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语言艺术
班主任语言艺术
案例导入:一个永远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日子1994年10月17日,对初一(1)班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日子。
这天班会课,班主任周老师一进教室,就厉声说道:“这节课我们将对上周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个总结。不用我说,你们也应该清楚自己考得怎么样。很不理想!我们班的平均分在整个初一年级是倒数!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难过。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考得那么差?特别是期中考试成绩在班上列倒数的20名同学,就是你们在拖全班的后腿,简直是班上的垃圾。现在你们这20名同学好好反省一下,到讲台前来检讨自己为什么会考得那么差。”这时全班鸦雀无声,大家都低下了头。周老师催促着:“倒数20名的,快上讲台排成两排,轮流作检讨,不要磨磨蹭蹭,是不是要我一个个点啊?”这时,那20名同学才很不情愿地走上了讲台。“好了,由倒数第一名刘建开始说。”刘建站在讲台上,头都快耷拉到胸前了,小声地说:“在上半学期,我没有好好学习,考试也没有复习,所以……”倒数第二名是个女同学,她站在那里,脸涨得通红,站了好久也说不出话来。周老师在一旁说:“怎么不说话啦?现在才知道难为情?当初考试的时候怎么不会这么想啊?女同学脸皮还这么厚。”这位女同学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讲台上的女同学都低声抽泣起来,男同学把头低得更低了。这时,就连讲台下的同学的眼眶都红了。周老师认为时机到了:“同学们,你们要记住今天――1994年10月17日,这个耻辱的日子,是你们的耻辱,也是我们整个初一(1)班的耻辱。”同学们是记住了这个日子,但不是周老师所期望达到的那种效果,而是这一天对他们心灵的伤害实在太大了。――摘自《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
从这位周老师的出发点来看,她是想借班会课对班级的学风进行一次教育,但教育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而且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种冷嘲热讽,过多指责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在嘲笑、挖苦下逐渐失去自信,成为一个自卑的弱者,在外界负面影响下,承认自己是“无能的”,是“失败者”。另一种是激起学生对教师的极大反感,这种反感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处处和教师对着干,和教师过不去。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基本上是通过身教、言教进行的,而言教又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运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办主任要注意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要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演说家、鼓动家、宣传家。在班级管理中杜绝不文明的语言,不使用讽刺、挖苦学生的话语。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才是卓有成效的育人之道。
班主任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是班主任能力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语言表达,就是把自己内在的思想,情感,知识,要求等转化为语言,作用于学生。使他们不仅领会,并能受到深刻的感染。要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就必须如同琴师操琴一般,运用生动艺术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许多优秀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除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外,善于运用丰富、生动、形象的教育语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相反,有的班主任语言单调乏味,内容空洞,尽管也有教育学生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语言欠佳,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班主任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言能起到鼓动人心、激励学生的作用。班主任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要看其语言是否恰当地反映学生思想实际,解决学生心理矛盾,引发学生积极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鼓舞学生的效应。有这么一个例子:大多数高三毕业生,在高考后,都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在一次毕业晚会上,同学们请班主任说几句话,班主任站起来,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深情地鼓励学生道:“同学们,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整个森林;我只是一支蜡烛,你们是熊熊火炬;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长江黄河……你们的希望就在明天!”班主任的一席话赢得了满堂喝彩。这位班主任运用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感情,描绘了学生未来的灿烂远景,激发了学生昂扬的斗志。
班主任温暖的'话语,平易近人的态度可以沟通学生的心灵,增加师生间的理解和互相支持。语言的艺术是沟通心灵的艺术,如果学生对班主任的语言产生误解或感觉难以接受,就会封闭自己的心灵,拉开与老师间的距离。这种戒备心理一旦形成,就会使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成功的教育需要教育者调动全部才智,发挥语言的魅力,遵循艺术的原则,以心换心,以诚服人。走近学生,走近他们的心灵,排除其思想障碍,清除误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一、规范性
言教艺术的规范化要求,是指班主任的语言要符合语言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要确切地使用概念和术语,合理地进行判断、推理,科学地得出结论。遵守遣词造句的语法和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
班主任的语言要符合人民教师的道德规范,决不能出口污秽,误人子弟。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语言,避免使用伤害学生自尊心和可能引起误解的语言。班主任语言要合于语言本身的规范,要说得明白,说得简练。语言要重点突出,详略有致,不能带病句。有学生曾统计过一位班主任的口头语,一节班会课讲了200多个“啊”和120多个“这个”大约耗费6分钟时间。这种语病,拖泥带水,冗长无味,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得要领,常常导致学生的精神疲劳。
二、 针对性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同一种语言去做不同人的思想工作。班主任在说话时,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决不能千篇一律,用一个调子,说一样的套话。
首先,因人而异。班主任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素质、兴趣、特长、性格特点等因素确定不同的谈话内容和形式。 中小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因年龄而异。一般而言,对少年儿童讲话时间要短些,形象要鲜明,举例要多些。而对高中生,讲话时间可长些,思想要深刻,逻辑要紧密。 对领悟快、自尊心较强的同学的同学,言词要含蓄、委婉,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对自卑感强,思想敏感的同学要多加鼓励,热情和蔼,多肯定他们的长处。对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学生,语言则应当严肃尖锐,直接了当。
其次,因时而异。常言道:“打铁看火候。”班主任言贵精当,更贵道时,应精心选择“契机”,择机而发,因势利导。 在新学期开学之初,学生有新目标,新打算,希望班主任能够给予指导性的帮助。这时,班主任主动找学生谈话能够起到较好效果。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要及时谈话,目的是为了制止事态进一步发展。但如果当事人情绪激动,不冷静时,可先进行冷处理,待当事人冷静后,再选择时间谈话。如果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心情烦闷,情绪低落,班主任要把握好时机,及时给予帮助。
再次,因地而异。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时,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要求,认真考虑选择谈话的合适地点。有的谈话应该选择去僻静处与学生单独谈;有的可以利用课余、课外在公共场合与学生漫谈,有的为使学生感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找一个安静且严肃的地点谈话,以利于学生思考。班主任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畅所欲言,从而提高谈话的效率。
[禁忌]:一般而言,在公众场合下,不要点名批评学生的缺点,让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种做法,会使学生产生怨恨,觉得班主任太不给他留点做人的余地了。
三、 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班主任通过自己的语言,把某钟情感传达给学生,并引起相同的情感体验。有人说:“思想教育是一门说理的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教育有“理”的教化,也有“情”的感化。教师语言只有使学生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心心相印,才能达到语言传递和沟通的预期目的。“亲其师”自然“传其道”,班主任应善于通过诚挚和强烈感情的语言,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其迸发出火花来。教师应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真棒”、“你可以”、“有进步”等等,少用消极性语言,如“你真笨”、“你算完了,就这个样子了”等语言,这些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的语言,有时会像一根毒针一样深深扎进学生的心上,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创伤,失去进取的信心。
班主任语言运用策略
一、做美的发现者和引导者——表扬的艺术
表扬是对学生良好品行给与肯定性评价的一种方式,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赞美与鼓励,能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起幸福、欢乐与奋发的激情。表扬是施予生命的一缕阳光,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感受阳光的温暖。但是只有表扬真正发挥了激励和促进作用,我们才真正把握了表扬艺术的真谛。
1、抓住时机,方式多样
《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正如打仗要抓“天时”、抓“战机”。如当学生做了好事或学习有了进步,他们需要班主任在其他同学面前给于自己表扬,这时他们的心情就像考试后急于知道自己的分数一样迫切,情感的大门
完全向班主任敞开。班主任善于利用,及时表扬,就抓住了教育的最佳时机。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要了解学生。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与学生打成一片。还要有一种职业的敏感性,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地方。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优点,及时予以表扬,肯定他们的成绩与进步,这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还要注意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或当面表扬或背后表扬,或口头表扬或书面表扬,或点名表扬或点事表扬,或班会表扬或家访表扬。这样表扬就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要点提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优点,及时予以表扬,肯定他们的成绩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