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尽头”处无尽情
“天尽头”处无尽情
13年前,当丈夫从繁华的大城市奉命调到有“天尽头”之称的一个渔家小镇工作时,她不恋大城市的舒适生活,无怨无悔地“随夫远征”,在大海边上的一所部队幼儿园里当起了老师;13年后,当丈夫又从这个小渔镇调到大城市的部队领导机关任职时,她却宁可与丈夫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也舍不得离开这个小镇。她就是去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的海军北海舰队某猎潜艇大队幼儿园园长王秀华。王秀华对这个海边小镇的浓浓恋情,源于与她朝夕相处的孩子。1986年春天,当王秀华怀着初当老师的喜悦心情来到这个幼儿园上班时,面对院子里那几十个在地上摸爬滚打得像群“土猴”的孩子,她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然而,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却满足地对她说:“只要让孩子们别乱跑就行了。”听了家长们这无可奈何的心里话,王秀华的心比针扎了还痛。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在幸福的摇篮里。可这些边关的军人们做不到,军人的特殊职责决定了他们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专心致志地为祖国站岗放哨。作为军人的妻子,王秀华了解军人的胸怀,更理解军人的苦衷,从那时起,她就在心里编织着一个梦:为孩子们创办一个幸福的乐园,让他们的妈妈无忧无虑地去上班,让他们的爸爸无牵无挂地去巡航。
为了这个梦,王秀华把自己的情和爱全部倾注到幼儿园的建设上。由于幼儿园一直没有正式编制,经费也就没有固定的来源,尽管部队领导在孩子们身上费了不少心思,但终因经费不足,对幼儿园的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王秀华理解部队领导的难处,同时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她就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幼儿园的园舍需要粉刷,她自己掏钱买来涂料,带着其他几位老师爬上爬下干了两天;幼儿园的院子需要平整,她就和姐妹们一起到海边捡来鹅卵石铺上;幼儿园的环境需要美化,她又和大家一起到山上移植花草。她们没花多少钱就把幼儿园打扮得花园一般,幼儿园一时成了小镇的一道风景。
冬天到了,那时幼儿园里还没有安装暖气,全靠土炉子取暖。从生炉子的第一天起,王秀华每天都是不到5点钟起床,天不亮就把儿子送到学校,然后便来到幼儿园。把炉子一个一个生起来。等到孩子们入园时,活动室里已是温暖如春。王秀华疼爱幼儿园里的孩子胜过自己的孩子,她儿子说:“妈妈到幼儿园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王秀华把幼儿园建成了一个温暖的、让家长放心的“大家庭”。
看着幼儿园一天一个样的变化,那些习惯了奉献而又最容易满足的边关男子汉们欣慰地笑了。可王秀华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幼儿园里的5位教师全是“半路出家”的随军家属,没有一人经过专门的培训;活动室里更没有一件像样的教具,就连孩子们手里的玩具也不过是各自从家里带来的“飞机”、“坦克”、“冲锋枪”等。每每想到这些,王秀华的心就沉甸甸的。她对老师们说:“家长把孩子交给咱,是对我们的信任,虽说他们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咱可不能降低标准误了人家的孩子呀。”于是,她带领大家一起自费参加了幼儿教育函授学习,老师们人人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书”。王秀华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制定“岗位责任制”等八项规章制度,使幼儿园教育教学秩序走上了正规。当年便在海军有关部门组织的教学法比赛中获得了好评。她带领大家“立法上马”,因地制宜制作教玩具。她们利用孩子喝空的饮料盒、果奶瓶做出了响铃、娃娃等教玩具,她们还利用园外活动时间,领着孩子们到大海边捡回五彩缤纷的贝壳,巧妙地粘连成形象逼真的小鸟、昆虫等玩具120多件,既解决了幼儿园经费不足的问题,又激发出孩子对大自然的浓浓兴趣。
边关没条件和城里比物质上的富有,但王秀华硬是创造出一个具有海岛特色的幼儿园。靠着这种优势,她们制作的教玩具在威海市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靠着这种优势,她们在荣成市组织的幼儿桌面智力游戏比赛、幼儿木偶比赛和幼儿园文艺汇演中,一次又一次得到好评,获得了三连冠的殊荣。幼儿园被威海市评为一类幼儿园。王秀华也连续被水警区、舰队和全军评为优秀教师。
王秀华梦想成真了,“天尽头”处的朗朗笑声,让那些日夜巡航在祖国海防线上的男子汉们心醉了。要问王秀华为什么不回大城市,听听她对已调任某水警区副参谋长的丈夫说的话:“孩子们的笑声来之不易,我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他们!”
(摘自1999年第11期《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