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养生三戒
孔子说过如下一段话:“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
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意思是说,作为一位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对三件事情加以警惕和戒备:年轻的时候,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迷恋女色;等到壮年的时候,体魄强壮,精力旺盛,不能争胜头号强;老年,身心逐步疲惫衰弱,不能贪得无厌。在这里,孔子提出了按少、壮、老三年年龄阶段进行养生的理论。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寿世保元、保生杂志》说:“人生十岁,五脏始定。..。..二十岁,血气始盛。“如果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养生四要》则认为:“譬如园中之共绅发必先痿也。”所以,必须“戒之在色”,即不应早婚,婚后亦应节制房事,更不能放荡不羁。
人到壮年(一般在40岁左右),便要开始注意抗御衰老。《黄帝内经》说:“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在此时期,人们如能注意保养,对防止早衰、争取长寿是十分必要的,其养生的要求是“戒之在斗”。这里的所谓“斗”据王王圭阐发说:“夫凌晨者,非特头号狠相挂为斗胸中有胜心即自伤和。学未明而傲,养未成而骄,志不行则郁而病矣,自暴自弃,言不及义而狂矣。”一个人如此理解“斗”、警戒“斗”,自然就能保养身心。
人到老年(一般在50岁以上),就要设法延缓衰才能,其养生的基本要求就是也子所说的“戒之在得”这里的“得”,据孔安国注云:“得,贪得。”所贪者包括名誉、地位、财富在内。王圭阐发得相当淋漓尽致:“盖因马念车,因车念盖。未得之,虑得之;既得之,虑失之。赵趄嗫嚅而未决,寤寐惊悸而不安。”如此患得患失,贪婪不已,以天才心神浮躁、寝食不安,必然有害于身心健康。因此,王氏又进一步提出:“盖年老养生之道不贵苛求,先当以前贤之诗洗涤胸中忧结,而名利不苛求,喜怒不妄发,声发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虑不邪思,无益之书莫读,不急之务莫劳。”老年人如果能做到些要求,自然就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