果对照朱自清的日记,可以发现他还曾和陈寅恪讨论过大学国文选目的事宜:“上午陈寅恪先生来谈,选文应能代表文化,普鲁士教育部曾选希腊文选一部,由委员会选定,历多年而成,牛津大学即采用之。”虽然很难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展开朱自清的语文教育的思路,但有一点似乎是在阅读他那些文章时需要极为注意的,就是他的文章不仅仅是他个人语文教育思路的表达,还是和多种语文教育思路对话的结果。懂得这个,我们才能理解朱自清的苦心孤诣和文章的语境。 朱自清在语文教育这个他一生的事业里另一个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解读了或者导读了一批古典和现代文本。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古诗十九首释》。在《语文杂话》里,因为篇幅所限只收入了这本书的前言部分。《古诗十九首释》的意义在于向我们示范了读诗的路径和陷阱。他说:“没有透彻的了解,就欣赏起来,那欣赏也许只会驴唇不对马嘴,至多也只是模糊影像。”这让我想起他对顾随的批评。他有次听过顾随讲解辛弃疾之后,认为顾随文本之外的东西阐发过多而对文本本身讲得太少,似有不满之意。可是正是此类注重感发的欣赏方法在如今的语文教育和大众阅读中却大行其道。朱自清在1933年的日记里记下了他和浦江清聊天时所说的一段话:“今日治中国学问皆用外国模型,此事无所谓优劣,惟如讲中国文学史,必须用中国间架,不然古人苦心俱抹杀矣。即如比兴一端,无论合乎真实与否,其影响实大,许多诗人之作,皆着眼政治,此以西方间架论之,即当抹杀矣。”但是在《古诗十九首释》里我们会发现了朱自清作为一位现代学者根本无法将传统比兴的观念在实践中一以贯之,这是一个值得品味的矛盾。 最后,我想说的是三联的这本小书是对一个潜在的语文读物出版传统的自觉继承,时间会证明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因为它让我们记得语文之美,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以前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过一套《古代散文选》,还有张中行、李耀宗等人编的一套《文言文选读》,都是难得的语文学习的好材料,可惜没有再重版过。在三联书店的中学生文库里倒是常有惊喜,不时发现朱自清、吕叔湘等人编的《文言读本》以及夏丏尊、叶圣陶编的《国文八百课》这样的好书。语文的知识容易随时代变化,更容易随时代消失,那些过去的经典文本如果没有经过仔细耐心而又准确的语文分析,很多内容会滑过去,会令人真的不求甚解,最后是不得其解。这样看来,朱自清所做的那些细读和讨论,因为记忆而有体温,能够温暖我们的人生。(张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