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文
卢志文
他就是教育狂人,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翔宇教育集团的总校长——卢志文。人们这样传说,朱永新感人,李镇西动人,而卢志文迷人。卢志文的迷人在于三个方面:行业全才、管理天才、教育奇才。卢志文是行业全才。放眼教育范围内,很难找到卢志文这样全面发展的通才。他是化学教师,但他的书法超一流,他的文章超级棒,他的文化底蕴和古文水平,让无数的语文老师汗颜;他自省自警,幽默达观,是真正的语言大师。更为神奇的是,他无师自通的管理经验,不仅登上了大学的讲坛,还常常给各地政府干部讲管理,而且场场爆满,听众如饮甘霖,如听仙乐,如痴如醉。卢志文是管理天才。在卢志文看来:“教”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由“教”到“懂”需要“学”,由“懂”到“会”需要“习”,而由“会”到“通”则离不开“悟”。卢志文对管理的钻研和认识就来自于——悟。什么叫管理?卢志文却用生动的实践悟出了这个真理。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二十年前教初中化学的时候,我课务最重,实在没有精力像其他老师那样去“盯”学生,我琢磨只有哄学生主动地学,才能取得成绩,有人对我说:“你善于鼓动,所以你教的班级成绩好”;十五年前做教务副主任的.时候,我是学校里年龄最小的“官”,我琢磨自己只有做好“服务员”,才能被大家接受,有人对我说“你很谦和,所以老师都肯听你的话”;十年前做副校长的时候,我是学校里青年教师中最高的“头”,我琢磨只有搭好“人梯”,才能赢得信任,有人对我说:“你肯帮人,所以大家心里服你”;三年前做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的时候,我虽茫然,但本色地埋头做去,忽然有人说:“你会管理,所以集团才有如此骄人的发展。”??我没有专门学过管理,我问自己:“什么是管理?”头脑中竟一片空白!后来研究管理学的教授告诉我,会“鼓动别人”“服务别人”“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我终于明白:管理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我自己也悟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实践与思考才是人生真正的智慧之源!“管”,不再是“官”员拿着一块“竹”板驱赶着员工,而是通过“服务别人、成就别人”来达到成就事业。这是一种双赢,更是一种智慧。卢志文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校中层干部做 “法家”,落实“制度第一”的管理理念;要求副校级干部做“儒家”,协调好学校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而他自己,则做“道家”,掌握大方向,把握大原则,放眼光,拿策略。卢志文常说,校长要做“闹钟”——通过敲打自己去提醒别人;校长要做 “车胎”——受得了气的才坚强。卢志文还是教育奇才。教学起家的卢志文对教育却有着深刻的人文情怀。他会在学生期中考的时候,给学生写一封信,表达他对考试和分数的看法。如今,这一封信已经广为流传,打动了无数的学子。爱之深,思之深。因为这种教育情怀,卢志文对教育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最伟大的真理往往是最简朴的,教育也是如此。他信奉最朴质的东西,主张回到教育的原点。因为,凡能思考的,前人皆已思考,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重新思考。对于众说纷纭的素质教育,卢志文这样说:老祖宗关于素质教育的论述,比我们今天所有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都来得全面和深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句话比今天我们提的素质教育本质要义——“两全”要科学得多,丰富得多。“面向全体”没有“有教无类”说得好,“全面发展”没有“因材施教”说得好。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没有古人的这一句话说得好,那就是“教学相长”。今天学习理论有那么多,但是所有的学习理论都没有古人的这句话说得好,那就是“学而时习之”,这是最科学的学习理论。优秀教师的课堂会让我们如痴如醉,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所谓优秀的课堂早就被《学记》上的这三句话说得淋漓尽致了。“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导孩子,指导孩子,引导孩子,但是不要牵着孩子的鼻子走;可以给孩子以规范、给孩子制约甚至可以给孩子以强制,但是请不要压抑孩子的个性;可以点拨孩子,启发孩子,但不要把结论直接告诉孩子,一定要让他们自己悟出结论。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把握怎样的“度”才是最佳的。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如果让我们用古人的观点去审视教育现实,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做的东西还有很多。对于什么是理想课堂。卢志文又极其浪漫的提出好课的几个特征: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对于什么是好教师。卢志文的观点更是振聋发聩。“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好教师就是那些给学生满分、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的教师。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课堂上的好教师,就是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