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漠到热情
从冷漠到热情
“老师早!”随着问早的声音,一林和他爸爸一同站在了我面前。“老师,给我们一林脱一下衣服。”他爸爸面无表情地说。“老师,你们幼儿园怎么不教孩子学东西?”“老师,你给一林把笔收起来。”这些命令式、质问式的语言都出自于一林的爸爸。
说实话,刚开始我对一林爸爸的言行并没有多加关注,只觉得每次听他说话都很别扭,后来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他的言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和思考,我发现,造成一林爸爸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一林是插班生,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还不了解,尤其对老师的工作不了解;二是家长对老师还不够信任,不放心自己的孩子,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为此;我开始有意识地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一林的家长。当他爸爸再说“老师,来给一林脱外衣”时,我便柔声地对一林说:“一林;老师教你脱衣服。”然后一步步地耐心教他。当一林自己脱下衣服并叠好后,我及时给予夸奖:“一林真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针对“幼儿园不教孩子学东西”,我利用每天离园后的时间和一林爸爸进行交流,给他介绍一林在幼儿园一天下来所做的事,并将作品展示给家长。开始时
,一林爸爸在看过儿子的作品后,总觉得儿子的作品没有其他孩子的好。我就告诉他,不要总和别的孩子比较,要和孩子自身比较;要经常看到孩子的进步并加以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不但如此,我还请一林爸爸在班里开放日的时候来参加活动,并专门制作了指导家长观察孩子的记录表发给家长,这样,家长在观察幼儿时比较有目的性,在活动后也能对孩子作出比较客观、综合的评价。另外,我还坚持每天发现幼儿的一件好事,介绍给家长。
经过一段时间,一林爸爸在接送孩子的时候;脸上有了笑容:“一林,自己把衣服脱了叠上。”“老师,真是辛苦你们了!”我想,我们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信任,现在我们和家长之间已形成较和谐的关系。作者:张 萍
摘自《学前教育》杂志幼教版2007年07、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