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产生由衷的尊敬
任产生由衷的尊敬
在一些学校,尤其是我们这样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中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要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不敬”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作为班主任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记得几年前,我刚接一个初三班主任不久,开班会时,一位男生提出:班里的足球坏了,想拿班费再买一个。我正为班里的大部分男生不学习,只讲玩儿发愁,足球坏了,高兴还来不及,坚决不肯出班费买。学生说:“我们原来的班主任就给买,比你好!”我一听,还抬出原来的班主任来压我,越发气愤。结果学生拍课桌,我拍讲台桌,大吵了起来。使得本来很严肃的班会,变成了班主任和学生吵架的战场。这件事在班中影响很不好,学生们都认为新班主任是个专制的人,对我敬而远之,工作很难开展。事后一段时间,冷静下来细想,学生不爱学习有很多原因,踢足球并没错。经与同学商量,他们自己出一半钱,班费出一半买来了新足球,但要保证学习。很奇怪,新足球买来后,这些男同学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因踢球继续下降,反而大有进步了。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这件事未造成重大后果,但如果当时冷静处理,会节省很多时间,班级工作也避免走弯路。
二、事发后,宜静不宜动。一些班主任在“不敬”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决不要找学校、找家长。
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反感。这样,班主任工作将无法开展。
三、处理“不敬”事件,宜深不宜浅。学生很清楚应尊敬师长,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事件,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
我曾教过一位名叫陈峰的同学,他母亲在他十岁时去世,留下他与双胞胎的姐姐。其父很快找了一位很年轻的女人同居,在他与姐姐出面反对时,其父居然说宁可不要他俩也要那个女人。此事在他的心灵上留下很大的创伤。此后,他家的“战争”连续不断。而陈峰每次“战争”后来上学都是满脸的阴郁,学习成绩就不用说了。当时我刚接班,不了解情况。发现他的不正常后,曾多次与其谈心。每次都是我一痛地乱猜,然后自认为很有道理地指点。但没有一点成效。有一天,我上课时,发现他走神,就叫他回答问题,他站起说:“我不会!”我说:“不会,怎么还理直气壮的。”他说:“谁让你叫我!”当时,我很生气,觉得平时对他那么关心,都是白费。但事后回想他的一连串表现,意识到他的“不敬”只是表象。当天中午放学后我俩都没吃饭,谈了近两个小时。我没有责备他的“不敬”,而是希望为他分忧,他把所有的委曲全说了出来。这一次谈话我完全是个听众。但效果出奇的好,他好像通过这次谈话卸下了一各大包袱。后来的陈峰每次遇事都会主动找我说说,人清爽了,学习也上去了。新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