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鹮
白鹮
白鹮
白鹮(白鹮)
白鹮,身长约130cm,是名副其实的“大鸟”。飞行时头颈前伸,两腿后伸,鸣叫声清脆响亮,发音时能引起强烈的共呜,声音可以传到 3~5km以外。
目录 黑头白鹮 美洲白鹮 黑头白鹮简介
白鹮并不神秘。它们身体很大,腿较短,头颈裸露无羽、跟嘴一样呈铅灰色,它们羽毛大部分洁白,但在翅的边缘和端部是黑色的。它们喜欢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在委内瑞拉的奥里诺柯河流域,鸟类学家曾发现一个有9500只白鹮的巨大群体。
外形特征
大型涉禽。全长约70cm。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 白鹮在我国东北一带又叫白油老鹳子,体长为65~75cm。黑色的嘴细长,并且向下弯曲。虹膜为红色或红褐色。脚较短,也是黑色。夏季通体的羽毛都是白色,但头部和颈的上部裸露,呈黑色,有时缀有蓝色,这是它与其他 类的明显区别。背部和前颈的下部有延长的灰色饰羽,翅膀的下面有裸露的深红色皮肤斑,并且沿着翅膀的边缘向下面的两侧延伸,飞行时露出的翼尖为黑色。冬季的羽毛与夏羽大体相似,但背部和前颈没有延伸的灰色饰羽,翅膀下裸露的皮肤斑变为橙红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 白鹮栖息于湖边、河岸、水稻田、芦苇水塘、沼泽和潮湿草原等开阔地方。通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也见单独活动在水边或草地上。白天活动,活动时不声不响,平时几乎听不到它的叫声,行走也很轻盈沉着。飞翔时头部和颈部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飞行沉着缓慢,但较其他鹭类和鹳类快,偶尔也能滑翔。主要以鱼、蛙、蝌蚪、昆虫、昆虫幼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爬行动物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有时也吃植物性食物。觅食在水边浅水处,也在陆地和海岸上觅食。觅食时常沿着水边慢慢行走,并不时地将嘴插入水中探觅或啄取表面的食物,也常在水边浅水处或烂泥地上,将长而弯弯的嘴深深的插入烂泥中或水中探测食物,有时甚至将整个头部和颈部浸人水中。 分布于热带地区的白鹮为留鸟,仅在繁殖期后有游荡觅食的现象,但分布于我国境内的'种群为迁徙鸟,每年春季于4~5月迁到东北繁殖地,10~11月又迁到我国南方越冬,少数迁到台湾以及日本等地。迁徙时常呈小群,飞行时常排成“V”字形或呈一条直线,主要靠两翅煽动飞行,偶尔也利用热气流进行滑翔。它的繁殖期为每年的5~8月,这时常发出较为响亮的叫声。营巢有单独,或成群,或与鹭类、鹳类等其他鸟类结成混合群体等形式。巢大多筑于水边的大树上或灌丛上,有时也在人类住宅附近的大树上营巢,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仅垫有少量细枝、枯叶和羽毛,有时甚至没有任何衬垫物。营巢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通常雄鸟外出寻觅和运送巢材,雌鸟则留在巢上看守巢材和筑巢。巢呈杯状或浅碗状,外径为35cm左右,内径20cm左右,巢高也在20cm左右,巢深10cm左右。每窝产卵2~4枚,通常为3枚。卵的形状为长椭圆形、卵圆形或者梨形,颜色为白色或淡蓝色,上面具有少许褐色的斑点,其中钝端较密。孵化期为23~25天。孵卵由雄鸟和雌鸟轮流承担,暂时不承担孵卵的亲鸟便外出觅食,回来时总要口衔芦苇等对巢进行修补。亲鸟之间在整个孵化期显得十分亲昵,经常互相以喙相碰,或梳理羽毛,有时还会发生互相争着孵卵的现象,十分有趣。雏鸟为晚成性,刚孵出时体重为50g左右,身上被有稀疏的白色绒羽,头上也有黑色的绒羽,由亲鸟共同抚育。喂食的时候,雏鸟将嘴伸到亲鸟的食道中去取食龙虱等昆虫或蠕虫、小鱼的碎片,天热的时候亲鸟还要站在巢的边沿处用翅膀遮挡住灼热的太阳光。一般需要经过大约40天的喂养,雏鸟才能离巢飞翔。
分布范围
白鹮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在我国分布于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四川、云南等地。其中繁殖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部分越冬在广东和福建,迁徙期间见于其他地区,偶尔见于云南。
形态特征
白鹮并不神秘。它们身体很大,腿较短,头颈裸露无羽、跟嘴一样呈铅灰色,它们羽毛大部分洁白,但在翅的边缘和端部是黑色的。它们喜欢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在委内瑞拉的奥里诺柯河流域,鸟类学家曾发现一个有9500只白鹮的巨大群体。
种群现状
白鹮目
前在世界上虽然还不属于濒危鸟类,但由于人类日益增长的生产活动对它造成的环境压力,使其在整个分布区的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在整个亚洲大约有8000多只。但我国的数量则极为稀少,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2年组织的隆冬水鸟调查,我国仅在台湾和香港各见到1只。在它的繁殖地,由于建立了一些水库,使水位上涨,常常将巢区大片淹没,资源损失严重。所以在建立储水工程的同时,一定也要有合理的排水系统,充分考虑到白鹮等繁殖水禽的安全。保护级别
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烟道清理工
白鹮的食物一般是蛙类及其他小型水生动物,有时它们也捕食昆虫。在南非,白鹮的食谱十分庞杂,它们对动物的尸体很感兴趣。人们甚至经常见到,硕大的白鹮钻进烟囱里掏吃里边的死鸟尸体。它们是怎样找到尸体的呢? 大多数人认为,鸟尸在烟囱中腐烂,招来很多腐食性昆虫,白鹮就是根据这些飞进飞出的昆虫找到死鸟的尸体。白鹮这种取食习性,实际上起到为人们清除烟道的作用。因此,白鹮在南非有烟道清理工的绰号。
美洲白鹮详见词条“美洲白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