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息烽县西部志愿者和“一村一大”服务“三农”观察
核心提示
如何让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一村(社区)一大”在服务西部、农村基层、服务农民、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特长、积累经验、锻炼本领?息烽县结合大学生文化水平高、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等特点,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创设载体,让他们在农村广阔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如今,该县145名大学生都从“学生娃”变成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多面手”,各自扮演的角色也逐步“显山露水”。
政策法规的“二传手”
前些天,息烽县永靖镇老街村综合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刘婕正在为村里的党员、村组干部和部分群众做时政宣讲。从中央、省、市精神到该县“十二五”规划,从国家“三农”政策到该县“三良”惠农工程,从农业生态化到农产品营销……刘婕将国家相关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介绍出来,把关系普通群众生产生活和发展的政策、条令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具体化表达出来,让群众听得明白,理解透彻。
今年开始,该县从全县135名西部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中遴选出40名有一定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人员,组成时政宣讲团,通过集中宣讲培训后,下派到各乡镇、社区、村居,采取集中宣讲、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近距离交流等方式,及时将有关精神传达到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中去。
和刘婕一样,这些日子,息烽县西山乡联合村村委会主任助理董丽,九庄镇黄沙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宣东等40名宣讲团成员也在逐日进村入组进行宣讲。“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有不少农户尚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究其根源,就是他们缺乏对国家政策特别是产业发展政策的了解”杨宣东说,为此,他将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精神以及息烽县“十二五”规划要点汇编成《息烽县九庄镇大学生宣讲团“一册通”册》,作为宣讲时的辅助资料免费发给群众。据悉,到4月30日前,该县40名大学生宣讲团成员将深入该县180个村居,组织近200场宣讲,宣讲村组覆盖面将达100%。
农村产业发展的“设计师”
在该县服务的145名大学生中,有不少人在学校学习的就是涉农专业。永靖镇河丰村村委会委员、劳保协管员满江湖就是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真正的“科班”出生。
“原来感觉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冷门,没想到现在正好用得上。”满江湖说,他主修的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涉及特色种植养殖、乡村发展规划、农产品营销等科目。根据该村交通便利、离县城较近、自然生态环境好等优势,他于去年年底向村委会提交了一份翔实的河丰村产业发展规划,将该村定位为一个“户外观光、文体休闲”的乡村旅游集散地,并明确了“果树上山、蔬菜下田”产业发展模式,让游客“春来赏花、夏来避暑、秋来品果、冬来过年”。如今,该村已经种植了80多亩核桃,下一步,还将发展150亩艳红桃。
该县小寨坝镇田中村党支部副书记陆晓风也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所不同的是,他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但并不影响他在农村服务的热情。2009年年初,陆晓风选择来到了该镇最边远的田中村,陪同他来到大山里的是一大摞农科实用技术书籍。当年他就承租了
4亩地,种上了苦参。看到陆晓风种植成功了,今年,有10多户农民提出也要搞苦参种植。这不,陆晓风又租了6亩地,专门为乡亲们育苗。“南中村地处高寒地区,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陆晓风说。今年,他还将发动群众种植瓜蒌、金花石蒜等,逐步实现该村从传统种植业到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变。
和谐村居的“民事调解员”
该县鹿窝乡华溪村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邻里思想做不通,就找村委张支书。张支书名叫张锋,2009年从贵州民族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后来到鹿窝乡。乡党委考虑到他是学法律的,就把他调整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难点村——华溪村挂任党支部副书记,主抓综治和调解工作。
“当时村里确实比较乱,姓氏之间、村组之间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扯皮。”张锋说。为了从根子上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张锋从抓“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着手,将村里的大事小情置于“阳光”之下,避免了村民之间的相互猜忌。同时,他还经常进组入户,为群众发家致富出点子、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来把他当成学生娃、书呆子的村民们慢慢接纳他、信任他,有点思想问题,总喜欢找他摆谈。今年3月,张锋又被特聘为该县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工作信息员。“我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相信能做好这个工作。”担子重了,可张锋仍然充满信心。
“大学生文化水平高、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只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他们就能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息烽县委书记黄秋斌说,通过这种方式,也能促进大学生对国情、县情、乡情、社情民情的了解,进而增长他们的才干、积累工作经验、锻炼自身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