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半夏与旱半夏的区别
半夏又名旱半夏,为常用中草药,多为野生,
水半夏与旱半夏的区别
。近年来随着产量减少,价格上涨,某些药厂为降低成本,以水半夏代替半夏使用,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因为半夏和水半夏为两种不同中药,功能主治不同,我们在使用时应加以区别,切不可相互代用。 半夏 又名三叶半夏,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用于治疗痰湿水饮、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咳喘等,生用外治痈肿,用量3g~9g。 药材性状:块茎呈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cm~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水半夏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等,用量0.3g~0.6g。 药材性状: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直径0.5cm~1.5cm,高0.3cm~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遍体隐约可见点状根痕;上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此外,半夏与水半夏区别也可根据其乙醇溶液对紫外光的吸收来区别:取二者粉末各5g,置250ml三角烧瓶中,加70%乙醇溶液50ml,超声波提取30分钟,过滤液,取滤液置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吸收度,半夏在261mm处有最大吸收,而水半夏在269mm处有最大吸收,
资料共享平台
《水半夏与旱半夏的区别》(https://)。半夏,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东北、华北以及长江流域诸地均有分布。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
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