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桥
玉带桥
北京颐和园玉带桥
玉带桥(北京颐和园玉带桥)
全国各地有许多桥梁名曰“玉带桥”。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其它的如江西省信丰县玉带桥,等等。
目录 简介 有关文章 十七孔桥 养云轩 收缩展开 简介玉带桥在颐和园昆明湖西堤。是西堤六桥中唯一拱券结构的石桥。清乾隆时(1736-1795)建,光绪时(1875-1908)重修。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 玉带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绸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它是颐和园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此桥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均以形象命名。玉带桥的造型具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拱桥的风格,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之特色。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拔的曲线。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洁白如玉,宛如玉带,故名。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乘船至玉泉山的通道。 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现在,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有关文章玉带桥之忆 那次玉带桥一别,细细品味留影中美丽的你,眉宇之间流露的那股
淡淡的哀愁,我的心一次又一次地痴迷。孤孤单单含恨含辛走了二十二年的天涯路,一切竟如烟云于回首刹那悄然无踪。是什么让我如此沉重,是什么让我长夜无眠。美丽的你呵,为什么是梦非梦,似喜似忧? 举目窗外蔚蓝蓝的天,我把孩提时留下的幼稚深情地注视照片中的你,远方的你,南方的'你。 第一次被泪水打湿的衣襟,第一次被困折的相思,藏含了我几多疲惫与无聊时的不安! 脚步匆匆,岁月无情。可除了离别之后满腹的迷芒与孤寂,我还有什么呵。独愿徜徉流年的平凡,读我拳诚安分而无异议的纯爱,舒适我俩相许之后淡淡而欢欣的这世。这才无悔,这才幸福。 玉带桥闭目静思,为什么把多情留给我,把冷漠披在你自己瘦弱的身上。让我深情地疑望你,疑望雾中的你。你知道么,我的情太重,也易碎。那回长久的深吻,虽使此生难忘。可你明白吗?我这生再也不爱另一个。你呀,挥挥手,一切都显得如此含蓄。 又想你了!无论灯下还是床前。 还能忆起我吗?虽然是那么一次相逢,却给了我生命的念珠。无你便没有真实,没有世界。我的心圣是洁的。虽然有迷茫与痛苦,但那是围在心坎上的雾,只有你才能拨去!前些时候我憔悴了那么多,也流了那么多酸泪,总层层剥不去心海中的你。多年来伏案长读,孜孜无倦意,描绘的竟全是你的倩影呵。 秋去了,冬也即逝。在来年的爆竹声中,又该向易去的如花年龄,少女般的春情告别一段触目伤心,感时溅泪的往事了。遂裹紧你留余我的体温,细细咀嚼串串笑声里的日子,那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旧梦呵,让我永记心头。芳尘如烟,事如春梦。只愿化小鸟一只,盘旋你披肩黑发的上空。轻轻的道一声珍重,让莫名的忧伤,让莫名的相思,在期待再次相逢之日,霏霏细雨中带去对伊人的缕缕忆念…… 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为园内最大的石桥。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
养云轩养云轩位于乐寿堂以西,排云殿以东,长廊以北。自成院落,院内正轩五间。慈禧来园时,这里是嫔妃、格格等休息之所。
江西省信丰县玉带桥
玉带桥(江西省信丰县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信丰虎山乡中心村、隘高至龙洲的虎山河上,建于清代,独特,其弧形如玉带飞跨于崇山峻岭之中,凌架于滔滔激流之上,其墩三孔,层楼式形状。古代,玉带桥为信丰通往广东兴宁、和平县的交通要道,以结构奇特,气势雄伟而闻名于赣、粤、闽等地,留下了“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的赞誉。
目录 建筑特色 历史 建筑特色位于距县城约百华里的虎山乡中心村,亦既在隘高至龙州的虎山河上。因其弧形如玉带,飞跨在崇山峻岭之中,凌架在滔滔急流之上,故名。据查,玉带桥为当地富翁余风歧募资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故又名“风歧桥”。 玉带桥为二墩三孔屋楼式拱桥,二墩立于急转直下的激流之中,其一紧靠河岸,护住河堤,其一形如驳船,高出水面5.7米,拱跨14.3米,墩拱全用青石砌成,桥身成弧形,弧长88.15米,弦长74.44米,弧弦最大距离为10.84米。桥面宽3.8米,用小乱石铺平,上建高3.2米的廊屋,廊屋为木石结构,分为32段(间),两端各建4.2米高的瓦房桥头堡。当中建成4.6米高的凉亭兼神庙,其长5.1米,宽3.8米,内分前厅和后殿,供后人歇息和祭祀。亭内东西上方各书“神泽汪洋”,“龙驾远波”八个字,左右两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功高德大固桥是赖圣与神”,“海阔江深登岸不须舟与楫”的对联,桥面边沿还刻有1.2米高的矮墙代替扶栏望栏。 古时,玉带桥为信丰县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冲,它以结构独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粤,有诗赞曰:“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
历史玉带桥为本地客家富翁余凤岐募资,建成于清朝1740年,故名“凤岐桥”。余凤岐也因为修建玉带桥,成为江西赣南客家户孺知晓的人物。清乾隆五年,虎山河水急流滔滔,两岸如隔千里,来往行人极不方便。为造福一方百姓,便利南来北往客商,当地富翁余凤岐便召集当地民工,由自己出资,兴建玉带桥。可是,当玉带桥修到一半时便停了下来――修建玉带桥工程没钱了。余凤岐欲哭无泪。余凤岐经过反复思虑后,也顾不了富翁的脸面和难看,决定沿路乞讨银子来修建玉带桥。幸运的是,余凤岐走了不过几十里,便被一个好心的寡妇知晓,寡妇倾其家所有,付给余凤岐银两,送余凤岐回到了修桥工地。玉带桥终于竣工了。余凤岐造桥之心之诚之信,受到几百年来客家人们的传颂和称赞,这修桥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 历时近400年,玉带桥依然坚固,却不知道有多少客家前辈踏访过它,有多少掮客在玉带桥休憩过,又有多少香客在桥中间的神庙前烧过香,又有多少路人在聆听过余凤岐乞讨银子修桥的故事…… 古时,玉带桥为江西赣南信丰县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冲。它以结构奇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南、粤北,有赞曰:“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这就是玉带桥的真实写照。如今,玉带桥风光不在依旧,沉寂得有些年月了,桥楼已有破损,驿道卵石残缺不全。但我们坚信走近它的人,都会在领略过它的雄奇、高大的同时,为余凤岐的秉性、品格和修桥的真实故事叹服。 还好,1932年和1954年,余福光先生两次集资,对桥楼进行了修葺。1983年,信丰县政府又把玉带桥列为文物进行保护。
无锡宜兴市玉带桥
玉带桥(无锡宜兴市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宜兴市善卷镇的双祝河上,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桥。这座桥是由大文学家苏东坡首先倡议和捐造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人,把桥题名为“玉带桥”。
目录 基本信息 相关故事 基本信息玉带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石混砌,长17米,顶宽3.8米,堍宽4.3米。桥孔净跨5.8米,矢高3.9米。扶栏高0.44米,栏柱顶刻莲花纹。拱内有铭石二块,字已模糊不清。
相关故事这座桥,与大文学家苏东坡很有关系。 北宋熙宁七年(1074)三月的一天,苏东坡在同榜进士单锡的陪伴下,先游龙池山,后眺桃溪河,仍游兴不减,沿着山间曲径,来观善卷洞。中午时分,走到祝陵村附近,却被一条小河拦住去路,向两头望望,河上连座桥的影子也没有,只见河中有一条小船,船上两个青年男子正在罱河泥,便立即喊道:“劳驾两位摆个渡。” 两青年回头一看,南岸站着两个斯斯文文的老者,嘀咕了一阵,把小船向岸边靠了靠,说道:“老先生要摆渡,这个不难,只是我兄弟俩有一事要先打扰你们。” 苏东坡一楞:“有什么事,请讲!” “请先生联一对句,联好后,就摆你们过去,联不出么……” 苏东坡一听,喜上眉梢,心想:我和单锡都是进士出身,对对子,还不是小菜一碟。想到此,忙说:“请赐上联。” 其中一青年说道:“泥罱罱泥,泥鳅钻出泥罱眼。” 苏东坡和单锡听了,觉得这一句子,文字虽平常,但结构却有些刁钻,要想对仗工整,一时难觅佳句。 俩人在河边来回踱步,把上联念了好几遍,就是对不出。 耀眼的太阳照在空中,苏东坡和单锡热得满头是汗。苏东坡心想:假如对不出,这真是小河里翻大船,不但要被两青年嗤笑,而且还要贻笑大方。 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手牵一头大牯牛,来到前面一个水车棚里,驾好辕,吆喝一声,大牯牛就围着水车转起来,转了一圈,一股清水就从水车头中哗哗地流了出来。苏东坡见了,灵机一动,吟道:“水车车水,水牛盘过水车头。” 两个青年听了,无话可说,就将他俩摆过河去了。 苏东坡和单锡过了河,到了祝陵村,进了小酒店,一边品尝着“祝陵酒”的美味,一边回忆起刚才的事,不胜感慨:这里河水相隔,怎么可以没有一座桥?喝完酒,马上请来村里的父老乡亲,解下皇帝所赐的玉带,建议大家捐款造桥。村里人大为感动,也纷纷捐款,经多方筹措,没多久,一座花岗岩拱桥屹立在双祝河上。人们不忘苏东坡首先倡议和捐带造桥的义举,将此桥题名为“玉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