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幸运
一口气投出近30份简历,仅有不到一半的企业给他进行了回复;笔试四次“杯具”,面试七次均以失败告终……毕业应聘季,对于即将毕业的新疆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刘凯(化名)来说,仿佛是个悲伤的季节。
懵懂:遇到喜欢的公司就投简历
去年9月中旬,校园招聘的黄金期开始了,刘凯像大多数大四学生一样,一头扎入了招聘会的洪潮中。刚开始找工作时刘凯比较迷茫,因为不清楚自身的长处。“我做的简历也很简单,无论什么单位都用同样的简历去应付。”由于对自身没有清晰的定位,他应聘过游戏设计职位、产品设计职位、产品销售职位,甚至一些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职位,他也进行过尝试。“当时投简历全凭第一印象,只要是我感兴趣的公司,我都投了。”刘凯说,因为自己平时专业成绩还很不错,所以他有信心能签到理想的公司。而接下来的结果是残酷的。
碰壁:面试接连被拒
“第一次进入面试是10月末,是一家国有银行,也是我抱的期望值最高的单位。”顺利通过笔试,让刘凯对签约充满了信心。
“面试前我也做了一些准备,比如,从外围了解了该银行使用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性能。”没想到,首次面试结束,面试官直接就宣告他不符合用人要求。
“当时特别受打击,没想到连第二轮面试都没进入。”刘凯不断回想自己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但没找出问题所在。
第二次和第三次面试经历非常相似,“是北京的一家软件公司和上海的一家软件公司驻新疆的办事处,当时技术面试都顺利地通过了,第二次HR(人力资源部门或人员)面试后,对方告诉我回去等消息。”等了三天,没有消息,刘凯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被看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刘凯仔细想了想,“我发现自己还有些知识没掌握好,在第二次面试时被很多专业的问题问住了,虽然后来答上了,但可能影响了自己给主考官的印象。”
如果说前三次的面试失败对刘凯是一种打击,那么后四次的面试失败,可以说是完全摧毁了他的自信心。
“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的一家软件公司,当时的技术面试官比较苛刻,在面试中提出了很多比较难的问题,我根本做不上来,而同去的两个同学却轻松地进入了下一次面试。”刘凯说,自己在擅长的技术领域被同学打败,让他对自己产生了质疑。“我大学四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我是否真的没有能力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当时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连续的失败让刘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改变:给自己进行定位
日子一晃到了今年3月末,刘凯的求职生活也进入了“疯狂”的阶段。“见到招聘会我就去,见到适合的企业就投简历,有点放手一搏的感觉。”刘凯介绍,在投简历的同时,他也对过往的求职经历进行了总结。
“首先我给自己进行了定位,对选择职业的方向进行了定向,我擅长技术岗,所以专攻各企业的技术部门;其次我重新制作了我的简历,把我大学做过的一些具体项目着重体现在了简历上,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一张简历应对所有公司;最后,我把过去疏漏的知识点全部找了出来,然后在短时间内补齐。”刘凯说,在这个阶段里他特别感谢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即使在最难熬的时候,家人仍在一直安慰我,告诉我别有负担;而身边的好朋友则帮着我做简历,给我提建议,互相鼓励打气……”想起这段经历,刘凯眼睛泛红。
逆转:表现突出被当场选中
3月29日,是一个让刘凯难忘的日子,他与国内一家大型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在新疆的分公司签约了,经历了7次面试碰壁,第8次,他终于成功拿到了offer。
“说来也巧,笔试时我因为另外一场笔试并没有去参加,而是让我同学捎去了一份简历,没想到第二天收到了面试通知。”刘凯说,他在面试现场直接进行了笔试,而在面试环节上,他表现得十分突出,被HR当场选中。“虽然之前的几次都失败了,但是也给了我很多的经验,在最后一次面试上,我展现了我擅长的一面,做到了所谓的扬长避短
吧。”刘凯笑着说。