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止血带 挽救生命于危难

在现场急救中主要使用橡皮止血带和布性止血带。

橡皮止血带是一种特制特制的橡皮管,在现场可使用橡皮条、自行车内胎等替代。使用时要把止血带放在肢体适当的部位,如上肢要放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放在大腿的中下1/3处。先在上止血带的部位垫一层软布,如毛巾、口罩等以保护皮肤。救助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止血带的头端,右手将橡皮管拉紧绕肢体一圈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圈后将右手持的尾端放人左手食指中指之间,由食指中指夹持尾端从两圈止血带下拉出一半,使之成为一个活结。如果需要松止血带时,只要将尾端拉出即可。

布性止血带是用绷带或布条制成的止血带。现场急救时可用毛巾、衣物撕成布条代替绷带。将布带缠绕肢体一圈后打结,圈内插入一小木棍绞紧,边绞边看出血情况,动脉出血刚刚止住即为松紧适度。然后将小木棍用布条固定。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但使用原则较复杂。只有准确地掌握这些原则使用得当,才能起到挽救生命和肢体的作用,否则将导致截肢致残。

1.上止血带前,应先将伤肢抬高,促使其中静脉血液流回体内,从而减少

血液丢失。

2.上止血带的位置应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尽量靠近出血部位。但在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带,因为该处有桡神经从肱骨表面通过,止血带的压迫可造成桡神经损伤,进而使前臂以下的功能日后难以恢复。

3.止血带不能直接绑在肢体上,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先垫一层敷料、毛巾等柔软的布垫,用以保护皮肤。

4.用毛巾、大手帕等现场制作的布性止血带时,应先将其叠成长条状,宽约5厘米,以便受力均匀。严禁使用电线、铁丝、细绳等过细而且无弹性物品充作止血带,因为这些物品不仅止血效果不理想而且还损伤皮肤,为日后的治疗和康复带来麻烦。

5.绑止血带时其松紧度以刚压住动脉出血为宜。上带过紧易造成止血带处的皮肤、神经、血管和肌肉的损伤,甚至引起肢体远端的坏死,不利于今后伤肢的功能恢复;上带过松只压住静脉未压住动脉,血液只出不进,不仅达不到止血目的反而加重出血。上带成功的标准是,远端动脉性出血停止、动脉搏动消失、肢端变白。

6.上止血带的伤员要有明显标志,并在止血带附近或皮肤上明确写上上带时间。为防止伤肢缺血坏死,每隔40~60分钟放松止血带l~2分钟,松带时动作要缓慢,同时需要指压伤口以减少出血。如果伤员全身状况差,伤口大,出血量多,可适当延长放松止血带的时间间隔。但是止血带使用的总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否则远端肢体难以存活。若已超过9小时伤员仍在运往医院的途中,则此后不再定时放松止血带,因其远端肢体已无生存的可能。

坏死的细胞会释放出钾离子、肌红蛋白和肽类等有毒物质。肢体此时如果松解,这些有毒物质将随静脉流入全身,产生中毒,可导致心跳骤停而突然死亡。与此道理相同,在地震灾区急救时,如果伤员的肢体被埋压的时间过长,因缺血缺氧已发生组织坏死,为防止毒素回流全身,应迅速将被压肢体用止血带结扎,再清除被压物体,然后送医院作近一步处理。

相关文章

冬爷爷变魔术

冬爷爷变魔术正文: 冬爷爷变魔术 安徽省合肥 屯溪路小学 二(一)班 刘进进 冬爷爷变得魔术可不少...
资料大全2018-06-09
冬爷爷变魔术

技能成就精彩人生范文推荐15篇

技能成就精彩人生范文 第一篇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匠心筑梦,技能成就人生”。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等待着种子...
资料大全2019-03-05
技能成就精彩人生范文推荐15篇

年会游戏方案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年会游戏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年会游戏方案...
资料大全2012-06-01
年会游戏方案

佩戴翡翠有什么寓意吗?主要有这5种寓意

佩戴翡翠有什么寓意1翡翠一直是我们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珠宝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人拿美玉来比喻一个人拥有纯洁高尚的品德,翡翠作为“玉石之王”,深受大家喜爱,而翡翠已经不是简单的珠宝,更是被赋予各种美好的寓...
资料大全2017-01-02
佩戴翡翠有什么寓意吗?主要有这5种寓意

牛奶玉米汤的做法是怎样的

玉米是我们平时经常能吃到的一种食物,它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且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但是我们经常吃到的玉米都是用来煮粥或者直接食用,这样总是会觉得味道过于单调,玉米的做法有很多种,尤其是牛...
资料大全2012-04-04
牛奶玉米汤的做法是怎样的

教学计划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计划 篇1一、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
资料大全2018-05-06
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